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土地上最早出现的近代机器工业,是外国侵略者的早期投资企业。中国最早的近代机器工业,则是清政府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即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三十五年间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的成败兴衰应予以很好地总结,以古鉴今。一、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的原因1.开办军事工业的原因——求强首先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以巩固封建统治政权。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和洋务派官僚们把每次对外战争的失利,通通归于外国的“船坚炮利”,因此,洋务派官僚们以“自强”为号召,积极主张兴办近代军…  相似文献   

2.
丁宝桢与山东机器局的创办傅炳旭在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十余家近代军事工业,开始了中国军事工业的近代化实践.山东机器局是其中一家,是颇具特色的官办近代民族军事工业企业.为“御侮”创办山东机器局开始于1875年(光绪元年)...  相似文献   

3.
论洋务派兴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建海军和海防,是洋务派“自强”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术界围绕洋务派兴办海军的目的和作用开展的争议,既是一个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客观地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我们拟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就教于学术界。一洋务派大力兴建海军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这时正是国际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列强“开始了争夺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的时期。远东是当时的西方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及其近邻国家是他们争夺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由于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首先遭到军事上的战败,因而为了夺“洋人之所恃”,外国的军工技术率先被引进,尔后又有了民用工业。在内忧外患纷呈,迫切需要进行社会变革的条件下,李鸿章日益成为洋务派举办自强运动的中心人物。其经济思想随着近代工业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经历了由机器的引进到人才的培养,由“求强”到“求富”的过程,至19世纪70年代已日臻成熟,并自成体系。其经济思想及其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为洋务派和顽固派两个主要政治派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担任封疆大吏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等,在清朝中央中获得了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的支持。洋务派的自强观,经历了由“求强”而“求富”的演变过程,并在实践上首次同中国近代化发生了联系。是很值得研讨的史学课题。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留学教育开始兴起。被洋务派称为“中国自强根本”的留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许多论者却把它视为“买办教育”,把留学生一律视为外国侵略者的“奴才走卒”,不承认它的进步性。去年新出版的陈景盘同志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仍持这种观点。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就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派遣,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两次鸦片战争的噩耗强烈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天朝大国”居然屈膝于不知来自何方的“么尔小夷”.严酷的现实刺激着中国各式各样的人们去清醒地观察世界、思考问题和寻求出路.同闭目塞听的顽固派不同,洋务派热衷于军事“自强”和经济“求富”.他们有感  相似文献   

8.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以“求强”、“求富”为标榜,先后兴办了数十个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由于清政府和洋务派的腐朽无能,这些企业办得都很糟,大部分都失败了。但也有少数办得比较成功。其中由候补道李金镛于一八八八年经手兴办的“官督商办”企业——漠河金矿,就是办得比较成功的一个。研究和分析漠河金矿兴办及经营管理的经验得失,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四化建设不无借鉴意  相似文献   

9.
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倡导的“借法自强”主张是对传统封建旧法的否定和对西方列强挑战的积极回应。它在鸦片战争后最初二十年 ,表现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主要内容是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和抵御西方 ;在 19世纪 6 0年以后体现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即是以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的伦理道德为主 ,以资本主义的科技发明为辅。地主阶级改革派将“借法自强”主张付诸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了解、介绍和宣传西方阶段 ;19世纪 6 0年代初至 70年代创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阶段 ;19世纪 70年代至 90年代大力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筹办海防”的活动是整个洋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环节之一,也是评价洋务运动的重要方面。到目前为止,不少论者认为,包括筹议海防在内的筹建海防活动,是洋务派勾结外国资本主义借用“洋枪洋炮”镇压人民反抗的产物,因而全面否认它具有“御侮”、“自强”的性质。如果就中外反动派共同镇压农民起义这一点来说,这种观点诚然是有道理的。然而要仔细研究一下筹议海防开始时的“奏议”、“廷议”和“决议”的具体内容,是不是还有“御侮”的面?为此,本文仅就洋务派“筹议海防”的过程作简略的叙述,以期有益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自强"洋务运动既发轫于鸦片战争与镇压太平天国之端;自然而然,洋务派及清政府开展的自上而下的洋务运动也是由军事变革为起点的。事实上,"自强"洋务运动所提出并实践的优先发展军事工业的战略不是洋务家们凭空想当然的举措,而是当时中国历史语境必然需求下的产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和现代化进程下社会变迁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交织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曾讲到:提起中国的近代工业,不可能不想到张之洞①。无疑,这给我们研究评价张之洞所办的洋务企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一张之洞兴办洋务企业,对于我们湖北地区甚至全国生产力起了促进作用。张之洞办洋务企业是着眼于国防的需要,从军事工业开始的。为“免受制于人”,为“自强持久计”,他在任两广总督时,看到“广东地方,边防海防胥关重要,枪炮一项最为急需”②,便着手建立枪弹厂,筹设枪炮厂,委托驻英公使刘瑞芬等人向英德等国购买机器设备。1889年底,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于是将原拟在广东建立的枪炮厂改建于汉阳龟山北麓,1904年,  相似文献   

13.
兴建海军和海防,是洋务派“自强”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术界围绕洋务派兴办海军的目的和作用开展的争议,既是一个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客观地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我们拟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洋务派大官僚。他从事洋务活动二十余年,狂热地鼓吹和推行洋奴哲学,对洋人、洋货、洋技术顶礼膜拜,赞不绝口。什么洋人“确有阅历”、“学精名著”呀;什么洋货“穷极精巧”,洋法“极其精美”,中国“岂敢谓遽造精微”呀,等等。他办实业,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洋务”,“购器雇匠,悉资外洋”。张之洞搞的是洋奴哲学,挂的却是爱国主义招牌。他说,这样办的工厂能“抵制外洋”,“兴地利,富民生”,“利国利民”。洋奴哲学真是“中国自强要政”、“富强之至计”么?  相似文献   

15.
尊经书院和锦江书院一样,是清末四川的两大官办最高学府。它所从事的刻书活动在四川近代文化、教育和出版史上都有显著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尊经书院的刻书情况作一概述。 一 尊经书院的刻书经过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帝国主义侵略。洋务派兴起之后,主张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以自强御侮,在文化教育上,则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改良教育、变法文化是中国富强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治十三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军事经济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开辟财源、细心筹谋,以满足军事需要;合理确定官兵待遇,以提高湘军的战斗力;“师夷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他的军事经济思想里,自强、攘夷、制夷的伤时意识和捍卫封建统治的自觉意识纠结交织在一起,忧患与对外妥协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 ,洋务派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一直是研究经济管理的学者关注的中心 ,因为有了这些近代新式企业的诞生 ,也就伴随着洋务派企业管理的产生 ,但许多洋务企业都是从轰轰烈烈的筹建、糊糊涂涂地经营到债台高筑而倒闭 ,给清政府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与洋务派的企业管理方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是极其的巧合 ,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洋务派错误的管理思想累见不鲜。本文在考究的基础上欲对洋务派企业管理的弊端作粗浅的分析 ,并对照现代企业管理 ,指出现代企业管理与洋务派企业管理相似的弊端 ,但…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年代前后,沉睡的中国大地上进发出了一股以“尚强富”的新价值观为主体的近代洋务思潮,它标志着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直接影响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这股来势凶猛的洋务思潮,主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列国的“富强之术”,提倡办“洋务”,“采西学”,呼吁学习西方以自强,使中国社会近代化。自兴起之后,其影响日渐扩大。在这股思潮中,出现了一批卓越的洋务思想家,他们著书立说,阐述了自己变法图强的观点,论述了近代化是中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他们的思想集中代表了中国近代化思潮的最高…  相似文献   

19.
试论左宗棠、张之洞师夷观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行动.投身这次运动的洋务派动机各异,有师夷和夷者如李鸿章;也有师夷制夷者如左宗棠.张之洞是90年代洋务派的后起之秀.笔者认为张之洞与左宗棠在师夷观上具有惊人的一致性.本文拟从二人师夷动机和办洋务特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0.
由于洋务派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在洋务运动期间涌现一批近代化人才。本文拟就有关问题略述浅见。一、洋务派的人才观洋务派懂得兴办近代企业要有相当数量的各种类型的人才。在当时形势下,要解决人才问题,必须审时度势,周密考虑和慎重对待。他们的人才观主要表现在: (1)洋务派认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包括了培养“制器之人”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