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该蕴含能够"的语用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德原理即“应该蕴涵能够”是完全正确的。只要借助语用学的概念,充分考虑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及其他著作中有助于正确解读康德原理的三个预设(即: (1)理性不会命令做不可能的事; (2)人是有人格的;(3)圆满实现道德法则,必需延续时间而且时间必须足够长),有关康德原理的一些误解就不难得到澄清。将康德原理理解为“应该与能够相互蕴含”不仅是对康德原文的误读,而且与康德的一贯思想也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指出:“一切事物都应该为之而存在的就是人、自我意识.但却是作为一般的人.对于这种行为的竞识.在抽象的方式下,臼b国康柏哲学·[且立果杜尔这一康德之论可谓一语中的.那么康德强同一切事物和应该为人而存在的背景和意义何在呢?我们以为,康德皙学的要目江是否在近代以来对科学的盲目称颂和政拜的氛目中.重申人是目的性存在和重树人的扶植价值地位.这就是康德为什么把确立自然科学的“目的论基础”作为其全部批判哲学体系的终极目标的根由之所也因此,是康柏首开了“针学技术合理性”批判的先河.魔笛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把世…  相似文献   

3.
尽管康德并没有写过一部《历史理性批判》,但是,历史哲学仍然是康德批判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康德的历史哲学可以说是他的批判哲学体系化思想的产物,还因为如此.康德历史哲学的意义与其说在于他通过一系列有关历史哲学的文章所表明的一些观点,毋宁说在于他建构他的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本身,即历史理性批判的部分.依照这种看法,本文对构成康德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的内在性质和特点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大哲学家中独树一帜的人物,康德早已在哲学领域的许多方面被深入研究过。但是把他作为一位最早的科学哲学家来探讨,尚不多见。本文是一种尝试。笔者认为,康德早年的自然科学家生涯对后来的“批判哲学”至关重要,康德的批判么就是一种对科学的哲学反思;他提出独特的时空理论有其哲学的理由,但重要的是为了保护、促进科学,即消除宇宙学二律背反,这一努力在认识论上真正克服了消极的反映论;康德通过解答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可能性问题,第一次提出并回答了后未科学哲学中的“划界问题”,为这一新兴哲学学科奠定了基础;他的“人为自然立法”思想实现了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其深刻意义林别作现在20世纪那些伟大科学家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一个先验认识论的“图式说”。对于这个“图式说”,历来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康德的图式与“先验演绎”是相矛盾的,责其先验唯心主义不彻底;有的则认为图式说在康德的先验逻辑中是画蛇添足的东西,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有的却把它看成是康德对认识论的一项重大贡献,揭示了人的认识能动性。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康德的图式说呢?  相似文献   

6.
自律和义务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通过自律概念,康德一方面批判了受控于自身欲望的非理性行为,强调了理性在道德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拒斥了那种出于外在权威和规范的他律,强调道德本质上是一种自律行为,道德法则是理性的自我立法,道德的根据既不在于自然情感的倾向也不在于外在权威的约束。而义务概念凸显了人作为有限的存在者自身的二重性,真正有德性的人不仅是有理性的、自我立法的人,更是能够在理性与欲望的冲突中坚持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到自己义务的人。  相似文献   

7.
康德在自由因果中着意于:解决理性所陷入的冲突,彻底清算传统形而上学所论证的超验知识,建立所谓真正科学的形而上学,奠立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本文拟对康德在自由因果学说中的哲学革命作一粗略的探讨和分析。一、关于先验自由  相似文献   

8.
康德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认为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自由教育,其目的在于培育具有主体性的自由人,关注的是人的健全人格,主张人为自己立法。但是,在康德看来,在道德教育中又不能缺少强制,要通过强制来消除人的动物性和野性,从而使人产生规则意识,人服从自己为自我制定的法则,就是实现了强制与自由的统一。道德教育是一种自律教育,其核心就是培育人的责任意识,即人运用自己的理性,意识到作为一个人应该去做什么,发现行为应该遵循的法则,并依据法则而行。但是康德对榜样的作用又不是全然拒绝,尤其是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他认为榜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实验的对象和例证,青少年可以运用自我的理性,通过道德榜样的行为实践来发掘出一些义务法则。  相似文献   

9.
游戏与诗     
在众多关于诗的起源的学说中,有一种说法就是诗起源于游戏。如康德认为,艺术不是自然,不是科学,也不是手工艺,而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席勒接受了康德的影响,并进一步加以发展,说:“人并不满足于自然的需要,他要求有所剩余。”①有了剩余,人就可以游戏。当这种...  相似文献   

10.
要真正把握《纯粹理性批判》中阿拉伯图案花纹似的哲学论辩的线索和实质,就必须抓住康德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众所周知康德的方法是先验方法。然而,我国哲学理论界对其研究并不重视,偶尔有人提到先验方法“从实质上说,是形式逻辑的”,即“采用概念系统和逻辑形式”,是“联系、综合、统一”的方法。但是关于先验方法的具体内容、基本  相似文献   

11.
牟宗三以"无向判断"来代替传统"反思判断"的翻译,其深意是试图和中国传统道家"道无"的智慧挂上钩,以便强调审美的"无相原则"比起康德立于"道有"思维背景上的"超越原则"要高明些。牟宗三不同意康德把"合目的性"应用于审美判断,认为出了"滑转"和"混漫"的纰漏,并指出康德的审美判断还是一个知识机能,并不能充当自然和自由的"桥梁",应该依中国人的道德形而上直贯下来。此外,康德用来说明审美的"超越原则"是一种"外离"而不是"内合"方法。基于对康德的第三批判的怀疑,牟宗三提出了要以中国传统"妙"、"慧"来改造康德的鉴赏判断,指出"审美判断既是妙感妙慧之品鉴",且是一种"无向判断"。因此,审美判断之超越原则应该就是"无相原则"。事实上,牟宗三是以"无相原则"去代替康德那个只在"分别说"层次上的"超越原则",并主张"分别说"里的美相还要到"合一说"里给"化掉",这样才能达到即真即善即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星云说是关于天体起源的一种科学假说。康德(Immanuel Kant,德,1724~1804)创立的星云说,在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但当时却没有产生直接的结果。本文着重分析了康德创立星云说时强烈的科学竞争意识,他所采用的相当科学的方法,以及存在的不少失误,并从中引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至善问题或者说德性与幸福的关系问题,是康德和施莱尔马赫伦理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二人对该问题的看法却迥然不同.康德论证了德性和幸福虽然具有不同性质,但是仍然可以作为至善的两个要素达到协调一致.施莱尔马赫严厉地批判了康德把二者联结起来的做法.他认为德性与幸福是相互冲突的,至善只有排除经验性的幸福要素,与道德法则相一致,才能真正有意义.康德和施莱尔马赫的至善学说都既有深刻的洞见,又有明显的缺陷,比较二人观点的得失对于我们重新思考德性与幸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石里克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对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作出了尖锐的批判.但笔者认为这样的一种批判完全站在一种科学主义的立场上,是一种外在的批判,这样的批判更加应该说是对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的一种误读.逻辑经验主义实际上是二十世纪科学沙文主义的一种表现,这尤其表现在其经验证实的意义标准上.这样一股思潮的真正意图是要将哲学思雏死死地绑在经验世界中,因而实际上是一种向自然主义和常识的回归,它从根本上是缺乏哲学意味的.而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始终是站在本体的角度或者说是真正哲学的立场上提出的,是绝对不可以以科学判断(分析判断和经验综合判断)的标准去加以评断的.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自由观是一个自由谱系学,它是通过综合扬弃康德和经验派的自由原则而提出来的。意志是自由的,它是自由的基本规定,但同时又是一种形式的自由、主观的自由和抽象的自由。黑格尔认为自由还有质料的规定,即它应该包含现实的经验自由,其中包括各种感性的冲动。真正的自由是一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具体自由,即现实的自由,它体现为法权的自...  相似文献   

16.
关于康德的政治哲学思想历来争讼不已。应该说,康德政治哲学缘于对启蒙政治的批判与重建。康德通过先验道德哲学批判了霍布斯以来的启蒙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又以实践理性重构了启蒙的个人权利思想,论证了自由主义法制国家的现实性。在道德和法之间,康德恪守其各自的界限,从而既规避了卢梭式的道德政治所具有的革命风险,同时又赋予了自由主义政治以一种深刻的道德尊严。康德哲学深化了启蒙。  相似文献   

17.
有些哲学家赞同康德的观点,认为人可能情愿做x,而不愿做y,即使x不如y。作为一位道德哲学家的苏格拉底的名望,在很大程度上即建立在他对那一观点的驳斥上。苏格拉底否认道德弱点,他认为,任何一个相信做y而不是做x对自己更有益的人,都不可能为被某种欲望或任何其他东西所打动而改做x。由于在这里是理智决定愿望,所以我称这种观点为道德理智主义。这样,  相似文献   

18.
本文集中对康德美学理论中的两个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关于鉴赏判断所包含的主体间的普遍有效性要求。康德认为,当我说一物美的时候,同时也要求别人同意我的鉴赏判断。不过,有人认为这种要求是一种"事实的预测",即人们实际上将会同意我的鉴赏判断;与此相对,有人则认为这种要求仅仅是一种规范性要求,即人们只是应当同意我的判断。二是关于鉴赏的证明和演绎。康德在"第三批判"中对鉴赏所包含的普遍必然性要求进行过演绎,但有人认为鉴赏的基础最根本来源于认识论,另一部分人则宣称演绎只有来源于道德才能获得成功。本文在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提出鉴赏包含的只能是一种规范性要求,但这种规范性来源于康德的认识论学说,即想像力和知性的自由游戏理论。  相似文献   

19.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对教育也有较为深刻的研究,他的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依然有很重要的价值。康德从人的存在方式出发,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接受教育的动物,教育一方面限制人的野性,另一方面教导人认识至善,这种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世代的文化传承,康德的教育思想更多的将教育的目的引向了对人的启蒙,认为人应该学会运用理性进行思考,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当代教育。  相似文献   

20.
康德道德律是说我们的行为准则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要具有普遍性,即行为和普遍规律符合一致。康德道德律内容深刻,深入理解和研究康德道德律,对于探讨和分析康德道德哲学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必要性,对我国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克服道德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