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还傩愿是苗族对傩祭、傩仪和傩戏的统称,或称其为“撬弄”(似为汉语“跳傩”的音讹).它是苗巫们用汉语咒祝的主要法事之一,是苗族民间的一大文化娱乐方式.据清代湘西苗区方志记载,还傩愿短则一日,长则三日,“唱孟姜女戏,亲友来观者以钱掷尝,名曰歌钱.其曲最为鄙俚.……数厅邑中不为所愚者鲜矣”.可见其影响之大和涵盖面之宽.表面看来它属于一种外来的多元宗教世俗文化,但实际上它与苗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仅从湘西苗族的历史实际出发,对其源流中的某些疑难问题作一番零碎的考证.  相似文献   

2.
再论苗族习惯法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史文献和苗族的“理歌理词中”中,对苗族习惯法的形成和发展有所涉及,文献多者为清代,理歌理词较典型者以凯里、丹寨和台江有代表性。  一、苗族习惯法的渊源  对苗族的“法”,汉文文献称“苗例”,苗语自称“理录”(LilLuL)“理诰”(LilGhot)即古理古法。或称“商叙商叙构”(SangsXitsangsXitGheud)即“历代议规约”,又称“括叙构录”(GhabSeidGheudLul),即“故法典”或“法理”、“法典”,也有“谜底”、“掌故”之意。这与“议榔”(GhoudHLangb)的词意有所区别,议榔规约一般系一个地区或某个事件的临时…  相似文献   

3.
助词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它总是附在其他词或词组后边,表示某种附加的语法意义。黔东苗语(下称苗语)里的助词可分三类,即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现以黔东苗语养薅话(以出版物为准)为代表,对苗语助词的语法特点加以分析。一、结构助词苗语里的结构助词有两个,一个是“bangf”,相当于汉语里的“的”;一个是“gld”,相当于汉语的“得”。 1.1 “bangf”经常用在下列语句格式中,有三种情况: A、“bangf”经常附在名词之后,限制后边的名词或词组,其语句格式可以表述为“名词+的——名词(或词组)”。 bad bangf Shad jld(父亲的身  相似文献   

4.
清水江中下游苗族村寨留存的近十万份苗族契约中存在丰富的苗汉语互借的文字记载,尤其是"汉字记苗音"地名的苗汉语互借现象非常突出,这些现象反映了从清初到民国近300年的时间段里汉语和苗语互借情况,也导致苗语地名的历史渊源和隐涵的文化背景出现"失语"。本文对平鳌、文斗2个苗族村寨大量契约中"汉字记苗音"地名的苗汉语互借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汉字记苗音"地名的类型及规律,以探明苗汉语互借的机制和缘由。  相似文献   

5.
一、祭门:一种文化 川黔滇邻区苗族有一要习俗:祭祀堂门,杀门神猪。苗语谓之“zit mpuat drongx”。每至秋冬闲暇,凡苗族中新修的住宅,多行堂门祭祀,旧宅有隔数年未祭者,有时也要择定“良期”,届时行祭。 祭祀期日,夜幕降临,内外宾主多达数十,少则数人,应邀到来相见如故,叙事如  相似文献   

6.
龙山县土家族双语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居住在我国湘、鄂、川、黔毗邻地带的土家族,自称“毕兹卡”、“米基卡”、“蒙兹”,现有人口2,802,743人(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其中85%左右的人口都已转操了汉语,其余人口大多兼操土、汉语;只有在交通不便地区的少数老人,没上过学和没出过远门的居民不会讲汉语,只会讲土家语。此外,在少数地区,如泸溪县的土家族居民,还有使用土家语、苗语和汉语多语式的。操单一土家语式和土家语、汉语双语式的人口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和泸溪等县;操单一汉语式的人口分布在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长阳、五峰等县;川东南的酉阳、秀山、黔江、  相似文献   

7.
汉、苗语言里几类词的语法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汉藏语系中的汉语族。苗语,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中的苗语文。汉语和苗语是亲属语言。由于发生学上的共同来源,两者在语法构造上固然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汉语苗语的词都有变化和词类的区别,词的分类大同小异。汉语的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1类;苗语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指示词、代名词、状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3类。两种语言的句子成分都能分析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提示成分、独立成分等。在句子分类上都有单句、复句之分,有主谓句非主谓句之分,有无主句、省略句等句型。可以说  相似文献   

8.
神道与日本政治盛晓明日本汉字的“政”一词读作”まつリこと”是由“まつリ”(祭)与“こと”(事)两字组成的,意为“祭事”。后来才引申出“政治”的含义。在日本历史上,“祭”与“政”的确是密不可分的。这里的“祭”是指日本本土的神道祭祀。神道原本是土俗或民俗...  相似文献   

9.
试谈融水苗族“埋岩”贺明辉苗族“埋岩”,苗语叫做“依直”,属苗族治理社会的款规。在融水、城步、靖州、绥宁一带称为埋岩,黔东南苗族叫议榔,湘西苗族称为合款,它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埋岩”的内容极为丰富,它既是古代苗族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又曾是...  相似文献   

10.
古代聚居在黔东北万山、铜仁、松桃与川东南秀山、酉阳,以及湘西广大地区的苗族,自隋以后逐渐形成在服饰上的崇尚红色的特点,并把这种特点保持到清朝末期。于是,这部分苗族便得了“红苗”的他称。红苗不仅都使用苗族东部方言,而且风俗习惯也相同。关于它的来源,目前有西来说、土著说、北来说等三类。在这里,笔者试图从红苗的风俗来探讨它的族源。1 有一个红苗广泛流传的故事叫“官母犬父”,有的学者把它称为“神母犬父”,苗语是叫“乃拐玛苟”。这个故事的前半部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所载的盘瓠故事,可以说同出一辙。官母犬父故事在红苗中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川、黔、湘三省交界处,该地区的方言(不包括苗语)是西南次方言的一支,由于受历史、地理等条件的影响而相当复杂。本文将从词源、构词、词义和词汇的运用等四方面对松桃方言的词汇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归纳出一些特点和规律,让人们了解其词汇及语用特征。从词源的角度看,松桃方言的词汇可以从古词及早期白话词汇、对当地风物称谓的词和来历不明的词等三个方面来考察。(一)古词及早期白话词汇据《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志》记载,松桃方言区的汉人是历史上或因“征苗”或因“避乱”或因“为商”而陆续从中原迁徙…  相似文献   

12.
湘西地区的苗语、土家语与汉语长期以来处于共存与相互影响之中.文章以它们的母辈亲属称谓词为研究对象,结合训诂学的研究手段,通过语音、语义的比较,在湘西民族聚居区这个特殊地域中来讨论这三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发生学关系、借用关系和“区域共性”现象.研究发现湘西苗语及土家语的母辈亲属称谓词源自于汉语词“母”及其方言变体,并且这三种语言都以“母亲”称谓词为基础衍生出其他的母辈亲属称谓词,只是各自进行的方式不一,这些都体现了民族聚居区语言间相互影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矮寨苗语四音格词的特征是:在语音上以重叠和二、四音节声调的搭配来体现韵律和谐;在结构上注重并列对称;在语义上突出概括、增量;在语法功能上多受限制,一般不带修饰语和宾语,也不做修饰语。矮寨苗语四音格词的形成机制主要遵循相似、对称、羡余、类推等原则。矮寨苗语四音格词受汉语的强烈影响,其特点和使用向与汉语趋同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罗安源副教授的《现代湘西苗语语法》,这部专著是作者根据多年的苗语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以及在湘西地区长期的语言调查和资料搜集所写成的关于我国苗语湘西方言的第一部系统语法书。正如著名语言学家马学良教授在为该书写的“序”文中所说,“《现代湘西苗语语法》正是以科学分析的方法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适合苗语特点的理论根据,如‘苗语句法成分的可移动性理论’、‘苗语冠词理论’、‘苗语动词屈折变化理论’、‘苗语动状词、形状词理论’、‘苗语单句动词和相向动词理论’等等。”笔者仅就上述几点具有独到见解的语法理论试作些粗浅的评介。  相似文献   

15.
“名物量词”在各种语言中的产生、发展规律不尽一致。因此 ,透过“名物量词”探查两种语言的源流 ,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从苗汉两种语言量词的统计材料中 ,可以看到两种语言量词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湘西苗语的量词与同时代汉语的量词相比 ,在数量上没有汉语的多 ,在范围上没有汉语的宽。各个历史时期 ,湘西苗语都从汉语借用一批词语 ,相应的汉语量词就跟着进入苗语了。从量词的起源和发展来看 ,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 ,但是很难说苗汉两种语言出于同一母语。  相似文献   

16.
腊尔山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西北部,是湖南苗族居住最为集中,苗族特色保留最为完整的地方。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的苗族农民大起义就是发源于这一带。腊尔山行政区划上为一个区,由腊尔山、两林、禾库、柳薄、米良五个乡组成。境内最高海拔为1075.4米,最低海拔为450.7米,一般海拔为650~1000米,地势上明显呈一高山台地,因地处高寒山区,天气多变,冷冻期长,且强度大,所以与山下东部地区相比,要相差一个左右的生产季节。全区人口中95%以上为苗族,通用苗语,绝大多数人不会讲汉语,没到过汉族地区,汉族除少数州、县干部、生意人和考察者外,一般也很少有人到那里。  相似文献   

17.
苗族生成哲学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由“搜媚若”、“各薄港搜”、“玛法务翠”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生成。也就是说苗族生成哲学的宇宙观是:“千万事物同一理,事物生成共源根。头号重要搜媚若,第二是各薄港搜,第三是玛汝务翠,三条缺一不得生。”苗语,“搜媚若”相当于汉语的“能量”,是第一位的;“各薄港搜”相当于汉语的“物质”,是万物生成的基础;“玛汝务翠”相当于汉语的“结构”,是万物生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编后记     
对贵州世居民族的母语、双语、多语现象作集中研究,是我们很早的组稿期待。这不仅需要有问题意识,需要通过田野调查,而且需要有角度、有分析、有能够起支撑作用的语言材料,而这些方面,正是这一组文章的最大特点。《贵阳市郊布依语苗语使用差异及其成因分析》一篇,从两种少数民族的语言现状出发,分析其中的差异及处境,认为弱势语言也有与通用语互补、和谐的一面。“苗语汉化”一篇,则以贵州西部的两个苗族村寨为例,对苗语中汉语借词、汉语借音量的增多会造成自身的消失表示了担忧。另外两篇无论宏观还是微观,也都言之有据。  相似文献   

19.
苗族对生命的认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传统生命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个性特征阐释了中华生命观的一个具体生成逻辑。“形”作为生命的躯壳,“力”作为生命的生机,“灵”作为生命的神志,三者结合共同构成生命活体,这即是苗族对生命的基本认识。苗族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在苗语口头文献和日常交际语言中都有所体现:苗语生育类动词是对生命形体生成的语言表达,反映了苗族“生无别类”的认知特征;从苗语生死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苗族用“力”来区分有无生命体,“命”是对具体生命轨迹的整体式表述;“灵”作为生命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也不具有超自然能力,灵与神祖的关联是中华传统生命观“神灵”体系中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20.
<正>苗语和古汉语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完全相符、用法没有差别的词.这种词,大多数语言学者们都认为是苗语中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语借词.其理由是什么呢?却从来没有人详细说过.以本人的揣测,可能是学者们认为当今汉族的社会发展快、文化发达,而苗族的社会发展慢、文化又十分落后,于是,落后的民族当然地只有向先进的民族借词了.如果语言学者们真的是这样来看待问题的话,我则认为这是很值得商榷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