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新民 《南都学坛》2004,24(5):27-31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CFSP)支柱存在着诸如结构失衡、决策效率低下、运作机制失调、政策工具缺乏、依托杠杆不力等制度性缺陷 ,“一个声音的欧洲”目标远未达到。就对华关系而言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欧盟的共同对华政策一方面为中欧关系提供了契机 ,推动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上述缺失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欧盟共同对华政策框架内各领域的不同约束力和“双轨制”特征增加了中国对欧决策的难度 ,“正 负外溢效应”都可能出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中欧关系的重心仍然是中国与欧盟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2.
殷佳章  房乐宪 《国际论坛》2020,(2):18-30,155,156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时期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此背景下,欧盟意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意义,为此先后出台了《欧洲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协调计划》等重要政策文件,相关战略框架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2019年4月欧盟发布了《可信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与《建立以人为本的可信人工智能》两个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七条关键伦理要求,对欧盟的人工智能战略框架做了补充与细化。本文在简要回溯欧盟人工智能战略框架的基础上,具体阐释了欧盟人工智能伦理准则的核心内涵,分析了其出台动因及国际含义。本文认为该准则的出台可以视为欧盟把握战略机遇、应对多重发展挑战、发挥自身机制优势而做出的重要战略调整。结合欧盟在此方面的举措,本文进一步思考了其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启示,提出中国应保持既有发展优势,建立并完善官方伦理监管体系,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人工智能伦理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欧盟亚洲政策文件以及欧盟安全战略文件的分析,可以发现亚洲安全问题在欧盟的安全战略中并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欧盟对亚洲安全问题的介入又取决于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共同防务政策的发展程度与特性、介入的方式、美国因素以及议题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欧盟在亚洲软安全问题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欧盟在亚洲的硬安全问题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通过进一步对欧盟介入朝鲜半岛问题的分析,欧盟对亚洲安全问题介入的这一特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随着非洲能源价值的凸显,加上目前欧盟正面临着能源匮乏的现实问题,欧盟开始更加注重在非洲的能源利益。自2005年以来,欧盟出台了一系列对非政策文件,加快调整非洲政策步伐,最终确立了非洲—欧盟能源伙伴关系。这不仅对欧非双方产生重要影响,也对中国在非洲的能源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国际论坛》2021,23(4)
自2016年以来欧盟内部就调整对华政策的必要性逐渐达成共识,2019年欧盟出台题为《欧盟—中国:战略展望》的政策文件,标志着欧盟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欧盟对华新政策强调中欧在经济和制度等方面的竞争性。具体表现在:欧盟对中国的定位由单一性转变为多面性,即中国既是欧盟的合作伙伴,又是经济技术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设立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制度以及酝酿出台针对外国政府补贴的反补贴法等;努力使欧盟成员国与中国打交道时采取步调一致的"全欧盟"方式。近年来随着中欧实力对比变化,欧盟认为中国崛起给欧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平衡已被打破,而这正是推动欧盟调整其对华政策的重要考虑。同时,欧盟对华政策酝酿变化正好与中美关系全面紧张同步发生,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无疑受到了美国因素的影响。随着欧盟调整对华政策,未来中欧关系的竞争面将增大,拜登上台后欧美协调增大也将对中欧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但中欧之间仍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欧盟不会完全追随美国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6.
欧盟国际海运反垄断豁免制度发展趋势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至2004年,欧盟对第4056/86号条例进行了评议,从公开的文件判断,欧盟取消该条例确立的班轮公会豁免制度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将对未来国际班轮立法产生重大的影响,值得我国立法界、理论界和海运实务界关注。  相似文献   

7.
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整个国际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国际法也有相应的新发展。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代表的有约束力的全球法律文件、区域安排和区域办法以及某些无约束力的“软法”构成了这个领域的主要国际法框架。针对这个新发展,本文偿试提出了中国应该采取的一些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8.
欧盟特保措施法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了针对中国出口的“欧盟特保法”。了解该法的主要内容、基本程序,即在剖析欧盟特保措施“特”性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对策,以避免“欧盟特保法”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欧关系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这首先是因为,中欧关系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双方都必须对对方的重要性有一种恰当的估计,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在这方面,近些年来的形势是相当有利的。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中欧双方各自内部的发展,以及中欧相互关系情况的变化,中欧双方都进一步提高了对对方重要性的认识。特别值得人们重视的是,1998年4月和10月,中国政府总理朱基和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进行了互访。1998年3月25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份题为《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文件。该文件根据近几年来中国和欧盟以及中欧关系情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于2014年4月16日通过了第421/2014号条例,从2013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所有来自或飞往欧洲经济区境外国家的航班均不受欧盟航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约束。欧盟碳排放交易新政的出台与国际民航组织框架下的航空减排谈判紧密相关。鉴于国际航空减排谈判正面临着若干十分棘手的问题,我们很难期望国际民航组织能在2016年达成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航空减排条约。为有效削减航空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应在国内与国际层面采取适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英国公投脱欧的决定,是由英国与欧盟长久以来的政治分歧与经济发展受限等原因,以及移民负担过重这一导火索共同推动的。对英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英国在欧盟中占据重要的贸易地位,与欧盟进出口贸易关系密切。对英国与中国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发展良好,但贸易结合度不高。英国脱欧后,不再享有作为欧盟成员国的优惠贸易条件,可能产生中英进出口贸易额增多、贸易规模扩大、中英贸易顺差减小以及中英贸易政策出现新格局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运用功能比较的方法,以我国和欧盟及其成员国的有关监督制度为比较对象,说明二者在历史背景、制度保障、选任资格和功能作用上具有共同的起点,分属以内部监督为主和以外部监督为主的模式。同时,借鉴欧盟监察专员的成功经验,对比我国现行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成立欧洲中央银行是欧洲联盟的一个创举,它成功避开了各成员国在政治联盟方案方面的分歧和争论,以经济和货币联盟方案先行的做法,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分析和借鉴欧洲中央银行立法①的经验,对于中国妥善处理对外开放过程中碰到的亚洲区域经济联合关系和中国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经济和货币合作关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商业化加剧引发的债法改革浪潮席卷全球,对中国民商法影响深远的几个主要国家都先后卷入其中,对各自的传统债法进行局部或整体的修正。欧盟范围内的私法一体化运动在官方和民间两个层面同步进行,最终的结果尚不可知,但已有的法律文件或研究文献预设了欧洲债法发展的道路。中国债法的发展必然会跟进世界债法发展的趋势,即将制定的中国民法典必须在法律观念、具体制度设计和法典架构规划方面,形成清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了在沙俄、前苏联、俄罗斯联邦三个时期俄罗斯民事检察权权能演变的过程,随着《俄罗斯民事诉讼法典》的颁布实施,俄罗斯民事检察权经历了无限监督到有限监督的蜕变。鉴于我国民事检察制度脱胎于前苏联民事检察制度的历史渊源,我国民事检察权权能完善的路径主要有:赋予检察机关在特定的情况下提起民事诉讼的权能;完善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检察建议;保留检察机关抗诉的权能,等等。  相似文献   

16.
虽然欧盟和我国在区际法律冲突上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但是二者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盟在解决区际私法冲突上的经验和做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我国在解决自己的区际法律冲突时,也应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国际私法传统上的以法院为惟一视角的"诉讼中心主义"存在诸多弊端,忽视法律适用问题阻碍了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国际化,现代国际私法立法应对国际商事仲裁问题作出特别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九编的体例和宗旨,建议对仲裁协议和国际商事仲裁实体问题的法律适用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七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规定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侵权责任。“造成他人损害”侵犯的客体是《侵权责任法》所调整的传统的人身或财产(私)权益,“造成生态环境损害”侵犯的客体则是未被现行《侵权责任法》所调整的生态环境(公)权益。由此,广义的环境侵权概念可分为侵犯私权益的普通环境侵权和侵犯公权益的生态环境侵权。无论普通环境侵权还是生态环境侵权,其行为都涉及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的事实,因此在责任分担所考虑的因素、惩罚性赔偿等方面应适用形式上相同的规则。而由于普通环境侵权和生态环境侵权在侵犯的权益性质、原被告举证能力上存在不同,因此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第三人责任的规范上应体现出适用上的差异。为更合理地展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的这种二元耦合结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七章的七个条文在排序和文字细节上尚有值得调整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七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规定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侵权责任。“造成他人损害”侵犯的客体是《侵权责任法》所调整的传统的人身或财产(私)权益,“造成生态环境损害”侵犯的客体则是未被现行《侵权责任法》所调整的生态环境(公)权益。由此,广义的环境侵权概念可分为侵犯私权益的普通环境侵权和侵犯公权益的生态环境侵权。无论普通环境侵权还是生态环境侵权,其行为都涉及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的事实,因此在责任分担所考虑的因素、惩罚性赔偿等方面应适用形式上相同的规则。而由于普通环境侵权和生态环境侵权在侵犯的权益性质、原被告举证能力上存在不同,因此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第三人责任的规范上应体现出适用上的差异。为更合理地展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的这种二元耦合结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七章的七个条文在排序和文字细节上尚有值得调整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车舆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类聚、梳理并分析了《考工记》车舆词语系统的关联性和有序性。关联性主要表现为近同关系、并列关系、对立关系和比例关系;有序性主要表现为词语结构概括性搭配限制的有序搭配关系。《考工记》车舆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