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客观性问题是认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科学真理观赖以建立的基石.从主体间性或公共性的角度重新理解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现代西方哲学在质疑传统哲学纯粹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认识的公共性和客观性并不是等价的,实际上,认识的客观性是一种有条件性.  相似文献   

2.
客观性是新闻业确立自身边界、实现自身合法性的重要基石之一。数据新闻诞生、发展于新闻业遭受信任危机、客观性备受质疑的时代。面对传统客观性的质疑,实用主义客观性的提出不仅较好地回应了相关争论,也为数据新闻生产提供了通往专业规范的路径。实用主义客观性包括经验效度、完整性和影响性、一致性、自我意识、主体间客观性检验五个标准,数据新闻生产的实用主义客观性原则贯穿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各个环节。实用主义客观性的提出,有助于重新审视客观性的含义,更有助于对数据、数据科学和数据新闻的批判认知。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认识论中 ,真理问题也就是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在当代美国哲学家罗蒂看来 ,人们对自身的生活方式的思考 ,即真理论理路有两种 :一种是从自我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来思考 ,另一种是从自我与人、社会之外的事物的关系中来思考 ,第一种方式表达了人们的真理即协同性的观念 ,第二种方式表达了人们的真理即客观性的观念。对于罗蒂对以往哲学真理观的二分法 ,当代美国哲学家普特南持认同的态度 ,但他反对罗蒂对于协同性的真理观的完全赞同和对客观性的真理观的完全否定的那种非此即彼的态度。他主张建立一种超越客观性与协同性的真理观。从根本上讲 ,西方哲学家对真理的研究可区分三种基本的真理观 :符合论 ,融贯论 ,实用论。文章认为 ,马克思现代实践哲学所实现的真理论变革 ,不仅现实地解决了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 ,而且借助于公共性维度的引入 ,还可以实现对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的辩证统一 ,真正超越客观性和协同性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本体论问题 ,当前学界争议颇多。本文认为 ,虽然本体论并不能涵盖全部哲学 ,但本体论问题的解决方式 ,对于一个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关于本体论的理论 ,就没有哲学。尽管世界是人的世界 ,人无法撇开人自身、撇开人作为主体来谈论世界 ,谈论世界的客观性 ,但这并不能否定本体论问题的重要性 ,不能将本体论转化为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无视世界的客观性 ,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必然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5.
程光泉 《东岳论丛》2004,25(2):12-16
尽管人们对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性有多重理解 ,但具体深入地分析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我们可以发现 :后现代性虽然承载着“终结”现代性的强烈诉求 ,但在事实上却未摆脱其延续现代性的历史使命。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冲击和影响 ,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历史的客观性 ,而是从更繁细、更具体的层面重构历史的客观性 ;它对历史学传统叙事方式的反叛 ,也只是对传统历史学叙事方式的反拨和修正 ;要应对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所带来的挑战 ,我们似应返折到现代主义的立场 ,以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平衡 ,来消解历史学发展中的焦虑  相似文献   

6.
在罗蒂和BarryAllen关于认识论和人类知识展开的争论中,Allen不满于罗蒂知识观之拘执于命题和对话,提出了一种强调体现在各种人工制品中的"knowing-how"之源始性的认识论。本文运用波兰尼传统和维特根斯坦传统的思想资源来支持Allen的立场,论证了"knowing-how"对于"knowing-that"的优先性,并由此主张超越罗蒂的商谈的、对话版本的"单薄"的知识观,倡导一种作为认识论的语用学转向之结果的"厚实"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以对人的实践存在辩证本性自觉理解为基础的辩证法 ,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途径和方法。应当在以人的实践存在为基础的存在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中理解认识 ,揭示认识的辩证法。近代认识论是体系主义认识论 ,它热衷于建构绝对化、终极化的认识论体系。现代某些西方哲学家在反对体系主义认识论时 ,却又走向主张解构一切理论体系的相对主义极端 ,否认知识和规则的确定性、可靠性。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认识论都以理论脱离生活实践为特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强调认识“贯串着实践”和实践“贯串着理论”的品格 ,在实践交往的基础上揭示了认识主体间的辩证联结 ,克服了局限于语言交流与释义层面理解主体间性的缺陷 ,为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开拓道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回眸与瞻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两个转折点出发,概括了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五大特点:科学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科学本质观上的形式主义;科学认识论上的建构主义;科学理论接受观上的实用主义;科学哲学的虚无主义。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作了展望,认为,多元化是其发展的基本格局;科学哲学的建构主义将具有很大发展的空间;科学哲学将越来越社会学化;研究理论、观察、实验和知识之间关系将是科学认识论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相对主义和一元论的客观主义直接对立,它有着在二元论和多元论两种哲学基础上的差异性理解。相对主义认识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其进步性甚是明显;但这仅是相对主义这一历史中的哲学观与批评观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其局限性也是明显存在的。唯物辩证法的相对的认识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我们反对的并不是文学批评或其他思想文化中的相对性认识,而是把这种合理性的相对认识无限夸大的哲学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0.
新实用主义鸟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对新实用主义的整体考察 ,指出实用主义的复活已经是西方思想学术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 ;新实用主义家族由三类成员构成 ,其著述将实用主义的内涵一步一步地扩大 ,由突破分析哲学走向与欧陆哲学的对话乃至实际介入社会政治问题的讨论 ;新实用主义内部有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分歧 ,主要表现为罗蒂和普特南的争论 ,话题围绕实在论和相对主义问题展开 ,普特南试图通过改造传统哲学来挽救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 ,而罗蒂则要抛弃传统哲学 ,哈贝马斯介入了这场争论并站在普特南一边反对罗蒂。  相似文献   

11.
金延 《人文杂志》2003,(6):10-16
客观性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之一。 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兴盛 ,对传统哲学的客观性观念提出了挑战。客观性观念是一个认识论问题 ,而不是事物在自身的存在性问题。坚持客观性观念有其内在的人的存在性根据。立足人的主体性存在重构符合当代文明发展的客观性观念是紧迫的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主义认识论从个体到社会再到实践维度的转向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社会学在传统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直至解构;科学知识社会学借助自然主义与相对主义认识论对科学社会学提出挑战,并促使自然主义认识论由个体认识维度转向社会认识维度,但在科学规范问题上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重视实践转向,是推动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及自然主义认识论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仿真技术与建构主义认识论在认知领域中的融合,不但具有可能性,而且成为必然,且将产生较大的教学生命力,甚或颠覆传统认知方式。两者发生关联,当可迈向融合共生之路,仿真教育技术由此发挥出技术知识获得、创新的中介作用,获得技术知识与技能一体化培养的功能,并客观上呈现出仿真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万斌  王学川 《学术论坛》2007,30(11):1-5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具有对立统一关系.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并不等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混淆二者将会导致历史认识领域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历史认识论或者客观主义历史认识论的失误.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不同于本体论范畴的客观性,后者是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前者则是以本体论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或者说历史认识与客观历史的能动符合.由于历史认识的主体性的不可避免的介入,使得我们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时不得不考虑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对之的影响.一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及其作用是产生客观历史认识的必要务件.因而追求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并不需要排斥主体性及其作用;二是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并不影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三是在主客体关系中去准确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道德相对主义与逻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现代人不会为道德相对主义而烦忧.道德相对主义问题的凸显与现代人类学研究有关,与全球交往的频繁有关,更与逻辑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的奢望有关.知识统一论的坍塌表明,信仰的多样化是人类思想的常态.多元主义不等于相对主义.道德诚然具有相对性,人们只能在特定历史文化情境中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但道德相对主义是荒谬的.道德植根于人们共同生活的需要,植根于人的生活世界和文化,而非植根于逻辑.只需要论证人们可以就公共生活问题达成道德共识,即可摆脱道德相对主义,不能奢望把道德奠基于超验的逻辑之上.在全球交往时代,多数人认同人权原则,便表明道德相对主义是错误的.但人权原则不是什么先验真的原则,而只是靠法治维持的道德共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明,仅有人权原则已不足以维系人类文明的续存,人类须就环境保护达成道德共识.伦理学须向生态学学习,才能获得更高程度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刘海霞 《齐鲁学刊》2007,(3):122-124
夏平的科学史观对传统科学史观多有超越,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科学史学科的历史性质、认为科学史与政治史具有相同的研究范围、倡导一种科学史即真理的社会史的观念等。其局限主要在于:未能摆脱其相对主义的立场、过于忽视了科学史的科学维度以及遮蔽了科学的客观性等。  相似文献   

17.
江怡 《浙江社会科学》2022,(11):80-85+158
分析哲学正式进入美国是伴随着维也纳学派成员先后移居美国开始的。实用主义对分析哲学的接受过程,也是实用主义哲学自身转型的过程,即从推崇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经验研究转向突出语言和知识的逻辑研究。考察美国实用主义对分析哲学的接受史,对于我们理解实用主义在当代美国的现状和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首先,分析哲学进入美国的过程,是科学理性和经验方法逐渐取代思辨哲学和先验方法的过程,也是美国哲学从唯心论和实在论逐渐转型为物理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过程。其次,实用主义对分析哲学的接受,既体现了美国本土哲学的经验化和实验性特征,又表明实用主义策略的重要转变,即从关注生活经验和世俗社会转向关注心灵和知识的世界。再次,分析哲学在美国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仅诞生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分析的实用主义哲学,而且延续了17—18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传统,即罗蒂提出的“镜式思维”模式。最后,实用主义哲学保全了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但又在批判中推进和扩展了分析哲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或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认识论的根本问题。对于传统认识论来说,它是一个难解之谜,因为传统认识论把它局限在单纯的认识领域,把认识和实践抽象地割裂开来。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认识之所以是可能的,人与自然或思维与存在之所以具有同一性,因为人的存在方式即实践本身就是这种同一。这样,认识必然是在实践中对实践的认识,实践必然是认识着的实践。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历史性分离导致了认识和实践的抽象割裂,并产生了知识的异化和知识对人的统治。只有消灭自发的分工,才能重建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变抽象认识论为实践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库恩提出了理论选择的新模型,这一模型可归结为四个命题。这一模型并不导致相对主义,也不缺乏客观性,但留下了未对理论选择所涉及的判断进行说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司法判决具有可废止性,因而是相对真实的。但作为一种单称的法律判断,司法判决同样具有客观性。与自然科学判断的绝对客观性不同,法律判断的客观性应该是建立在证据、理由与论证基础上的公共性,即一种"温和的客观性"。非单调逻辑是刻画可废止的法律推理关系的恰当工具。在非单调逻辑中,司法判决的可废止性特征完全符合温和的客观性标准。对于司法判决的可废止性的非单调逻辑刻画,既对理解法律判断的相对真实性与客观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对法官处理案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