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耕地、粮食的关系十分密切。自从人类开发了土地资源,才有了人类社会。当今社会对人口的增长和粮食的增长给予同样重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力求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来促进人口在数量和素质上协调发展。在生活中人们全部所需能量中,88%的靠土地生产品提供,10%是靠草原和牧地供给,仅有2%的来自海洋。可见土地与粮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常重要。解放以来,天水市由于对人口的增长控制不严,耕地减少严重,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趋尖锐,人口已超过了土地承载能力,人口与粮食的发展失调。这种情况不但影响着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实现,子孙后代的幸福,而且影响着四化  相似文献   

2.
试论世界人口增长对耕地、粮食的影响及对策秦品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人口主食的粮食,依赖耕地生产。因而研究人口增长对耕地、粮食的影响及对策,以保障人口有较充足的粮食,使人口得以生存和发展,将是至关直要的世界性课题。一、世界人口增长对耕地的影响为...  相似文献   

3.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口、耕地、粮食变化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省主要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目前其人口、耕地、粮食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系统分析了本州人口、耕地、粮食发展现状和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模型预测了其发展变化趋势 ,并提出了解决人口、耕地、粮食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21世纪上半叶浙江人口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人口与粮食供求关系的理论模型,运用现代统计方法以及灰色理论预测模型,对浙江人口与粮食供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在21世纪上半叶实现充分的粮食自给有较大的难度。结论:适度控制人口、保护耕地、加大农业科技进步和基本建设投资是21世纪上半叶浙江依靠本省的农业资源实现人口与粮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提供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封志明 《人口研究》2007,31(2):15-29
中国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证程度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扩张,中国未来的耕地规模和人均耕地面积会进一步下降,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和粮食需求总量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在人均粮食420~435kg的消费水平上,基于18亿亩耕地保证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14.3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在人均450kg的消费水平上,中国未来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足以支持人口高锋时间的14.73亿人,但受耕地资源有限约束,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很难有进一步提高。从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看,中国未来人口的粮食安全必须向食物安全转变,从耕地资源约束的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驱动的食物消费两端着眼:一方面要重视耕地与粮食安全——藏粮于土,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要关注食物与消费安全——倡导适度消费,建立动植物并重型食物结构;从生产与消费两方面来认识和解决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的食物安全与耕地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和人口增长的比较分析,认为由于受耕地资源等因素的限制,粮食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短线地位,短时期难以改变,粮食增长的短线效应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存在着客观的要求,从而回答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什么仍需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7.
汕头市是粤东沿海的港口城市,位于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出海处。全市辖龙湖、金园、升平和达濠四区及澄海、潮阳、南澳三县(市),土地总面积2064.4km~2,总人口401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3%。至1992年,全市耕地总面积5.35km~2,粮食总产量达73.63万吨,人均口粮192.78公斤,是一个十分典型的高产缺粮区。解决401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是该市国计民生的头件大事,是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港口城市优势,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社会安定的基础。本文根据汕头市人口、耕地与粮食问题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势,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战略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汕头市人口、耕地与粮食问题的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人口增长和粮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自古以来,“吃饭问题”在中国这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泱泱大国就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古人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而现代的认识则是:“无粮不稳、无农不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无论在人口控制还是在农业生产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卓越成绩。但中国目前尚有6500万绝对贫困人口(我国1995年农村人口绝对贫困线为530元——参见《经济日报》1996年3月20日),吃饭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在于,人口增长势必会带来粮食消费的增加,因为人口是天然的消费力的存在,这该是无异议的。 我们常常听说一种说法:中国大陆以占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这可以说是一种成就,但也同时给了我们一个信号——中国迄今仍处在温饱略有余的初级发展阶段。应当说,粮食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问题的严重性又恰恰无法使我们掉以轻心。中国现在粮食供需紧张,粮价持续上升问题已开始为传媒所关注,与此同时,我们要提醒一下读者:眼下,“粮食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关心国事的读者一定可以从各路媒介获得这么一个信息:粮食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1996年4月8日出刊的《瞭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增长对土地退化的驱动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童玉芬 《人口研究》2006,30(3):56-60
文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西北地区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系统和土地压力响应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人口的增长主要与耕地面积的扩展有较强相关性,与单位粮食亩产增加等变量指标的关系较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即便是在人口增长与耕地扩大的关系中,实际的耕地增长和粮食需求也远远大于实际人口增长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到在西北地区粮食生产和耕地面积扩大的过程中,人口增长并不如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大,人口增长对土地退化只能承担一部分责任,不构成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大约是在一百万年以前。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向自然界取得食物资源,而粮食则是最主要的食物。随着岁月的推移,人口数量的增加,生活需求的扩大,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因此,理想人口数量的确定,要以粮食资源的稳定支付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国别人口19名8年(百万)总出生率(估计)1987年粮食产量公斤/公顷 可耕地占总面积多每;摄爵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l,85年,86年11571021招1080817286况6ID72 .4432 .61,61738251丘661563427957052602?189344036632B56 300 270 74001760012850国度联国本中印苏美日注:总出生率指一个妇女一生中所生子女的平均数.资料:哈国外社会科学快报》里989年第2期.五个人口大国的人口、耕地、粮食及人均生产总值状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人口一土地一粮食系统运行现状分析,选取系统的主因子变量为人均耕地和粮食单产,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主因子变量进行预测分析,确定了系统调控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1)人地宏观严控;(2)土地综合开发;(3)提高农业资金投入增加粮食单产,加强河西灌溉绿洲商品粮基地建设,加速发展中部沿黄灌区商品粮基地和重建陇东粮仓的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发展对粮食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之后,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较大,同时我国城市化的两个主要方面——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城市化继续迅速发展,分别表现为:粮食总产量波动很大,人均粮食产量呈减少趋势;人口城市化保持快速推进,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素质弱化;土地利用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不断降低。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目前粮食生产仍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耕地两大基本要素的投入,因此城市化的上述发展特征,将对中国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两年研究,由多学科的科学家和学者组成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国情分析研究小组最近完成了《生存与发展——关于中国农村长期发展几个问题(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的系统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本世纪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耕地、粮食变迁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素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在不断深化改革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粮食生产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今后的粮食供求格局将会如何?这是各级领导和社会方方面面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就1978年以来的人口、耕地和粮食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通过研究历年人口、耕地、粮食动态变化情况,对定西市未来14年人口规模、粮食产量进行预测,进而分析计算未来当地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减轻耕地压力,缓解人地矛盾,保证粮食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新余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是人口多、耕地少。大家都知道耕地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新余由于人口的高速增长,耕地面积越来越少。1949年解放时,新余总人口只有339700人,而耕地面积包括水田、旱地共1138259亩,人平耕地为3.35亩。为了扩大耕面积,增产粮食,党和政府曾动员农民开荒改地。到1957年,新余耕地面积增加到1186387亩。随着人口猛增和国家经济建设,开办工厂、修建道路、大修水利、农民建房等占用耕地的增加,到1966年,新余人口猛增到544345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阶段的人口、土地、粮食、灾害恶性循环与逆转对策彭珂珊土地是能量输出与输入、物质交换转移得以实现的基地,又是资源的贮存库,“万物土中生”。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是自然中最活跃因子,是自然的主人和主宰者,人拥...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1.1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低收入大农业国,“人口增长一耕地减少”的剪刀差趋势日趋严峻。目前的中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仅有1.3亩,比世界平均数4.52亩低得多,而在可预见的将来(2000年),人均耕地将降至1亩左右。中国以占全球7%的耕地勉强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中国农业长期的低度发展决定了耕地不可替代的经济价值。然而,每年新增的1600—1700万人口和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持续发展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需求量却是日趋增多,质量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基本国情及其发展趋势决定了中国农业的发  相似文献   

20.
<正> 人口与粮食问题,现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它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与地区分布不平衡同粮食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粮食生产发展较快,有的国家从粮食进口国变成粮食输出国。相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急剧增长,粮食生产虽有所增加,但仍落后于人口的增长。有些历史上粮食出口国,现在变成了粮食进口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人口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甚至在美国也有1/3的人口感到食物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