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包平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6-47
写作是写思想的,许多学生往往在其习作中“吐露真情”,而教者则通过“学生写,教师看”这一特殊的交际手段知悉部分学生的思想有问题,有的让人尴尬。有的让人瞠目。这不仅仅是个“作文现象”问题,可以说是学生的“心病”、“症结”之所在。有言道:心病还得心药治。看来,对学生进行习作上的“思想教育”是势在必行了。这种教育, 相似文献
2.
3.
卢鸿杰,字双翼,号大兴卢氏,1974年生于北京大兴。现为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北京中山书画社书画家。其作品大量被国家博物馆、世足联、亚足联及各界人士收藏 相似文献
4.
高深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作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刘伶言行明显表现出受《庄子》影响的痕迹,其散文《酒德颂》在用词、人物形象和构思方面也都与《庄子》有密切的联系。刘伶在思想上却没有真正领悟庄子思想的精髓,得其形而不具其实,对《庄子》的继承存在着严重的偏离。刘伶《酒德颂》中的大人形象无论在大之境界、对待名之态度、有为与无为有己与无己等方面都与《庄子》之大人形象迥异。刘伶《酒德颂》中虽也有《庄子·达生》篇醉者神全的影子,但刘伶对酒之德的认识却与庄子全于酒有实质的不同。在《庄子》接受史上,刘伶是个学庄而背庄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1)
一王立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村庄。怎么见得?有诗为证:“王立庄村街道长,东瞧西望亮堂堂。文艺发展天边去,诗词歌赋写满墙。”(61岁高琴堂)又有诗赞曰:“王立序,样样强,男女社员喜洋洋,全面工作都跃进,社员日夜生产忙。 相似文献
6.
王放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1):86-88
元杂剧在经历了短暂的繁盛之后悄然衰微,其繁盛有着文人儒士的参与之功.元初封建宗法制度的失承及儒家思想的失落形成了相对的自由环境,而其后理学的复归和统治体系的确立,反向构成元杂剧发展的桎梏.儒生及儒家思想的沉浮,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永远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顺治十年(1653)所作的重要著作《留书》,自清初以来佚失不传。近骆兆平同志在整理伏跗室藏书中,发现郑性父子订校的《留书》抄本一卷五篇,整理、标点,刊登在《文献》一九八五年第五期,为黄宗羲思想的研究充实了重要史料。读后心得,条为三端。一、黄宗羲晚年的民族思想黄宗羲早年为抗清志士,其晚年的民族思想如何,却因对其《明夷待访录》之命题立意解释不同,歧见多出,长持不决。周寿昌论云:“黄氏之传此书,谓箕子受武王之访,不得已而应之耳。岂有艰贞蒙难之身,而存一‘待’字之见于胸中者,则麦秀之恫 相似文献
8.
刘晓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4):21-25
价值的基础是凝结在事物之中的自然力。价值是一物以其功用影响他物的关系范畴。价值范畴是联系范畴的子范畴。善恶是价值主体对其受价值客体的影响而做出的评价反映。经过选择形成的价值目的即具有权力。权力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趋向一定目标的并克服可能的阻碍的能力。由权力之间的相互冲突而产生的价值实体之间的妥协是道德的根源。道德是用以协调相互矛盾的权力的平衡器。 相似文献
9.
10.
王瑜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
宋真宗嘉祐四年苏轼(1059年)自蜀返京之际,舟行长江,作诗40余首,展现了长江沿线的山川景致、文物古迹、风土民情,集中反映了苏轼文人与政治家的双重气质,体现了苏轼与众不同的的历史观、生命观和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作品展示了苏轼天才的创造力、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人文素养积淀。 相似文献
11.
《管子》的"名"并不是传统所理解的"概念",而是一种用以标记、指称事物的名称符号。在《管子》中包含了较丰富的语词符号思想,它具体探讨了"名"的生成及其作用、语词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以及规范这种关系的意义等问题。《管子》的语词符号思想,对于当今的符号学理论研究,仍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他为革命文艺事业一生奋斗中,也在文艺批评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撰写了不少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文艺批评文字。鲁迅的文艺批评,不仅为我国现代文学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础,而且至今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王鍾陵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一如果说《养生主》篇是从个体存在的角度,对人间的不幸有所透现的话;那么《人间世》则是在展现残酷的人间图景的背景上,来对个体的存在问题作出说明的。“颜回见仲尼,请行。”此句说颜回欲之卫而见仲尼,但开头不明说请行的目的、原因、打算,而留待下文从颜回口中说出。仲尼对于颜回适卫的抱负给予了棒喝,对于他“愿以所闻思其则”及“端而虚,勉而一”的两套行事方案均给予了否定。 相似文献
14.
15.
渝西地区的时政歌谣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渝西人民爱国也爱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类古训深深地植根在他们的骨髓里,在社会变革的任何历史关头,他们都不会真正地保持沉默。在表现手法上,寓庄于谐,以滑稽的口吻、调侃的姿态、风趣的说法来表现严肃的主题和尖锐的矛盾,追求入木三分的艺术效果,是渝西时政歌谣所特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17.
庄小虎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17-20
毗陵庄氏是江南望族,毗陵庄氏家学渊源,名人辈出.<毗陵庄氏族谱>为中国名谱,重修<毗陵庄氏族谱>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图文并茂,装帧美观,前超古人,后启来者,乃乡邦之文献,为谱苑之奇葩,是研究中国历史、民族传统、今文经学的最生动翔实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性思考,是以笔为媒介外显出内心感受与态度意志的复杂过程。完整的作文过程,既展露出个体的思维价值,又维系起人与人深层次交流的丰富外交活动。作文评价既是对学生作文的价值判定和意见反馈,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发展机制。拥有良好的作文评价观,推行适合的操作方法在当前的作文评价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二难推理新议——关于二难推理本质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燕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把传统的二难推理混同于一般的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是一种假言选言推理,但假言选言推理并不就等于二难推理。本文试图对二难推理的本质作出一种历史的逻辑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王鍾陵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由于“必死于暴人之前”、“莫则传言者殃”、“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此种行事环境的险恶,从而产生出破除师心及戒之慎之、勿积伐而美这样内外两个方面的要求,既外于心智,又竦惧于“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事态发展,复又将注目点集中在勿危吾身上,便自然会产生出以无材而求自全的思想观念。《人间世》由三个与君主相处的故事向散木寓言发展的内在逻辑便在于此。刘武说:“积伐而美’二句,为下‘匠石’数节之反面张本,‘山木,‘膏火’二段之正面张本。换言之,以下各节,既为此二句之正喻反喻也”(《补正》)。刘武将散木等内容仅仅同“积伐而美”二句相关连,所见尚小,眼光未及于全篇。本篇第一段末句“而况散焉者乎”中的“散”字,不仅成为第四、五、六段的贯穿性字眼,而且它还牵连相生出一长串的意象图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