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代西方"内容出自形式"神话的构建历史,可从康德"绝对命令"开始,直到罗尔斯的"社会契约"论和哈贝马斯的"对话伦理学".哈氏"对话伦理学"的纯粹形式倾向,体现在"交往的不可避免性,论证性原则,最后根据的问题"等三项基本要义之中."形式不可能产生内容",因而对哈氏神话必须进行反思和批判,基于经验、内容及人的法权,尝试构建实体论证的程序正义论.  相似文献   

2.
从"是"直接推出"应该"是生态伦理学论证面临的一个理论难题。但通过吸纳社会领域消解事实与价值绝对二分的合理主张,并根据人类生态实践而扩展道德论证的可合理接受性标准,在分析生命共同体中事实与价值的复杂关系的基础上,创设一种非线性思维的综合论述的证明方式,而不是沿用传统的演绎模型的证明方式,就既可以避免"自然主义谬误,"又能够对生态伦理学做出一种非逻辑形式的合理论证。  相似文献   

3.
在对"神话"与"历史"的双重反思与参照下,华夏文明的历史叙事有其独特的发生形式,它们不仅受神话思维的支配,而且呈现出与所谓神话"历史化"不同的"神话历史"特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理解<春秋>的性质与特征,论证有关神话与历史对立与分道扬镳的观点,不但有助于解释中国文化基因,而且会造成新的遮蔽;重新理解神话概念的穿透性和生成性,是重新进入中国式神话历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话伦理学是由当代德国哲学家阿佩尔和哈贝马斯共同主张的伦理学思想,这既是一种认知的、普遍的伦理学,也是形式的、程序的伦理学,同时还是超越了基础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后形而上学的伦理学。阿佩尔以先验语用学为对话伦理学提供了哲学的基础,阐明了以交往合理性规范道德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河流伦理"概念的提出是现实社会治河理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应用伦理学而言,在现代民主的"对话-协商-论证"(Dialogue-Negotiation-Argument,简称DNA)序列中,学者的工作主要在于"论证"(A)一环,论证不可能如科学哲学中D-N模型所描述的那种演绎推导一般表现为"必然得出".在努力论证河流伦理的同时,也要考虑传统伦理的论证责任以及范式转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当代功利主义者或后果论者从元伦理学来论证康德主义与功利主义或后果论是相容的,而如果我们从规范伦理学来论证康德主义与功利主义或后果论是不相容的,这并不是对他们的反驳。但是即使从元伦理学来看,康德主义与直接后果论也是不相容的,而与一种间接后果论,即配得幸福论或应得后果论是相容的。康德不是直接的后果论者,而是直接的义务论者,而直接的义务论与间接的后果论是可以相容的,康德作为直接的义务论者能够同时是间接的应得后果论者。  相似文献   

7.
伦理学的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伦理学已取代元伦理学而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关注,但元伦理学所讨论的伦理学的一些元问题,诸如伦理学的内容、功能、论证方法等等,仍然应予重视并给出深入的论证,这样才有益于规范伦理学的发展。伦理学内容的讨论不可能是无立场的,对伦理学功能的分析必须以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统一的本然状态为根据,对伦理学论证方法的研究更不应局限于形式逻辑的规则  相似文献   

8.
由樊浩和成中英两位教授主编的《伦理研究》(道德哲学卷.2006)分四个部分彰显"东大理论"的问题意识与学术性质:道德哲学对道德哲学基础理论进行了"东大标识"的深层推进;中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发掘出具有"永远的现实性"精神内涵,并在哲学层面进行中西方道德传统的对话与互释;科技哲学表现对时代的前沿问题把握的敏感态度和对重大的科技挑战予以伦理化解决之勇气;国外专稿则加强对当代域外伦理学发展的前沿了解,并努力创造出足以与域外伦理学界展开对话和交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
"立法正确"的神话诞生于近代西方工业化的扩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以"新国家学说"所主张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为理论基础。首先,它主张立法形式的正确性,要么将立法内容交由权力决定,使"恶法亦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么认为内容出自形式,这纵然令人向往,但终究是个"神"的问题。其次,它假定立法内容的正确性,立法者不颁布"卑鄙的"法律,德国民族社会主义的立法实践,使这一假定成为彻底破灭的神话。"立法正确"的基本神话,可推出另外两个神话:⑴禁止法官造法和准确把握立法原意;⑵启蒙百姓懂法。同样,这两个神话也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文章还探讨了"立法正确"的神话破灭后之可能出路:一是人民的反抗权难题;二是法官如何以理释法。  相似文献   

10.
证明的论证与论辩的论证──试析亚里土多德的证明学说郑晓辉,孙继先一论证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中心问题。由于亚氏生活的年代正值古希腊辩论之风盛行的时代,而辩论又是采取对话的形式,因此,他把论证称为"用对话体表达的论证"。他在《论辩篇》中对论证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1.
从国内关于科技伦理学的研究现状出发,提出建构科技伦理学理论体系的任务;主张按照科技价值论-科技伦理规范论-科技道德论-科技应用的线索进行建构;论证了以功利规范与道义规范的结合或互补作为科技伦理学理论框架的合理性,同时指出了系统功利主义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立法正确"的神话诞生于近代西方工业化的扩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以"新国家学说"所主张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为理论基础.首先,它主张立法形式的正确性,要么将立法内容交由权力决定,使"恶法亦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么认为内容出自形式,这纵然令人向往,但终究是个"神"的问题.其次,它假定立法内容的正确性,立法者不颁布"卑鄙的"法律,德国民族社会主义的立法实践,使这一假定成为彻底破灭的神话."立法正确"的基本神话,可推出另外两个神话:⑴禁止法官造法和准确把握立法原意;⑵启蒙百姓懂法.同样,这两个神话也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文章还探讨了"立法正确"的神话破灭后之可能出路:一是人民的反抗权难题;二是法官如何以理释法.  相似文献   

13.
"诚"是传统儒家的一个重要范畴,儒家论"诚"极为丰富.儒家"诚"论不仅提供了统一完整的价值体系,而且提供了丰富的道德心理内容和多样的道德思维方式,这对于当前的伦理学和道德建设都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学术史的基础上,以我国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为智慧基因库,以中国哲学本根论为理论基石,提出一种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理论:多民族本根论。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以语言艺术的形式表达了对多民族本根论的认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象征资源。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具有包容性、神圣性、审美性。包容性确保多民族本根论能以一通多,铸牢“本自同根生”“一是本根、多是分枝”的一体化意识;神圣性确保多民族将多民族本根意识奉为精神信仰;审美性则确保多民族本根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情感充沛。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具有哲学本体论意义、审美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使用过程的实质是语言模因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选择、相互顺应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积淀于人们大脑之中的语言模因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程式性模因.简单地回顾国内以模因论为视角对语用学的研究情况,然后以国内外模因论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模因论中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话的结果所形成的程式性模因,最后从礼貌语言的程式性模因论证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相似文献   

16.
关于柏拉图的研究著述连篇累牍,尤聚焦于柏氏的“理念论”与“理想国”。本文拟另辟蹊径,力图揭示出“柏拉图对话中”所隐含的神学思想。简言之,柏氏的神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柏拉图对古希腊传统神话的批判与净化;二,柏拉图把其伦理学奠基在以灵魂不朽为主的信仰上;三,柏拉图建立了一套既有别于希腊传统又有别于基督教的宇宙创世说。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柏拉图的对话是古希腊传统神话神学向中世纪神学嬗变的过渡形态,而柏氏的神学思想则是西方理性神学和道德神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17.
王宗炎先生在其学术论著恰当采用了对话体,把相关的学术问题论证尤为透彻。为了更好的理解王先生学术论著中对话体的主要特征,文章结合具体的例子,从对话的形式、内容、修辞手法等方面做了相关分析。对话形式有实际讨论式及虚拟讨论式,对话内容主要有并列互补式、对立互驳式、回答解疑式,修辞手法则有设问、隐喻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伦理学研究》的拓展性和建构性体现在,对社会伦理学内涵有别于我国传统规定的的诠释,对社会伦理学范畴的规定,对社会伦理学范畴的深细论证,所以,它是一部具有创见性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9.
在"马恩对立论"这个当代神话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法国著名西方"马克思学"学者吕贝尔发挥了一种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为正是他改变了对立论的传统论证思路,以思想史研究的形式论证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对立,从而使对立论在莱文手中被升级为一种基于主观故意的"欺骗"论。那么,历史的真相是否真的像吕贝尔猜测的那样呢?回答不仅是否定的,而且正相反:恩格斯晚年不仅非常重视马克思早期手稿和书信的出版工作,而且还有意识地通过为马克思撰写传记、为马克思的著作撰写新版序言等方式引导同时代的读者将注意力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正义思想史上,"以伦理学、价值观为主题的古代正义论"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他在对古希腊传统的正义观念进行继承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观。其正义论证模式是典型的目的论,其正义实质内容是内在的德性圆满,其正义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群体本位(城邦公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