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傣族的宗教文化包括其原始宗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它是傣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傣族传统人居环境的营造中,宗教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本文试图探析宗教文化对傣族传统人居环境中社会、自然、农业生产、村寨布局等方面的影响,挖掘傣族传统人居环境营造中的生态智慧,展示傣族地区人、神、自然和谐共聚的内因所在,为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傣族稻作文化的传统实践与持续发展──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个案研究郭家骥本文以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所获资料,对西双版纳傣族稻作文化体系中的农耕技术、资源管理制度、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农耕礼俗、观念意识和民族关系的传统与变迁,进行...  相似文献   

3.
朱智红 《民族论坛》2011,(8X):101-104
女子象脚鼓舞是傣族象脚鼓舞中的奇特现象,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一是傣族女子劳作后心情的宣泄,反映出傣族女性积极、乐观、追求美好的生活态度;二是傣族妇女力量与能力的展现,是傣族母系氏族遗风的反映。三是傣族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的表现。对傣族女子象脚鼓舞要在保持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傣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文身是指在人的身体上刺画花纹、图案或文字等,再涂以有色染料,使其成为人身上一个永不褪色的印记,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残酷"的艺术。佛教的传入使傣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始宗教与佛教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对傣族的传统文化形成强大的渗透和整合力,也让傣族的文身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文介绍了傣族文身的悠久历史与宗教,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文化的大量植入,傣汉两族的通婚等都对傣族传统文身有着重要的影响,文身人群、部位等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分析了傣族当代文身艺术的变迁因素和发展现状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回族穆斯林经济特点与西道堂经济发展模式敏生光回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民族,回族穆斯林遍及全国各地,而以西北地区聚居比较集中。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教精神的长期儒染熏陶,使回族穆斯林的性格中特别表现出了坚毅顽强、吃苦耐劳...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穆斯林的传统婚姻习俗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别具特色,但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穆斯林的传统婚俗在保持着伊斯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的同时,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穆斯林的传统婚姻习俗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别具特色,但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穆斯林的传统婚俗在保持着伊斯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的同时,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佤族文化与傣族文化之间产生互动和对话由来已久,并且在某些区域内广泛而深刻地互相渗透着,形成两种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一种文化形态。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地区的佤族文化就是这种和谐共生的典型,既是具有傣族文化特点的佤族文化,同时又是具有佤族传统文化特点的傣族文化。佤族寨桩就是这种辩证和谐文化形态的典型标志,其名称、内涵及功能都暗含了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穆斯林民间刊物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经济,恢复文化建设。中国穆斯林各民族也为恢复和传承自身传统文化努力着,一些中国穆斯林群众团体、阿语学校和清真寺等单位以及开明人士先后创办了几十种内部资料性质的穆斯林民间刊物。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为中国穆斯林各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就中国穆斯林民间刊物发展现状和特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穆斯林网络JAMA'AT是穆斯林借助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媒体和文化交流平台而构建的网络社区。网络JAMA'AT由穆斯林传统现实社区日益解体以及世界文明对话的大背景催生,历经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于大众网络社区的特点,实现了伊斯兰文化传播、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交流、穆斯林凝聚力提升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1.
郭山  沈海梅 《民族研究》2012,(4):49-58,108,109
东南亚山地社会中的"仪式性财富"一直是人类学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长期参与观察的基础上,从仪式性财富的角度诠释了西双版纳傣族丧葬文化,质疑了傣族"薄葬"的传统观点,为全面理解傣族丧葬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完整的傣族丧葬应该由献祭安葬和赕佛追祭两个仪式环节组成,丧葬中的仪式性财富可主要分为亡人独有的财富,具有灵性并能在亡人与生者间交换的财富,以及赕给亡人却能为生者积累功德的财富等三类,在傣族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伊斯兰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指引下中国伊斯兰教基本上得到了健康、顺利的发展,各地穆斯林群体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伊斯兰教的优良精神传统在各族穆斯林群众中不断深化,并且,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加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穆斯林群众的爱国热情进一步高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观念新思想的不断涌现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想,穆斯林群众中出现一些涉及伊斯兰教教义释疑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传统文化受到汉族文化影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丢失,例如在文字和习俗方面,少数民族汉化问题较为严重,原有的文化缺失传承,这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来说,显得十分不利。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注重从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层面入手,分析了傣族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保护,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传统文化受到汉族文化影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丢失,例如在文字和习俗方面,少数民族汉化问题较为严重,原有的文化缺失传承,这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来说,显得十分不利.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注重从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层面入手,分析了傣族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保护,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傣族的泼水节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透过泼水节这一显性的文化事项,揭示了傣族以水为洁净之物、吉祥之物及神圣之物的水文化特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施"与"报"的宗教观念,以及傣族以张扬的态势追求美、以传统和群体的眼光看待美的审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传入日本较晚,在明治中后期,穆斯林人数少,还没有形成其独特的宗派传承、宗教理论和文化传统。因此,日本穆斯林社会与文化形成及现状还没有成为历史学、社会学及宗教学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日本穆斯林的历史发展、现实社会状况及文化民俗等,对日本社会国际化关系中的伊斯兰发展也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实行割礼。割礼就是在男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时举行一定的仪式割去他们阴茎上过长的包皮。行过割礼之后,这个小男孩便成了一个穆斯林。割礼既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通行的重大人生礼仪,也是穆斯林民族文化特性的标志,还是卫生之举,广为穆斯林民众所接受。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穆斯林民族割礼习俗中最初单纯的宗教性涵义已日趋淡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割礼变成一种展示民族传统文化、共同心理、思维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文化复合体。  相似文献   

20.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收藏有一批阿拉伯文和龙图案装饰的、铸造于明代的伊斯兰青铜器皿,如果它们是真品的话,它确实反映了中国伊斯兰文化和中国穆斯林工艺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伊斯兰器皿中龙的图案出现,证实了明代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