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秦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便与西周以来所实行的分封制产生矛盾。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一直绵延至汉代,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加以调和。当汉政权逐步稳固、经济恢复并发展之后,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演变为分裂与统一之争。汉武帝采用政治与法律的手段强力推行郡县制,反击以分封制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挑战。事实上,汉武帝清除分封制并不彻底,一些负面作用逐渐显现,如他对同姓诸侯王及王子侯的严厉处置,打破了宗族势力与外戚势力的平衡,最终导致皇权易主。  相似文献   

2.
秦朝专制官僚政体的确立和政府机构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之后,鉴于六国吏治之腐败和因权力分散而导致的中央政府之无能,对国家吏治即国家管理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统一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集统治大权于皇帝一身。皇帝之称自秦始。皇帝之下设中央政府,辖行政、军事、监察、宫职四大系统,地方则设郡、县。整个国家的管理体制便是官僚制与郡县制的紧密结合。秦的这一高度集权同时又层层约束的官僚政府体制,使地方集权于郡县,郡县集权于中央,中央的将相百官听命于皇帝,因而能够很好地发挥国家(政府)的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从而使国家得到有效的治理。相对于六国诸侯分权、贵族执政、任人唯亲的管理体制,秦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官僚政府体制在治理国家上是有效的,因而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3.
“周秦之变”虽然实现了从“周制”到“秦制”的转换,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分野。事实上,秦制也继承了周制中的王权世袭、家天下、大一统等内涵。不仅如此,秦汉以降的政治实践并非“秦制”对“周制”的完全替代,而呈现出二者相“混融”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就治理规范而言,自汉代儒法合流,先秦礼法制度又重新焕发生机,这一礼法一体化进程至隋唐基本定型,最终形成独特的“礼法之治”;在官僚体制上,秦代三公九卿制虽然成为汉代以降的基本模式,但其间在制度设计上多有变革,这种制度变迁所体现的一个总的发展态势是君主权力和威势的不断加强;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上看,虽然秦汉以降郡县制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但分封制始终与郡县制相伴随;从政权基础来看,经过宗法与政治的重新整合,先秦时代的“家国一体”模式在秦汉之后得以重构,实现了皇权政治与地域性宗族组织的有效结合。秦汉之后的中国政治是“周制”和“秦制”的相互渗透和复杂融合,将此简单称为“百代皆秦政”的说法是与历史事实不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4.
秦灭古蜀以后,最初采用的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直到杀了第三个蜀侯(绾)之后,才废除了在蜀封侯的制度,彻底推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古蜀国改为蜀郡,只设郡守,直接对中央负责。成都的第一任郡守,名叫张若,他在成都的时间比较长,干了三四十年,好多事情,他都参与过。 成都当时是县,受蜀郡管辖,但它又是蜀郡的郡治。它当时管辖的地区,包括今天的东城区、西城区、金牛区、龙泉区和双流县的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5.
汉初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教训,剖裂疆土,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实行郡县、封国并存的政治体制。对于这种特殊政体,历来褒贬不一,普遍的看法认为刘邦此举是对秦始皇实行“海内为郡县”的倒退,其后果引起了“吴楚七国之乱”,给汉初社会带来了不安和灾难。本人对此不敢苟同,试图通过本文就汉初这种政体对社会的影响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两种不同的分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廿六年),秦王政灭六雄,统一中原后,建立了封建集权的中央政治体制。在中央确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后,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推行什么制度,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期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伴着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建立,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纵观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着重解决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他又划时代地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司马迁曾高度称赞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是“世异变,成功大”.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秦朝二世而亡,是由暴政所致,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无关,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战胜  相似文献   

7.
中唐以后,随着藩镇设置的普遍化,地方三级制逐渐取代两级制并成为行政的主体,而国家两级制的残余形态——直隶州则成为地方行政的"孤岛"。通过对唐代地方体制的演变、直隶州的产生、直隶州的内涵、直隶州刺史的来源、直隶州设置目的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可发现唐代直隶州设置的初衷是为了确保中央对若干战略区域的有效控制。由于中央对此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加上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中晚唐直隶州制度没能成为遏制藩镇势力膨胀的重要工具,却为五代、北宋消弭割据隐患提供了直接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所谓行政管理双轨制 ,指的是在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制下 ,一方面全国 (包括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内 )实行郡县制 ,来实施国家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另一方面国家又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尤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实行羁縻制 ,来实施国家政务的推行与管理。正是由于中国历代王朝从古至今对新疆实行了行政管理的双轨制 ,既照顾了新疆少数民族的特点 ,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中国国家行政管理双轨制稳定力的作用 ,是中国民族团结的原因之六。  相似文献   

9.
西汉郡国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称“汉承秦制”,但是西汉王朝在国家的结构形式中,一反秦王朝严格推行郡县制的政策,采取了郡国并行的郡国制。分封诸侯王本是秦王朝在建国过程中否定了的历史陈迹,难道真是历史的逆转、倒退?我认为并非如此。封国的再度出现自有它的历史需要,而它的存在也对当时社会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企图对西汉的郡国制作出新的估价,也就是说对西汉封国来个再认识,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0.
赵国在战国七雄中较早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和与之相应的官僚体制。赵国实行的郡县制、"因能而授官"和强化君权的考课制度,都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赵国官职分为以相邦和大将军为首的文官系统和武官系统,官制体系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11.
唐代政区中的府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行政区划,基本上沿袭隋朝的制度,即以州(郡)统县,州直隶于王朝中央,为二级行政区划。但是,在不变更这一制度的前提下,唐王朝对州这一级行政区进行了某些变革,即确立府制。府作为地方行政区划,肇始于玄宗之世,开元年间,曾先后把雍州、洛州、蒲州、并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确立及其特色祝马鑫春秋中晚期各国强卿在其领地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管理体制,经战国变法运动的推动,通过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废井田行土地私有制、颁布法律依法治民、推行官僚制而得到确立。与西欧相比,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体制有其自身...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公元前688年设置县级行政单位,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萌芽的出现,其制度发展经历了建立一郡县制、发展一州制、变革一道路制、完善一省制4个时代,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其沿革从未中断,传承也最为完整,这在世界行政制度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以把握其发展脉络与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改变唐末以来地方权力过大的现状,对地方体制进行了变动。逐步取消节度使的财政、军事、司法权力,同时在地方采取中央派出机构来管理地方的模式,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路,形成了以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使司为主的路级机构,除安抚使由所在路的首州知州兼任外,其他三司号称"监司",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中国地方行政机构从二级制向三级制的转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山区的盐池县,东与陕北定边接壤,北与内蒙鄂托克旗相邻,南部是甘肃省的环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秦统一全国施行郡县制,即设置了朐衍县,属北地郡所辖。南北朝至五代时期又为盐州。明清时期改为花马池,是我区政区建置较早,历史悠久的县分之一。朐衍、盐州和花马池,是宁夏地区历史上的重要政区名称,也是整个鄂尔多斯台地西南缘的重要历史地名。笔者试就这三个历史政区作一考证,兼及盐池县历史的简要  相似文献   

16.
世入北魏,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历史性嬗变,正式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两大中正组织系统.中央系统的中正组织依旧分为州郡两级,地方系统的中正组织则分为州郡县三级.北魏中央与地方中正组织的分张,不仅有助于克服以往中正制度的一些弊端,使九品中正制的品评机制更趋完善,而且也将传统的州郡辟召之制纳入到中正制度的选举体制之中,使九品中正制对地方选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大为增强.随着北魏选官制度的这一变化,也标志着北朝一系的九品中正制已初步形成,在九品中正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有着4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古代官制,如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的内阁制,地方制度的郡县制或省州县三级制,以及培养、考试、选拔、监察、弹劾官吏制度,等等.作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国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后,地方财权大大膨胀,与中央财权的旁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央与地方的二元财政体制逐渐取代中央的一元财政体制.这种变化与时局以及新政的推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分裂的局面,由隋朝把它统一起来了。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年),隋文帝取消了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变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因为这时的州郡,数字大大增加,北周末年,县为1,124个,郡为508个,州为211个。这样一个郡只领一两个县,实际上成了多余一级的政区,所以隋文帝把它撤销了。到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又改州为郡,和秦朝的郡县制很类似。大业五年(公元609),全国共有190个郡,1,255个县。成都县仍为蜀郡的治所。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结构形式问题,就是封建国家机构在中央和地方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的形式问题。所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际上就是把地方权力全部集中于中央。秦始皇在建立秦王朝时,曾召集群臣讨论秦的政治制度,丞相王绾主张在齐、楚、燕故地实行分封制,而廷尉李斯却持反对意见,他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多,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上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要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①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实行郡县制,从而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这种君主政体从秦以后一直延续到清,时间长达两千多年,然而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结构形式,并非是始终如一的,而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