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我们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了。十二大批准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确定“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0年的七千一百亿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和愿望,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提出了经济发展中的五个战略重点,把解决好农业问题放在首位,这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将作为在政治上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方针任务,在组织上实现新老合作和交替,在经济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回顾党的历史,这次代表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我们判断一次代表大会的重要性,主要看它制定的路线是否正确,它在革命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将“十二大”的历史地位同“七大”  相似文献   

4.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回顾党的历史,这次代表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这就深刻地阐明这次大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里程碑,必将作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次历史性会议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胡耀邦同志的报告,开宗明义:这次大会的历史使命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博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热烈的拥护。为了实现这个历史使命,有许多复杂的工作、繁重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去努力完成。其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推向前进。报告中一系列有关经济战略的思想,正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提出的。十二大的经济战略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说“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了一幅宏伟的蓝图,确定了二十年内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点、步骤和措施。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十二大所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指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为实现经济发展的这一宏伟目标,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把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和教育、科学问题列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点,紧接着又明确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是指导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单行本,第15页。)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这个基本原则。这不仅对于适当控制消费增长、适当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响应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伟大号召,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立了今后二十年全党和全国人民奋斗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为了保证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必须加强党的建设。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第六部分,专门讲了党的建设问题,十二大通过的党的章程,就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蓝图和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执行,在新的历史时期,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相似文献   

9.
问题的提出 为了实现至二十世纪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号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当前,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又滚滚而来,我国经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关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国家经历了十年内乱之后,在我们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之后,正当全国人民在党的“十二大”路线指引下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新《宪法》)。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宪法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新《宪法》的通过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逐步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这是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中国人民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地迈向ZI世纪的历史里程碑。“十五大”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党的“十五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经过几十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艰苦探索所找到的伟大真理,它标志着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更加成熟和壮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必定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和我国…  相似文献   

12.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全面小康”这个目标,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全中国人民的庄严号召与承诺。它在我国人民刚刚实现“总体小康”,而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之际提出来,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78年3月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公布实行。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新宪法是在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以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制定的。它把党的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的新时期的总任务,即在本世纪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奋斗目标,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下来。新宪法还规定了实现这一总任务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宝库中,人民民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却把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民主的理论和党的民主传统践踏殆尽。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最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号召我们: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夺取新长征的胜利,必须努力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的开幕词和胡耀邦同志的报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光荣任务,规定了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居首要地位的经济建设纲领,提出了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宏伟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二大报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这是一个鼓午人心的宏伟战略目标,它展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灿烂前景。 党中央提出的这个宏伟战略目标,不是主观臆想,而是根据我国三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和科学的测算后确定的。这一宏伟战略目标,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它既不是急于求成,也不是无所作为,既切合实际,而又富有远见,它与过去“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的“高指标”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一个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宏伟战略目标。 党中央提出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个宏伟的经济建设战略目标,在我区是否也能够实现呢?最近,我们根据三十多年来我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情况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国家今后对我区经济建设的安排进行测算,认为到二○○○年,我区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是有可能实现的。一九八○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为95亿元,到二○○○年,只要达到380亿元,就实现了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也就是说,从一九八○年的今后二十年,我区工农业总产值如果  相似文献   

17.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我们必须尽快地打开一个新财政工作的局面,使财政收入有一个大的突破;从实现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完全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绘制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宏伟蓝图。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十六大报告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 ,特别强调了这样一句话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句话说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现实依据 ,同时也引起理论界进行思考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我国…  相似文献   

19.
在举世瞻目的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全面开创这个局面的各项任务中,首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经济建设推向前  相似文献   

20.
一 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要求我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力争使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大为加强,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党中央领导同志又多次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