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晓雪 《科学咨询》2009,(24):34-34
刘邦统一灭下后,汉朝的第一任丞相是萧何。萧何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死后,第二:任丞相是曹参。曹参的治国理念同萧何大不一样,他平时基本上不理政务,只要求下属照章办事,不得随意生事扰民。  相似文献   

2.
曹参在西汉任丞相时,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且自认为德才难比前任萧何,便坚持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史称"萧规曹随".曹参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现实中,做到"萧规曹随"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3.
西汉的曹参,接任萧何的相国后,万事无所变更,萧规曹随,完全依照萧何以前的规划行事。皇帝刘盈为此批评曹参,曹参问刘盈:“陛下自认在圣明英武方面,比先皇如何?”刘盈表示自己不如。“那么陛下认为我和萧相国,谁较贤能?”刘盈表示曹参不如萧何。曹参就说:“正因为如此,陛下只要垂拱而治,我也只要谨守职位,遵守既定的法令,不就可以了吗?”刘盈翻然醒悟。曹参这种秉承前人,无所作为,撇开其中的具体历史原因,他的这种政治哲学,是一种大智慧。既然前人已有较好的规制和大政方针,那为什么还要再折腾呢?按着做就行了。大智慧与小聪明是不一样的。大…  相似文献   

4.
走上正轨     
汉朝很器重曹参,派他出任齐国丞相,统辖齐国七十座城池.当时天下方定,百废待兴.曹参把齐国的长老和儒生召集起来,一起讨论安定百姓的方法.大家众说纷纭,最后从"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中,引发出了"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5.
周慧玲 《决策》2007,(8):6-6
汉朝很器重曹参,派他出任齐国丞相,统辖齐国七十座城池.当时天下方定,百废待兴.曹参把齐国的长老和儒生召集起来,一起讨论安定百姓的方法.大家众说纷纭,最后从"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中,引发出了"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6.
汉代的曹参当了九年的齐国丞相,在他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齐人誉之为"贤相".  相似文献   

7.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名言。但公元前193年曹参接替萧何做汉朝的相国以后,他在相国的职位上用喝酒取闹的着意创作,赋予了其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校元明 《领导文萃》2014,(23):70-72
正刘邦的家庭出身不好,虽说做了主抓乡村治安的亭长,但仍是草根一个,甚至还有些泼皮无赖。但正因为这样,刘邦的交友面比较广,处世姿态比较低,与各阶层各团体都能玩得开。屠夫樊哙、监狱看守曹参、县府科员萧何都与他热乎得不可开交,他  相似文献   

9.
正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差不多是妇孺皆知的。但是,谁敢月下追萧何?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点"丈二和尚——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我要说的是萧何——这位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帮助刘邦打天下、立过头等功勋、当上堂堂汉朝丞相的古代杰出政治家,也曾贪污受贿。据《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记载,他利用权势以贱价强"买田宅数千万"。萧何又特地上书汉高祖,说"长安地  相似文献   

10.
刘邦是汉代的开国皇帝,是封建时代的顶级领导,萧何是汉代的首任丞相,是顶级秘书。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的七年内,刘邦削平了主要的异姓王国,“汉初三杰”中,张良在抑郁中病死,韩信在忧愤中被杀,临死前喊出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因当烹”的惊天话语。众多的属僚中只有丞相萧何是个例外,不仅论功行赏时刘邦让他坐了头把交椅,死后还“谥为文终候”,更是泽被子孙若干年,  相似文献   

11.
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与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西汉天下初定,群臣争功,汉高祖刘邦以萧何功劳最大,封其为酂侯,位列群臣之首刘邦为何如此看重萧何?细读《史记》,不难发现,萧何不仅具有杰出的治国才能,而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其第一流的责任心,成就了其第一流的业绩。  相似文献   

12.
据司马迁《史记》载,萧何最初不过是沛县县府中一名从事文书工作的小吏——功曹,即郡守、县令的佐吏,相当于现代的文书和助理,但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县府小吏,后来却官居丞相之位,与张良、韩信一起被誉为"汉初三杰"。在"三杰"当中,他因有见识、有眼光、有智慧、有器量而成为"汉初三杰"之首。萧何的成功给予当代秘书人员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13.
"如此人,诚难得,天赐我也" 孙搴醉死后,丞相高欢亲自到孙搴的灵堂哀悼.司马子如向高欢叩头请罪,高欢责备他说:"你折断了我的右臂,现在得替我找一个能够代替他的人!"司马子如推荐了中书郎魏收,高欢便任命魏收为丞相主簿.  相似文献   

14.
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他那时只有二十六岁,要比刘备小二十岁。诸葛亮对刘备的贡献是尽人皆知,在此不必细述。陈寿把诸葛亮列于和管仲、萧何平等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得体,因为他们都是良相而非良将。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的贡献似乎都是在外交内政方面,至于用兵作战,刘备常自有主张,并不一定尊重他的意见,甚至于也不征询他的意见。“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先生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由此可见陈寿将其与萧何相比,实在是很恰当。刘备反而比较尊重法正的意见,《先主传》上说,他以诸葛亮为股肱,法…  相似文献   

15.
轮回     
丞相李斯出牢门口的那一瞬,开始琢磨一个词:轮回。他莫名其妙地想起韩非。许多年前,和今天是同样的情景,但那次他的身后,是饮了鸩的师兄韩非。当时,韩非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话,丞相,走好。现在,他一回头,脚镣“哗啦”一响,在那个角落,他似乎看到了韩非蜷缩的身影。囚车等在门口,李斯抬头,眼泪簌簌而下。毒辣辣的日头下面,密密麻麻排了囚车。那是他的妻子、儿女、亲戚。在那一瞬,他突然意识到,这些人活着,原来都是等待为他的权欲陪葬的。两只老鼠,为他的权欲打下基础。那是在上蔡,他还是个微不足道的文书。一只鼠,瘦骨嶙峋,生活在茅厕内。李斯…  相似文献   

16.
李伟明 《领导文萃》2008,(13):138-140
《资治通鉴》第二十一卷记载: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太仆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当公孙贺被引来举行拜授丞相的仪式时,他不接受印信,叩头哭泣不肯起来。汉武帝根本不理这些.仪式结束即起身离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公孙贺不得不接受印信,出宫后长叹一声:“我从是殆矣!”  相似文献   

17.
萧何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过得十分辛苦。他大智若愚、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安抚天下,用心之良苦,鲜有与之比肩者。他用破一生心,为自己"找准了位置"。  相似文献   

18.
田梦 《领导文萃》2009,(17):126-126
问题207:西汉有个丞相叫丙吉,有一天他到外地视察民情.走到半路有人拦轿喊冤,查问之下原来是有人打架斗殴致死,家属来告状,而丙吉却不予理会绕道而行。走了没多远,发现一头牛躺在路上直喘气.丙吉却下轿看了很久,并问了很多问题。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觉得这个丞相不称职。  相似文献   

19.
刘勃 《领导文萃》2022,(3):76-80
王导(276-339)出现在《世说新语》里的次数之多,仅次于谢安.《世说新语》对他的称呼也特别复杂.有时称他的字"茂弘";有时喊他的小名"阿龙";有时喊官位,曰"丞相",曰"司空";有时又干脆简单地尊称为"王公". 这80多条记录非常零碎,只知道很多人原来对江东政权的前途很不看好,但看见王导就有了信心,称道他是"当代管...  相似文献   

20.
<正>"如此人,诚难得,天赐我也"孙搴醉死后,丞相高欢亲自到孙搴的灵堂哀悼。司马子如向高欢叩头请罪,高欢责备他说:"你折断了我的右臂,现在得替我找一个能够代替他的人!"司马子如推荐了中书郎魏收,高欢便任命魏收为丞相主簿。中书郎是东魏傀儡皇帝的秘书。魏收也是撰写文章的高手,但不知什么原因,过了一段时间后,高欢对魏收不满意。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