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网络"恶搞"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恶搞"的生产者和受众大多是青年大学生.当前,我国网络"恶搞"现象愈演愈烈,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它对大学生的政治、道德、文化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要综合运用政治、法律、道德、技术等手段对网络"恶搞"进行规制,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自"微"时代诞生以来,青年亚文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许多新样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屌丝"文化、"丧"文化、"佛系"文化.这三种文化代表着"微"时代青年亚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风格转向特征."微"时代青年亚文化起源于"屌丝"文化,其抵抗形式为二元对立式,以粗鄙性的语言风格来实现自身恶搞、自嘲式精神标签;"丧"文化阶段是"微"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徘徊时期,其抵抗形式是现代犬儒式,以"毒鸡汤式"语言风格来展现自身的颓废标签;"佛系"文化阶段是"微"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时期,其抵抗形式是退缩式的,以"微"清新的语言风格来呈现自身的消极性标签."弱"风格、"浅"抵抗是"微"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外在层面发展趋势,争夺网络话语领导权是其内在价值层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就无锡地区医院青年接触和利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网络文化对医院青年的影响.从调查得知,无锡地区医院青年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较高,使用网络更为理性,网络文化对医院青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政治观点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对医院青年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组织文化"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手段,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文化"建设应以文化传播的方式来培育。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体系塑造的内涵是:用管理科学的理念,通过对高校党员个体文化、群体文化中包含的信仰、行为准则、个人发展、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因素进行规范,进而使党的基层组织具有鲜明的党的组织的特征,并使所有人在组织中传播共同信仰、实现共同目标。高校"组织文化"建设要重点解决四个问题,即如何从文化的角度推动政治目标的实现,寻求党组织与党员在发展方面的"叠加效应",贴近党员正当的权益诉求,用创新理念使组织生活具有时代性,从而把握党员队伍的共同信念、共同诉求、共同兴趣,充分释放每个党员的潜能,有效实施"组织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游戏化"电影改编与"后现代"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化"的电影改编是当前大众文化思潮和现象中非常引人注目的问题,它与社会文化转型、消费文化繁荣和影视科技进步紧密相关,也与日益明显的"后现代"思潮有直接的联系."后现代"不管作为一种理论或文化运动,反传统、反权威和消解精英文化一直是它们共同的精神内核,而日益走向大众文化和民间生活.在文化工业和商业法则的机制中,"后现代"的可视性特征更是与现代影视创作生产结合,使电影的商业性和文化商品特征格外突出,精神层面也体现出大众文化中无深度、平面化和游戏性的特质,导致了电影或影视活动中对经典(正统)作品的游戏化改编改写.  相似文献   

6.
茶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思维现象。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是茶隐喻的认知基础。文章采用概念隐喻和体验哲学理论,对"人生如茶"和"婚姻如茶"这两个概念隐喻进行认知分析,探讨了茶的隐喻系统的认知特征及其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下网络昵称经历了单纯的文字表达、多变的文字样式及形象表达的表情图示演变过程,已然成为了当代青年疯狂追崇的虚拟文化体验。然而当下青年"起昵称""扮昵称"的文化现象并不是社会发展偶然事件,其背后是关于青年生活方式、群体认同、情绪释放等多种共同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对于在青年使用昵称中的不合理、不文明现象,我们应当注重加强网络秩序管理、注重青年群体优秀文化建设及注重青年群体的主流价值观重构,从而能够保证青年群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通过对该地区大学生婚恋特征的调查发现:他们淡化对"大龄青年"的传统观念;"三观一致、两情相悦"是他们择偶的首选因素;"烦恼的恋爱关系"对他们未必是多大烦恼;"来自恋人的帮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至关重要;他们有较好的性行为安全意识;同时,试婚等新兴婚恋观在他们当中也有流行的趋势。共青团组织应顺应青年婚恋特征,针对青年群体实施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倡导宽松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对"大龄青年"问题泰然处之;助力培育多元和谐的社会文化,引导社会对青年新兴婚恋观适度宽容;强化青年主流婚恋观教育,引导青年个性化、多元化婚恋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里发育成长。以此有效实现共青团了解青年、贴近青年、凝聚青年和引导青年的组织职能,促进青年全面、健康、充分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3月2~28日,2019年第一期"未来之桥"中国一东盟青年领导人研修计划项目老挝青年干部培训班在南宁举办。来自老挝多个部门和行业的66名青年干部,在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的组织下,走进企业、社区、乡村,考察共青团团建活动,参观青年创业基地,了解扶贫减贫工作,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周扬在文艺表现上的两重性被称之为"周扬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周扬在其个人思想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状态充分反映了中国在20世纪文化建设上的反复性、特殊性及先进性。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及文艺在文化转型期的先导作用是今天解读"周扬现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14.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7.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8.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