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的价值冲突是指不同法律价值间存在的一种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状态。它主要体现在自由与平等的冲突、自由与秩序的冲突、秩序与正义的冲突等方面。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法律的价值目标之间必然会产生各种冲突,而造成这些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体原因、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等。只有深刻理解了法律内部各价值目标之间冲突产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在法的运行中克服法律价值目标之间的矛盾,实现法律价值的外化。  相似文献   

2.
多治理主体之间不同价值和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不同治理主体的价值目标不同,不同治理主体的利益导向不同,不同治理主体承担的责任义务不同。解决多治理主体之间的冲突,应通过理念的建构达成价值共识,通过资源的协调达成利益共识,通过信息的公开达成制度共识,通过行动的合作达成发展共识。  相似文献   

3.
有效化解乡村社会冲突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乡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社会冲突从阶段特征上看,分为现实性冲突和非现实性冲突。现实性冲突以目标结果为导向,其解决存在替代途径;非现实性冲突由现实性冲突发展而来,并在过程中掺杂着冲突主体的紧张情绪,非现实性冲突的发生会增加乡村治理成本,对乡村治理具有消极影响。两者的起因和对乡村社会的影响不同,只有剖析乡村社会冲突,了解内部运行规律,才能找到有效化解路径。由赋权、参与、协作和网络四个核心要素构成的参与式治理更加注重治理主体间沟通、彼此尊重、互相合作,是一条化解乡村社会冲突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解决社会上的价值观认同问题,在涵括了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时代精神和道德标尺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了集中表述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和个体层面的价值行为。就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体系的自洽性而言,内在的集体主义本位与个体本位的矛盾必须得到解释,否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理顺,会影响这一最新意识形态命题的可接受度。本文从社会转型中所遇到的不同价值观碰撞冲突出发,通过对儒家公羊学中的"通三统"命题的阐述,力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不同层面如何实现范式上的融合并存进行学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随着单位治理能力提升,参与治理的主体愈发丰富和多元,而不同主体间的价值诉求和根本利益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极易引发对立和冲突。单位治理主体多元化出现利益诉求表达差异化、决策参与主体多样化、决策协商周期延长化等实践特征。科学化解多治理主体间的价值冲突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价值认同是达成治理愿景的思想基础,利益一致是调动主体参与的根本动力,利益整合是推进治理实施的重要保障。针对不同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价值对立,应善于运用大局视野评估各方利益诉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全面监控利益冲突,多措并举科学化解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的贫困治理实践为审视对象,发挥哲学的反思功能,可以得出:要更加重视贫困治理的价值评价标准,全面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思维方式在贫困治理评价标准问题域的统一。然而,贫困治理评价标准也面临以下困局:绩效评价标准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突出了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缺少价值理性的思维考量。从社会大众的评价来看,人们的评价观点多元多样,评价标准不一,评价较为表面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些特征也表现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与冲突。价值哲学认为,主体的需要、目的即价值评价标准,在此意义上区分不同贫困治理主体的需要和目的则是未来确立相对贫困治理价值评价标准的着眼点,也是明确各主体职责边界、推动相对贫困治理新发展以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系统性思考的关键点。为此,应重视价值理性思维方式,从不同治理主体的需要和目的出发来确立贫困治理的价值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法律价值是指人们普遍对法律的具体愿望和要求在法律实践中得到的实现或满足。法律价值主要有自由价值、秩序价值、正义价值、平等价值、效率价值等。法律主要价值之间冲突主要表现在秩序与自由,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安全等价值冲突。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们对法律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领导信任困境的根源在于领导者的价值领导已失去对下属的感召力、公信力和引领作用。所谓价值领导,就是以价值观为主的领导方式,其目的在于发挥领导人的力量,将使命与价值观深入组织的每一个角落,使组织具有清晰的蓝图、方向,进而实现理想目标及永续经营。价值领导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领导人能否言行合一。价值领导是将焦点放在可以真正带动组织发展、创造组织效率的基点上,也就是使命与价值观上,依据这个模式来应对实际环境中日益增加的复杂形  相似文献   

9.
盛蕾 《经营管理者》2009,(24):357-357
宗教与社会的二律背反一方面表现为神圣向世俗的妥协与让步,具体体现为价值取向、观念及世俗权力等从彼岸转向此岸;另一方面体现为某种程度的世俗向神圣的回归,具体体现为宗教的复兴与创新。其深刻内涵在于人性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悖论性冲突,以及隐藏在这种冲突下的宗教信仰所具有的终极关怀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实质上是社会文明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社会文明核心的价值体系及其相应的价值观念,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巨大变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价值冲突现象,找到其形成的原因,揭示其实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已成为当前中国改革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理论界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冲突的实质 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冲突,是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冲突。从冲突的表象看,一般表现为利益冲突和各种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如若宏观地考察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冲突,就…  相似文献   

11.
邻避冲突是民众与政府认知分歧和行为不合作的一种外化表现。主体差异、价值冲突、认知模式、利益分配等因素对民众与政府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分歧—对立—共识"体现了主体认知变化和双重建构的过程。摆脱邻避冲突的困境,推动主体从认知分歧向共识转变,需要推动主体价值观念变化、政府与民众之间双向信息沟通以及决策过程改变。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既是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那么这种共同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等就应该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学校文化的要义在于以人为本和形成特色,构建学校文化需要校长起到榜样作用,需要制度建设作为保障,需要用实践去诠释.  相似文献   

13.
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最常面对的实际问题就是如何有效而妥善地处理和化解各种冲突,以增强组织的群体内在动力,激发组织自身活力。共生管理理念作为一种整体论思维和整合性方法,为人们认知和解决管理中的冲突问题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方法论指导。客观认知管理活动中的冲突,要走出道德预判的类型谱系,区分利益型冲突、结构型冲突、异质性管理文化冲突和角色间的存在性冲突,针对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公私观念偏差、科层制与等级观念交错、社会异质性特征加剧等现实情境,挖掘冲突的产生根源。要破解管理冲突困境,须建构管理共生体——变革组织结构,从管控转向授权赋能;构建主体间性,从二元对立走向主体间共生;优化组织制度,从自利走向共享;缔结心理契约,从自我封闭走向包容互信。  相似文献   

14.
价值尺度是评判好与坏的重要标准,也是指导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指南。随着当前社会发展的日益多元化,各种利益的交错及冲突,反映了我国公众价值取向上的困惑与矛盾,有鉴于此,拓展社会公共生活,将有利于当下人们价值观的引导和调适。  相似文献   

15.
从非均衡治理视角来看,单位人才梯队建设涉及的主体主要是单位领导者、单位部门主管、单位工作人员与外部人才。单位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常遇到领导者的本位主义错误导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明显非均衡、部门主管对本部门的定位不清导致部门与单位的人才梯队建设明显非均衡、工作人员对个人目标和单位目标的重视程度明显非均衡等困局,造成这些困局的原因主要在于思想观念冲突、价值目标差异、人才机制不健全。创新单位人才梯队建设,需要从更新人才观念、夯实基础与强化顶层设计并重、革新机制等方面着力,以有效打破“低水平非均衡锁定”,构建高水平的非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凌毓军 《科学咨询》2010,(18):39-39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抵触情绪,其实质是在于突出主体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者存在价值表现出对他人的不遵从或抗拒。中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逆反心理主要产生于中学生已有的自我统一性和学校教育教学情景的冲突,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教育管理的领域中出现了不少的新问题,与以往的传统相碰撞和冲突,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考虑价值的问题,对价值问题的思考越显重要,本文就我国的研究教育管理价值观的实践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以宽容、理解、尊重、祥和为伦理价值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或期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之际,培养大学生树立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高层管理团队价值观共享、冲突与绩效:一项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军  李永娟  富萍萍 《管理学报》2007,4(5):644-653
高层管理团队(TMT)成员之间的冲突能否解决,是影响企业最终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理论上分析了2类不同冲突(任务型冲突和关系型冲突)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旨在超越以往过分集中于TMT成员个体特征(主要是人口统计特征)的研究倾向,探讨成员间价值观共享对冲突的影响作用.基于我国电信行业118个企业的高管团队数据,研究发现成员间价值观一致性能预测TMT关系型冲突,并传导到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感受.对企业环境变量的调节效应的实证检验发现,在企业环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TMT关系型冲突的破坏性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0.
当前,社会治理的利益冲突呈现出新特点:利益冲突场域关系交织,非直接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非对抗性冲突占主导。如果多元利益诉求不能得到应有的辨识,不能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机制,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互相尊重,围绕利益冲突与利益均衡无法形成价值层面的共识,利益冲突就无法避免。化解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均衡,应当从科学辨识多方利益诉求、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机制、增强主体边界意识以及引导主体在价值层面达成共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