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赫哲族传统鱼皮服饰为标本,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和分析其鱼皮服饰特点,探索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符号及原始做作工艺结合现代设计及工艺进行改良创新的方法路子,寻找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的结合点,为包括鱼皮服饰在内的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重新振兴,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以赫哲族传统鱼皮服饰为标本,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和分析其鱼皮服饰特点,探索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符号及原始做作工艺结合现代设计及工艺进行改良创新的方法路子,寻找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的结合点,为包括鱼皮服饰在内的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重新振兴,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有200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人口多则达到千万少则只有个十位数,然而并不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来记录其历史文化,所以服饰便成为了这些记录的主要载体,承载着这些历史变迁飘荡在历史的浩荡长河中,所以无论是在蛮荒的远古,还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每个民族都会把自己的历史、文化、精神、习俗、宗教等写在自己的服饰中.就我国这个民族大国而言,绝大部分的民族都聚居在边远地区,长期处于自然的经济状态中,很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所以其服饰文化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以种类繁多的款式、特殊的面料质感、丰富夺目的色彩、精巧完美的制作工艺和深厚沉淀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世界服饰艺术文化中的颗颗明星.就赫哲族而言,其鱼皮服饰文化在其历史长河发展中也是影响深重的,赫哲族鱼皮制作工艺(街津口)[1]也成为非物质文化及申遗项目.  相似文献   

4.
赫哲族早年的服饰主要以鱼皮为主,其次是狍皮、鹿皮,故有鱼皮部之称。由于居住地不同,赫哲族的服饰有所区别。勤得利以上的赫哲族的衣料是鱼皮、狍皮、鹿皮,兼用些布匹、绸缎等。勤得利以下、乌苏里江的赫哲族的衣料主要以鱼皮为主。赫哲族的服饰各种各样,有鱼皮上衣,狍皮大衣、裤子、套裤、鱼皮靰鞡、狍皮袜子、鱼皮手套、狍皮手闷子、  相似文献   

5.
地球上有200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人口多则达到千万少则只有个十位数,然而并不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来记录其历史文化,所以服饰便成为了这些记录的主要载体,承载着这些历史变迁飘荡在历史的浩荡长河中,所以无论是在蛮荒的远古,还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每个民族都会把自己的历史、文化、精神、习俗、宗教等写在自己的服饰中。就我国这个民族大国而言,绝大部分的民族都聚居在边远地区,长期处于自然的经济状态中,很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所以其服饰文化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以种类繁多的款式、特殊的面料质感、丰富夺目的色彩、精巧完美的制作工艺和深厚沉淀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世界服饰艺术文化中的颗颗明星。就赫哲族而言,其鱼皮服饰文化在其历史长河发展中也是影响深重的,赫哲族鱼皮制作工艺(街津口)[1]也成为非物质文化及申遗项目。  相似文献   

6.
世世代代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的赫哲族,是我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主要生产的民族。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渔猎生产。解放前,赫哲人将捕获的鱼加工晒成干鱼,大量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食用。鱼不仅是赫哲人的主要食物,而且鱼皮也是衣著的主要来源。赫哲人早年穿过的衣服和鞋是鲑鱼、哲罗、鲟鱼、怀头等鱼皮制做的。历史上赫哲族曾因食鱼肉、穿鱼皮衣而被称为“鱼皮部”。省博物馆现存的一条鱼皮裤是赫哲人早年穿过  相似文献   

7.
2006年,首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赫哲族鱼皮制作工艺虽然几近失传,但赫哲族造物文化作为人类在特定生态环境与历史进程中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极具艺术价值,赏析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伊玛堪是赫哲族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瑰宝,它以叙事史诗为主线,以古代传说为背景,艺术地再现或复制了赫哲族的历史记忆,并从鱼皮服饰、以犬为伴以及独具特色的食鱼习俗等多个层面,对其民族发展中的个性特征进行了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三江流域的赫哲族,世代以捕鱼为业,食肉衣皮.赫哲人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用鱼皮作载体的剪纸是其中的典型之作;鱼皮剪纸材料独特,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其内容表现了赫哲人的审美追求与信仰崇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鱼皮剪纸是赫哲人宝贵的遗存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研究馆员张敏杰女士新著,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于2008年12月出版的<渔家天锦--赫哲族鱼皮文化研究>,内容新颖,方法独到,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从内容看,展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鱼皮服饰、纹饰、器物、建材、制作技艺等,并对其历史沿革、民俗内涵、审美意义、艺术价值等作了充分的论证.从研究方法看,采用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地考察参与,并利用阿伊努、那乃人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提出了"鱼皮包绣"、"鱼皮传统猎装"等新见.本书配发了408幅珍贵图片,多数为首次问世,图文并茂,是我国第一部研究鱼皮文化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1.
回族服饰文化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元、明以来 ,回族的服饰在不断变化 ,但其中的宗教基因却保留不变。它既表现出华夏民族的文化传承 ,又涵盖着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教义、教规与伦理道德 ,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独树一帜 ,为具有美观、端庄、俭朴等特色且表现出民族心理及审美观念的服饰文化。回族服饰文化是宗教礼仪服饰文化与世俗服饰文化的有机结合 ,体现着回族人民的智慧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蒙古族进入青海的不同历史阶段,简略的叙述了青海蒙古族服饰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及形成后随着地域、自身的发展和周边民族的不同而又形成独特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江河源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民族———藏族、土族、回族的建筑、服饰和他们各具代表性的一些民间工艺品等方面简单介绍了江河源部分民间工艺特点及审美意蕴 ,笔者欲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江河源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4.
浅谈满族文化及其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的历史悠久。满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最早称"肃慎",汉代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女真"。16世纪后期,女真人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家族———满族。(杨烈,2010,P105)本文以东北地区满族人民的语言、服饰、饮食、民居、宗教等五个方面为重点,介绍了满族的传统民俗,及满族民俗文化对后世尤其是东北地区民俗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是民族众多的省份 ,各民族的服饰文化历史悠久 ,绚丽多姿 ,层面丰富 ,积淀丰厚。它们表现出各民族的历史轨迹、社会变迁、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创造才能和心理素质。本文论述了四川省少数民族服饰的历史功能、社会功能、宗教功能、民俗功能以及服饰的传承性与变异性 ,揭示出四川省少数民族服饰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和中西服饰文化不同的是:伊斯兰服饰文化是以伊斯兰教义这一最根本的价值观作为统摄服饰的文化、历史、时代、心理、审美各要素的最高主导思想。因此,这种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它必然突出服饰的伦理观念,而服饰的艺术必须以服从这种伦理观念为前提。中西服饰文化则将服饰艺术视为服饰设计的首要原则,前者重装饰效果,后者重人体艺术,伦理观念对服饰设计的调节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弱化,甚至摈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蒙古族妇女的服饰文化 ,认为黑龙江省蒙古族妇女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反映了黑龙江省蒙古族的思想意识、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历史和审美观念。本文就土族服饰发展源流、演变及特征进行分析 ,以期进一步探讨土族服饰中蕴含的原始信仰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定民族的服饰能准确传达出这一民族文化体系的特征。本文以土族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现象社会学中的行为意义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土族服饰图案所表达的象征意义的梳理,探索土族在民族过程中的具体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20.
文化视野下的毛南族族群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南族是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族群认同意识。随着大众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渗透,形成毛南族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族群认同的传统生活习俗、饮食习惯、服饰特点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两种不同文化语境下,毛南族族群认同的文化表征的变迁,以寻求重新整合毛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及构建族群认同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