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京津冀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三地产业的有效对接与转移,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接与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三地产业对接与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制约因素,提出京津冀区域产业对接与产业转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第三增长极的京津冀区域,也正在迅速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当中.通过对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该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对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形成了结构性障碍.通过对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定量预测,发现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正在朝着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演进,若辅以国家的适当调控,必将迅速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京津冀一体化显得越发重要,在缓解京津压力的同时也促进河北经济的发展。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上阐述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并且对其区域内部产业转移初步形成、区域交通一体化出现、人口压力不均、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产业同构较高、政府过多干预等等现状做出分析,根据定性定量分析的结果给出几点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障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初见端倪。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并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成为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构建了衡量区域创新、创业的指标体系,选取京津冀三地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对京津冀创新、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京津冀创新、创业整体情况.研究发现,京津冀创新、创业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并且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的地区,创新创业的正向效应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金融一体化是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面,但长期的不对称发展使得京津冀各区域的金融状况差异很大,京津与河北省存在多与少、强与弱、密与疏、宽与窄、瓤与皮的发展不平衡.打造一体化的京津冀金融体系是大势所趋,为此需要在京津冀区域内设立京津冀银行,在河北省范围内设立河北银行.金融体系的建设必须做到:京津冀金融不分主次、京津冀经济不分客宾、先河北再京津再河北、农村地区覆盖到乡镇、金融体系配合城市化、百姓参与金融网建设.以金融一体化为切入点将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做实.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提高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本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十五”、“十一五”期间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stic曲线预测模型预测“十二五”期间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S型增长趋势及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以期为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其他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学研合作主要受各主体、区域创新网络特征、区域经济结构及区域社会、政策环境的影响.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顺应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完善政策环境,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加强京津冀产学研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改进京津冀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京津冀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等是促进区域产学研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产业一体化是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考虑产业发展,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实现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目前的产业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产业转移,以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因而主要依赖于政策的规划和干预。政策在推进京津冀产业一体化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也具有局限性。立法指引改革已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京津冀产业一体化是关涉区域与国家发展的重大改革,需要立法的引领。应制定区域一体化发展条例作为引领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基本法,及时修改和废除不适应基本法的地方规定,通过善法良策的共同作用实现京津冀产业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引擎已经到了成型的关键时期,《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即将出台,但是仍有一些重要问题困扰人们。论文首先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全球背景解释了经济一体化应有的基本涵义,把它看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产物。其次,我们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各方的利益诉求出发,分析了京津冀在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各自态度。再次,从经济中心的应有之义深入讨论,认为应慎重看待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定性。最后,从区域均衡发展的观点出发,提出应重视本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各方多层次、多方面的均衡发展,特别要注意区域内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1.
以“总部经济”支撑产业转型是现阶段较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总部经济是在单一产业价值观念中的现代人类高端智能的大规模极化与聚合。基于改善人居环境和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的视角,河北省未来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考虑产业转型,发展总部经济是基于河北省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行产业转型的重要发展思路。对河北省总部经济的发展条件进行了区域内外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土地成本等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总部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表明:河北省总部经济发展势头呈现上升趋势,但各地区配置效率普遍较低。在现阶段背景下,河北省总部经济发展应积极借助区位优势,与京津总部经济发展形成互补,借助产业优势,吸引选择优势企业总部进驻,借助交通优势,进行总部经济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河北省134个县(包括县级市)2010年经济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运用聚类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了河北省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与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各个指标与区域综合交通支撑体系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体系完善程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发展地域差异较明显,县域经济受到市域经济的影响,环首都地区的县市区位优势较明显,工业产值和社会指标均受惠于交通。最后提出了建立完整的交通疏散体系等河北省构建交通支撑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信一体化既是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对经济一体化和通信一体化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通信一体化的发展动因,指出其发展仍存在行政管理体系制约、区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两省一市通信资费差距明显和通信业务运行的割据状态依然存在等多方面的问题。江苏通信业应从提供政策保障、推进省域通信一体化、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实施省内试点和示范以及引导同一运营商在长三角范围内开展一体化的运营等方面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逐步走出一条既适合江苏通信业发展实际,又符合长三角整体利益的通信一体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临港工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的基本栋梁,又促进了国际化大生产方式的形成。依托港口城市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是实现“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港城互动”的临港城市经济重要发展战略的保证,是河北省全面奔小康的首要选择。该文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加快河北省临港工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势在必行,而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旅游空间结构的角度出发,对该区域13个城市(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间旅游经济关系和结构的分析入手,借鉴区域经济分析工具,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下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文章分析了河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阐述了河北高等教育在区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背景下省内高等教育面向和谐河北构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条件下,伴随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发的深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1]的规划,这在我省是一件头等大事,必将为我省经济腾飞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区域规划包括吉林省中东部的长春市、吉林市和图们江流域,经济区面积73000平方公里,经济区人口1095万,在整个吉林省经济总量占到7成。区域内自然条件独特优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科技及产业支撑能力较高、特色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本文拟从区域产业布局及政策分析入手,为区域开发提供可行的支撑,更好的服务于吉林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必然性进行分析,指出实现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要以沿海经济隆起带为龙头,强化11个市的通力合作,促进相关地市的“一体化”,使生产要素突破行政区划的各种壁垒约束而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更大的区域内共享并优化配置,从而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协调发展中建立互促互动和促进新型区域沿海经济发展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边界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省市边界区域.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Barro回归方法并结合重力模型对京津冀2001年至2011年间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邹检验发现,京津冀各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结构性差异,进一步的回归检验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城市间存在一体化的趋势,但城市间也存在着相应的边界效应;最后,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城市间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