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扶贫效果分析——以山西省为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为例,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方法,从收入、机会和能力三方面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带给农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评价农业产业化扶贫效果。得出的主要结论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参与农户在收入、机会、能力三方面有积极影响,对扶贫有一定的作用。影响程度与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时间、耕地数量、劳动力比例、与企业合作关系紧密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各省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和经营绩效差异明显。以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其差异存在的缘由。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农业企业带动农户能力对人均农业总产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能力对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但却与人均农业总产值负相关;农业企业数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的影响都不显著;农业经营主体间交易行为的紧密性对农户的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人均农业总产值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农户加入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在陕西杨凌及其周边地区131个农户的调查样本,设定农户参与"公司+农户"和"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2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参与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满意程度、劳动力的农业技能培训和服务频数、农户的专业化程度对其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政府的支持对其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认识程度对其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并提出了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能培训体系,强化对农户有关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民合作知识的普及,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中 ,农户收益的偏低不仅不利于产业经营组织的稳定 ,而且严重挫伤农户投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影响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农户收益偏低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的过逾行为、龙头企业区域“割据”和农户势单力薄 ,因此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合理化的真正“推动力”,政府应恰当地引导、协调和干预 ,打破龙头企业的区域“割据”状态 ,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壮大农户实力  相似文献   

5.
农户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基础,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业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新型合作,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继承和完善,又是对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公平自愿是农业产业化与农户经营协调发展的前提,保护农户利益是两者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表现为:产业化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领域拓宽、产业化发展动力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扩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期阶段,存在着龙头组织整体竞争力不强、农户参与程度低、农户与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政府服务不到位及政策不配套等问题,要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疆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护农户利益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发点,其核心问题是利益机制,即经济利益的创造与分配问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联结机制是决定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瓶颈”因素。该文认为,建立有效确保农户经济权益的利益联结机制能促进当前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如何保证农户的经营绩效是至关重要的.以常州立华家禽有限公司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独特的制度创新模式为例,分析了该模式创建的动因、制度创新亮点和运行绩效.结果显示,该模式通过制度创新,保证了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绩效.因此,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切实保证农户的主体地位,而通过合作社来协调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可行的,若能真正落实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其制度创新的效果将更好.  相似文献   

9.
在农户收入多元化背景下,以实地调研问卷为基础,对比分析四川和新疆农户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的差异,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农户家庭自身拥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随着农业经济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不断下降,导致土地产出对于农户的重要性程度下降,进一步使得土地产权激励作用下降,是农业生产出现徘徊的根本原因.因此通过降低务农和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边际收入差,农户倾向于将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以延边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动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延边地区的利益联结机制应由以契约制和市场自由买卖为主的结构转化为以合作制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加强企业带动作用,强化农户市场主体地位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契约型组织的效率及其决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契约来联结的经营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形式。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率源泉是“交易费用”的节约和“专业化”效应的扩散。作为一种契约型组织 ,契约的完备性和组织内部结构的变化是其效率的决定因素。从组织创新的角度讲 ,提高农业产业化运行效率的路径选择应是促进公司和农户增加专用性资产投资 ,“龙头”企业吸收农户入股或将股份合作制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之中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创新 ,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满足农业产业化下农户的借贷需求,基于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带的农户借贷需求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重点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因素如何影响农户借贷需求强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有产业组织化的作用,农户的还款能力始终是其借贷与否的必要因素,农户收入越高,越能激发其借贷需求强度。农产品所获取的收益将直接影响到农户是否扩大经营规模和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农产品市场前景越好、销路越通畅,农户的借贷需求强度越高;而小规模经营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户的借贷需求强度。随着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和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农户的融资途径也不断增多,借贷需求的强度也会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低收入农户作为影响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和增收难点,关注其状况,实现其增收,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键。本文所指的低收入农户,是依据河北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4200个调查农户按人均纯收入五等份分组,由低至高依次分为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每组农户所占比重为20%。低收入农户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低收入农户收入结构为农业主导型。2001年,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中,农业收入占51.1%,牧业收入占2.8%,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占11.3%,工资性收入占32.3%。与其他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日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为应对WTO的挑战,使我国农业能够真正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应当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的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出现,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较大成绩。据农业部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6.6万个,带动农户59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5%。全国销售收入1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业、实现农民的富裕、稳定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要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们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于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本论文主要通过介绍现阶段我国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从中引出“公司 基地 农户”这一产业化发展模式,并结合马六坡的发展模式对“公司 基地 农户”这一模式进行分析。以期对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问题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着签约双方地位的非对等性、契约本身的非完善性以及契约执行过程中的败德问题.将合作制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对分散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并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增加农户在产业化经营中的收益.但同时,合作制的制度缺陷促使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即集合作制与股份制特征于一身的股份合作制的引入,它不仅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促使公司和农户增加资产专用性投资,稳定契约,减少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在于通过股份制的利益机制联结农民,通过合作机制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重塑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对于自贡市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出“建基地、扶龙头、兴市场、架桥梁” ,走“企业 体系 农户”新路子的基本思路 ,发展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中国人际关系交往原则,提出人际关系存在于企业与农户的联系之中,并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这一稀缺资源在区域中的配置,以及组织运作的基本规范和原则。指出人际关系为“公司”和“农户”提供了诚信和互惠基础,人际关系原则是“公司 农户”组织运作的基本规范和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演进是为了扩大人际关系网络规模。人际关系网络的结构化过程,正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文/王新奇农业产业化经营类型划分目前,山东全省按产业化组织发展农村经济已初具规模,据统计,全省30%左右的县市实施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共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万个,其中粮油加工类5915个、蔬菜加工类1684个,林果加工类1...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国内农业产业化现状,用实例分析了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化的几种经营模式和存在的问题。用经济学理论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机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这种模式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措施,归结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模式。并针对这种组织模式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