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杰弗里·哈特曼是法国式解构思想最初在美国的发扬者之一,为盛名久远的耶鲁大学学者和"耶鲁学派,"成员。其解构主义批评理论是与以德里达为主要代表的解构主义批评和美学理论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对解构主义的不确定性理论的继承。但是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超越。他把解构当成一种文本解读的策略而非某种教条。批评与文学同一性这个观点正是哈特曼解构主义批评理论最别出心裁之处。此外,对于人文性的信仰,对批评家心理学方面的探索,均体现了他既坚持批评本体又超越批评的姿态。哈特曼以传统的人文特性兼具解构特征,是一位"超越解构的解构者"。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的"耶鲁批评学派"的批评家布鲁姆在1973年出版的《影响的焦虑》中提出了"影响的焦虑"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误读"理论。布鲁姆认为"诗的历史就是诗人中的强者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间而相互‘误读’对方的诗的历史"。"误读"成为诗歌创新的另一理论,这一理论解构了传统的文学创作的普遍模式。  相似文献   

3.
"耶鲁学派"的理论虽然纷繁复杂如谜般难解,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学者最初的学派成因研究、批评家各自理论阐发研究、学派内部各批评家之间的比较与归纳研究、该学派研究与中国文论的动因关系研究进行解读,旨在勾勒该学派的文本观念和意义理论,由此反观解构批评的具体实践,以期对这一学派作出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 ,由于原先的一些著名结构主义者对结构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产生怀疑 ,采取了与结构主义大相径庭的理论方法来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 ,对结构主义进行批判、否定 ,从而促成了结构主义的衰落和后结构主义的崛起。在后结构主义理论思潮中 ,最突出的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解构理论是 1 966年由德里达传到美国的 ,许多美国著名理论批评家很快就接受了他的解构理论并使之成为本世纪对美国文学及美国文学批评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一种理论思潮。他们不仅接受德里达的理论 ,而且还对这一理论有所发展和创造。他们在实践中各自恪守自己的原则 ,并开创出自己的一套批评术语和独特的领域 ,其中的德曼还逐渐在解构理论批评界和德里达具有同样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雷蒙(M.Raymond)出生于1897年,多年担任日内瓦大学教授,直至退休。他可以被视为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和首席代表。他的批评理论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更好地满足了文学批评应当是关于意识的意识这一要求。他认为批评开始于“一种自我约束”。批评家必须“沉浸于一种  相似文献   

6.
日内瓦学派是20世纪西方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强调文学批评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意识批评。在该学派的"全景式的宣言"著作《批评意识》中梳理了各个批评家的思想和理论来源。目前,国内对于日内瓦学派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此书中,对于意识批评的理论把握,对学派各个成员之间的理论、观点、方法的差异性很少涉及。本文将从理论源流上来阐述日内瓦学派几位最重要的批评家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斯皮瓦克通过对德里达《论文字学》的翻译阐释,把解构主义理论创建性地引入美国学界。在批评实践中,她不但精到地汲取《论文字学》中的解构主义精髓,并且进一步发扬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念。其贡献在于,借力后殖民批评的多元话语态势,立身于现实文化视阈,存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中,关注属下女性等弱势群体的生存样态,在事实上突破了德里达“文本外别无他物”的文字窠臼,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批评策略,将德里达的文字文本自身也进行了解构,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文本政治批评。  相似文献   

8.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在营造自己的理论过程中,通过对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借鉴、批判、改造,形成多元化的理论格局。其中最主要的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批评、解构主义女性主义批评。从纵向看,这些学派表明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脉络;从横向看,则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总体特征。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走向是和后现代主义相融合,并在不断的解构和建构中发展自身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雷纳·韦勒克(R·Welleck)是当代驰名欧美的文学批评大师,又是比较文学和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渊博学者。论基本立场,他属于“新批评”(指英、美“新批评”.下同)的“耶鲁学派”,但是与该学派的其他批评家相比,韦氏在批评(特别是后期批评)实践中较少囿于一家之见,而能以宏观、严谨的态度分析问题.他主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有区别又有联系.他的批评著述,往往既含文学理论,也有批评史,还有对于批评的批评.其观念和方法对于我们今日的文学批评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美国解构主义批评家、耶鲁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J .H .米勒在 1982年发表的《小说与重复》中精辟地阐明在小说这样的长篇作品中 ,各种类型的重复方式如何产生与存在的意义。文章一方面从小说重复理论存在的文化渊源与哲学根源这一角度出发 ,介绍了米勒对此理论的认识 ,以说明重复理论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另一方面分别评介了米勒对尼采与柏拉图式重复模式的理解 ,以及这两种重复模式的相互关系。进而说明充分理解作品中重复形式的内外框架与作者创作时的心理因素是理解小说整体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当代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创始人.20世纪60年代晚期,他以《书写与差异》、《声音与现象》、《论文字学》三部著作,开启了解构主义理论的浩大工程,奠定了其学术地位,同时,亦多有论著和论文发表,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解构主义哲学、美学和文学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耶鲁学派中,德·曼的文学解构主义理论和实践是修辞性的;米勒的文学解构主义理论和实践是异质共生性的,即解构的同时也在建构;哈特曼和布鲁姆的文学解构主义理论和实践也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司空图在文学事业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他对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贡献。对文学研究者来说,今天他主要是以理论批评家而著称。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他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之一。虽然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他的理论批评论著却非常少,而且涉及面也不广。他的主要论著有四种,《诗品》(一组二十四首四言诗)和三封论诗信——《与李生论诗书》、《与王驾评诗书》和《与极浦谈诗书》。这些论著是广为人知的。除此之外,还有几篇杂文,也同样宣告和试图建立起关于诗歌基础的一般原则。这些杂文是《题柳柳州集后》、《诗赋》和《一鸣集》序言。这些论著的大部分,主  相似文献   

14.
析布思的小说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所交的朋友——小说伦理学》是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布思的一部重要论著。布思小说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亚里士多德和芝加哥学派的学说。布思根据作者、读者、作品和世界四方的关系阐述了他对小说伦理学种种问题的观点,并把它们运用到批评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他的小说伦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杰出批评家希利斯.米勒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小说世界》是西方现象学批评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该著虽然充分注意到了作家意识在文学世界中的主导作用,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开掘阐发,但对作家意识的表现形态即文学形式的核心地位视而不见,因而有严重的局限性。米勒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小说世界》之成就和不足典型地反映了西方现象学批评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6.
1991到1992年期间,洛奇在《星期日独立报》上发表了50篇短文,并于1992年结集出版,取名为《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艺术》的解读,来了解英国批评家戴维·洛奇分析小说文本时所采用的批评方法,并探讨文学史知识对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以及批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等问题,以欣赏这部独特的小说诗学。  相似文献   

17.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争论最多、关注最广的文学和哲学理论之一。解构思想的诞生撼动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在场"中心论。解构主义的出发点是西方的经典文本,德里达引用西方哲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经典文本,将它们作为他思想的源头和研究的对象。从柏拉图的《斐德若篇》(Phaedrus)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SeinundZeit),德里达一步步地构造了一套由不同的新概念相互交叉、相互说明的解构思想。这种蜘蛛网型的解构思想,制造了一个西方形而上学思想传统及其代表性经典无法逃出的陷阱。德里达通过他本人创造的新概念如原始书写、延异、踪迹等攻击了西方形而上学的语音中心主义思想,为几千年受敌视的"书写"(文字)重新定位。由此可知,"书写"概念在德里达解构思想中所占的地位。那么,这种以"书写"(文字)问题作为基础的解构思想,在非西方世界是如何被解读的?本文试图通过这个概念在非西方世界的解读,探索德里达解构思想在非西方世界的影响和接受。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幽灵》中,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幽灵性回归,呼吁人们必须继承马克思主义。事实上,他所谓的继承马克思主义只不过是其解构马克思主义、完善自己的解构理论的策略而已。  相似文献   

19.
一、医治滞胀的新药方——分享经济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病症——滞胀,即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症。对于这种滞胀局面形成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众说纷纭。美国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马丁·成茨曼(Martin L.Weitzman)在他1984年所发表的《分享经济》一书中,对美国社会流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以及其他学派包括合理预期派、货币学派等新的学派关于对付滞胀问题的观点进行了批评,提出了他自己关于对付滞胀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梁实秋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专业批评家.他的文学主张最明显的特点是建立在新人文主义基础上的二元人性论,而艺术至上主义却时隐时现地贯穿于他批评活动的始终.他独特的批评理论不失为新文学的一种有益互补.然而,由于他的文学理论脱离了现实社会政治环境而为社会所不容,使他成为一名久享骂名、不合时宜的批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