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代的著名学者杨慎在评论稼轩词时说过:“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①评论它“为第一”,虽然有些过分,但是这首词在辛弃疾作品中,的确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我们认真剖析这首词,对于研究辛弃疾晚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探讨稼轩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了解开禧北伐前夕宋、金的政治军事情况,都是极为有益的。 嘉泰四年(一二○四年)正月,六十五岁高龄的抗金老将辛弃疾,来到了行都临安(今杭州市),受到宁宗的召见。当时,宋、金对峙的形势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江南四十年来无战事,经济力量较前雄厚,朝中以韩(亻厇)胄为首的抗战派当权,建议北伐抗金收复河洛。而金占区内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各族人民不堪忍受女真贵族的残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八年第二期《杭州大学学报》刊载了拙作《稼轩词论两题》一文,其中谈到了辛词《永遇乐·京日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年、本事等问题,也顺便提到了自己对《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一词内容的理解.现在读到了《南京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常国武同志与我商榷的文章《重读辛词三首随札》(以下简称“常文”),感到十分高兴.“疑义相与析”,真理总会通过辩论而愈辩愈明的.由于上述三词是稼轩的重要作品,对广大读者影响极大,所以我愿意借此机会再把自己的看法作些补充和申说.  相似文献   

3.
就数首苏轼词编年提出与曾枣庄、保佳昭的不同看法 ,用大量事实考证出《永遇乐·长忆别时》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1 0 75 )正月 ,《浣溪沙》二首 (“倾盖相逢胜白头”、“炙手无人傍屋头”)作于熙宁七年 (1 0 74)三月 ,《南歌子》三首 (“雨暗初疑夜”、“日出西山雨”、“带酒冲山雨”)作于宋仁宗嘉八年 (1 0 63 )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 ,《双荷叶》词题中“湖州贾耘老小妓名双荷叶”之“双荷叶”乃两妓均以荷叶名之而非一妓姓双名荷叶 ,贾耘老也不可能娶双荷叶为妻。  相似文献   

4.
世传辛弃疾寿韩(?)胄的两首词《清平乐》(新来塞北)与《西江月》(堂上谋臣),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已指出非稼轩所作.因为他没有举出充分证据,所以未受到后来学者的重视.现在为稼轩词编集者仍都收录了这两首词.其实,细察词的内容、风格,证之以稼轩事历、史料,是完全可以肯定非稼轩所作的.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 2 0 5 )仲夏五月初。词中“四十三年”前当指宋高宗绍兴三十三年 ,该年六月以前仍是“烽火扬州路”。“一片神鸦社鼓”非指佛狸祠香火旺盛 ,而是指瓜步山下军民为北伐而击鼓操练。因此 ,此词是一首肯定开禧北伐的壮丽颂歌。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的"屏居乡里十年"首次作出确切的界定:1107--1116年(闰正月之前).<永遇乐>的"元宵"即1129年的元宵;该词中的"重(chóng)三五"即1116年的闰元宵.又利用李清照词、文、诗中的内证,提出李清照自比洞庭龙女的新说;再根据李清照习惯于自道"憔悴"的特点,论证<声声慢>(寻寻觅觅)、<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玉楼春>(红酥肯放琼包碎)、<永遇乐·元宵>四首"憔悴词"皆作于明诚逝世之前,特别论证了后三词作于1129年的金陵;文中还对宋人周煇、张端义、刘辰翁的记载或看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7.
纵观历代词作,农村题材的篇什甚为寥寥。宋以前,只有五代孙光宪的《风流子》写到了农村景物。在宋代,最先把农村题材引入词作的是苏东坡,他在元丰五年(1078)徐州石潭谢雨道中所作的五首《浣溪沙》,为宋词题材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到了南宋,稼轩承东坡遗响,基于两度免官退居乡村的生活,写了一些农村词,这些词含着人世的风情,发出泥土的芳馨,在“大声镗(钅答),小声铿鍧”的稼轩词中,是一曲曲清新、厚  相似文献   

8.
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出版)是一部整理辛词有先导之功的大著。多年来,它成为许多书刊、文章介绍研究辛词的主要依据,影响是很大的。一九六三年,杭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室和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的同志,曾制定过共同分编一套“辛弃疾丛书”的计划,分派到我的任务是编纂《辛弃疾总案》。此后,在断断续续地从事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对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作了一些考察,发现邓著在稼轩词的编年和笺注上都有不够完善之处,因而,认为这方面的工作还不能以邓著已取得的成绩为满足。编年与笺注是互有联系的。创作背景不明或搞错,就很难对词意有正确、深刻的理解;反之,词意的误解,也有可能导致作年的错编。特别是辛弃疾那些抒发政治感慨的词,多数有具体史事为其背景,正确地加以编年,尤为必要。从这一点上看,邓著明显的不足有二;(一)全部稼轩词六百多首,邓著加以编年的还不到半数,其余或未编年,或认为作年莫考。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辛词,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我们经考察认为.只要多方面’细细寻绎,辛词的大多数还是可以认定其作年时期的。(二)已编年的作品,有一些是编错的。有的稽之于史料,察之于词意,便可发现矛盾。这种情况,也非个别。本文即就这两类情况,各择辛词一首为例,分作两题,通过具体分析,中述己见。其中《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我们认为是属可编年而未编的;《永遇乐》(千古江山)则属已编年而编错的。这两首词都是目前各种注本、课本中入选、为大家所熟悉的稼轩代表作。我们想,即使只就这两首词本身所反映的史卞内容作探讨,若能获得更正确的解说,也还是有意义的。因而,提出我们的看法。至于上述对邓著有关编年等问题涉及到全书的详细意见,我们将用另文讨论。本文的写作,曾承宁波十中蔡国黄同志抄示史料,提供论据,顺此志谢。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的《鹧鸪天》词计63首,数量为两宋词家之冠。其词开拓了《鹧鸪天》的题材内容,多抒写作者出处行藏的内心矛盾,揭示世态和人生哲理,意蕴丰厚深邃。其中农村词描绘田园风光民俗与农人形象生动细致,诗情画意与乡土气息浓郁,成就在东坡农村词之上。在写景、叙事、抒情、用典、对仗以及语言锤炼等方面,稼轩《鹧鸪天》词都有高超造诣,艺术风格多样。稼轩堪称词史上作《鹧鸪天》词的第一高手。  相似文献   

10.
《全明词》对稼轩词接受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明一代,《草堂诗余》盛行,但仍有许多词人热衷于追步辛稼轩。与宋、元比较,《全明词》对稼轩词的接受面更宽,接受度更强。事实证明,在推动稼轩词经典化过程中,明人并未缺席,且为清初稼轩词风的流行作了铺垫。究其原因有三:词学理论的转向、豪放词风的延续和时代因素的影响。从明词与稼轩词关系入手,可为进一步深化对明词的认识、重新估价明词的历史价值找到一个新的观测角度。  相似文献   

11.
稼轩词中题目点明与叶衡者凡四阕: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洞仙歌 寿叶丞相》 检诸家对此四首词的系年多有舛误,现以叶衡与辛弃疾的有关行迹事历,略考如下。 叶衡,字梦锡,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第,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十一月,任淮南西路军马钱粮总领,治所在建康,即今南京市。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辛弃疾任建康添差通判,初识叶衡,以后二人  相似文献   

12.
关于稼轩词风,前人有“豪迈”、“豪放”、“豪壮”、“豪雅”、“慷慨纵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悲壮苍凉”(刘师培《论文偶记》)等各种说法.任何理论概括都是以牺牲大量的作品为前提的.仅从“豪”的一面来认识稼轩词风,显然是不全面的,南宋人就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刘克庄《辛稼轩集序》云:“公所作大声镗塔,小声铿(钅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其后多有从豪、婉两方面来评稼轩词者,蔡嵩云《柯亭词说》云:“稼轩词,豪放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于该词的系年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写于开禧元年乙丑(一二○五年),一种认为写于嘉泰四年(一二○四年),至今看法不一。澄清这首词的确切写作年月,对于研究辛弃疾在开禧北伐前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有帮助的,故不揣拙陋试述管见如下。 该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又有“四十三年”之语,必为辛弃疾晚年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这一点是无争议的。  相似文献   

14.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稼轩六百余首词中最受争议的一首。论争的焦点在于“造口”之有无本事和“西北”之文化托喻。本文即由此出发透过历史的论争对稼轩此阕作一还原阐释与理论寻绎。  相似文献   

15.
明人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徐茶酒乘闹劫新人,郑蕊珠鸣冤完旧案>人话引词<贺新郎·瑞气笼清晓>(以下简称<贺新郎>)一阕,并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人家新婚吉席而作",考唐圭璋<全宋词>曾收录是词,但加按语指出此词不似辛弃疾所作,然作为一代之词学文献,还是保留于此.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系迄今研究稼轩词最好的版本,但不曾收录是词,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稼轩词的艺术手法的多样性作赏析,指出,《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这首壮词是运用“闪现”的蒙太奇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的《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稼轩长短句》中脸炙人口的佳作。关于这首词的写作目的,历来的注家都认为表达了不满韩住胄为巩固权势而发动的开橹北伐,用刘宗元嘉往事警告他不要轻举妄动。这种观点与《来史·韩佳胄传》是一脉相承的,但与辛弃疾的平生抱负、写此词时的心情以及当时的史实、全词文意并不尽相符。在南宋朝廷中,由于投降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积极主战的辛弃疾屡遭排挤,曾三次被弹刻罢官。可他仍期待重整旧山河,朝天闭。即使在他被罢官以后,也一刻未曾忘怀收复中原的平生壮志。来宁宗嘉泰、开措年间,他又一度出…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词626首(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计),这是一个十分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作者借此思念故乡,寻求解脱:辛词的风格既有豪放又有婉约,格调则是激越、闲逸、颓唐并存。800年来,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思念故乡的爱国豪放之作。由此而论,肯定辛弃疾是一位  相似文献   

19.
过往治宋词者言及刘过《龙洲词》的艺术风格,意见互有牴牾。黄昇将《龙洲词》纳入辛派藩篱。他说:“改之,稼轩之客。训多北语,盖学稼轩者也。”而另一些论家却以为《龙洲词》非可刚于稼轩藩篱。《四库提要·龙洲词提要》说:“(刘)过词赠辛弃疾者则学其体,……余虽跌岩淋漓,实未尝全作辛体。”刘熙载说:“刘改之词……虽沉著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近代的况周颐说:“改  相似文献   

20.
论稼轩诗     
他人之词 ,也许是“诗余” ;稼轩之诗 ,却是“词余”。平心而论 ,无论数量或质量 ,稼轩之诗远逊于其词。与词比较 ,稼轩诗似乎少一点纵横的英雄气 ,多一份哲理与平和 ,分明打上宋诗重思辩重理趣的烙印。然而 ,与稼轩词一样 ,稼轩之诗 ,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严峻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梁启超评陆游诗云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赖聊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稼轩之诗 ,亦当作如是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稼轩诗的精髓与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