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生有道     
戴海 《老年人》2008,(5):21-21
平日,碰见某位老人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人们不免要顿起羡慕之心,总会趋前讨教养生之道。时下,许多报刊都辟有养生保健的专版专栏。我看,诸如吃什么、不吃什么以及怎么吃法之类。多属养生之“术”。诚然,懂得一些生活常识、保健知识是必要的,有益的,但最好将这些提升至“道”的层次,以“道”带“术”,  相似文献   

2.
康寿文摘     
《老年人》2009,(1):58-58
养生要顺乎自然 欧阳修说过:“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这是重要的养生哲理,也就是说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有了这个“顺”字,活动才有序,心境才平和,情绪才稳定,选择才得体。不做作,不呆板,不硬套,不蛮干,不勉强,也不过分。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各人有各人的生活规律,适用于一切人的养生之道也许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1998,(9)
人生于世,无不想延年益寿,外观国运之昌隆,内享天伦之乐趣。然世人多徒有此心,却不知养生之道。不谋人定胜天之功,延年益寿之福岂可坐得。更有昧者,听诸算命人妄论行运之休戚而定寿元,只可付之一笑!余今年已八秩有三,尝究养生之道有二要:一曰养形。静视听以保耳...  相似文献   

4.
春季在养生上来说,是一个尤其关键的季节,所谓“春种一粒子,秋收万担粮”,此时若不注意养“生”,等于一年都白忙活了。那么,春天该如何养“生”呢?春季养肝重在“放” 《黄帝内经》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就是说,在春季的三个月这个万物推陈出新的时令,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  相似文献   

5.
齐念兹 《当代老年》2006,(10):43-43
人们常从饮食、保健、心理、体育等方面谈老年人的养生之道,但有些生活中的“小事”,却易被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坐具、卧具的养生作用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女性天地》2008,(10):57-57
《红楼梦》这部古典丈学巨著不仅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对饮食等方面的养生之道也有其精辟见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茶养生。  相似文献   

7.
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应天时,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  相似文献   

8.
张兰 《当代老年》2010,(11):40-40
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戏曲艺术大师,而且还是一位讲究饮食保健的养生学者,这从他的饮食习惯和食疗的一些秘笈中即可看出。按理说,梅先生的养生之道有利于延年益寿,但他仅活了66岁,为何他会早逝呢?笔者结合中西医养生理论,认为梅兰芳先生精于养生而不能长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涛 《老年人》2010,(10):53-53
祖国医学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养生应该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不离开“养收”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王刚 《老人世界》2011,(7):52-53
睡眠养生,是古人“以静养生”原则的一种修行方式。战国时期的名医文挚对齐威王曾说:他的养生之道,就是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上。清初剧作家李渔也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在民间也常讲:“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  相似文献   

11.
吾之 《老年世界》2011,(6):36-36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1893年-1988年)晚年谈到老年人的养生之道时说:“要说养生,我的经验是‘少吃多动’四个字。”  相似文献   

12.
如今老有所养,少了柴米之虞、生计之忧,于是大家都关注起养生之道来,到处打听、收集养生长寿的经验。诚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别人的养生经验,有益于自我保健。但是,别人的经验是否就一定适合自己呢?我看未必。若是纯粹采取“拿来主义”,偏信偏执,依葫芦画瓢,恐怕会事与愿违,难有成效。时下,报刊上介绍寿星的长寿之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的甚至相互对立。比如,有的寿星饭必有酒,有的则滴酒不沾;有的嗜荤,有的吃素;有的好静,有的喜动……使人茫然而不知所从。这些只不过是因人而异,个人习惯而已。其实,依我看…  相似文献   

13.
养生十要     
养生十要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人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张湛称养性缮写经方,在于代者甚众……录以贻后代,不违情性之欢,而俯仰可从;不弃耳目之好,而顾盼可行。使旨约而赡广...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国大陆游客在台北的圆山饭店有幸品尝到了宋美龄女士的独门养生早餐。坊间盛传这套以清淡为主的餐饮,正是蒋夫人能长年保持健康的养生秘方。实际上,宋美龄能活106岁,其养生之道不仅体现在饮食上,还涉及作息起居、衣着服饰,心态调整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5.
数学家曾指出:“万物皆为数”。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刘禹锡,他通晓医学,并有《传信方》传于后世。他主张“生疾不必太忧心,三治七养谨而慎”,提出了面对疾病“治”、“养”的比例方法。人类的生活确实与教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运用数学来养生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形象而直观地表达数学与寿命长短的关系,笔者用一个直角三角形来说明。在此称之指“寿命直角三角形”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16.
人们现在常提到营养.什么是营养?"营"是寻找的意思;"养",就是养生之道."营养",就是寻找符合自己身体情况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世界》2010,(7):45-45
古代很多学者很重视养德以养心,养心以养身。 一、要知足常乐 一个饱经风霜、拼搏大半生的老同志,把名利和物质生活看得淡薄一些,乐天知命,在心理上得到放松,不失为一条重要的养生之道。不让个人名利在脑子里大闹天宫,自然就能精神内守,达到静神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博文 《老人世界》2010,(11):51-51
我们知道,“静以养生”和“动以养形”,是我国养生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两者之间,历代养生家又都提倡以“静养”为主,并将养神尊为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养形居于其后的次位,这就是祖国医学中讲的“养身长寿,养神为先”。这也正如《准南子·泰族训》中所说:“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生之末也。”  相似文献   

19.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生于战乱,一生戎马,却享有85岁高寿,这与其深谙养生之道不无关系。陆游创作的诗歌,存世者就达9000余首。从其诗歌中不仅可读懂其政治抱负,还可以感悟其善于养生延年的高深智慧。  相似文献   

20.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剑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的养生之道便是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古人认为"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