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宣利 《金色年华》2008,(11):39-40
从小,她对母亲就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漂亮不温柔,嗓门粗大,身材肥胖。而她,偏偏遗传了母亲的这些缺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是班上最胖的女生。母亲又懒得给她扎小辫,硬是把她一头乌黑的发剪成了短短的娃娃头。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她满头大汗跑去上厕所,结果把厕所里的女生吓得集体尖叫——她们把她当成了男生。  相似文献   

2.
肖楠的故事     
女人都把男人当作岸,把婚姻当作岸上的宫殿。女人以为,男人会因为她的完美而做她永远的岸,给她看不够的风景,给她一生一世的安稳,其实不然,男人把岸上的宫殿给了她,还要把边边角角给其他女人。男人喜欢被攀附的感觉,喜欢角落行事的某种快乐。而女人,一旦爱没了,就烧了宫殿,泊在水上,一生不回头。  相似文献   

3.
古色 《老年世界》2011,(5):23-23
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她收藏的那一吊铜钱拿出来晒一晒。前天,初冬出现难得一见的暖阳,我见母亲早饭后不久,便从她卧房柜子里把她的宝贝拿到了三楼的阳台上。  相似文献   

4.
她是我唯一的婆婆,我却是她第二任媳妇。我把她敬若王母娘娘观世音,她却视我为红颜祸水狐狸精。第一次去婆婆家吃饭,隔壁大妈见了,直夸婆婆福气好,新媳妇漂亮又文静。“是呀,不漂亮哪能迷倒我儿子!”婆婆笑得有点夸张,转身把老公与前妻生的孩子丁丁搂得紧紧的,像老母鸡护着小鸡崽,似乎她一不留神,  相似文献   

5.
那记耳光之前,米阳其实已经打过自己无数次。她把自己打得伤痕累累,体无完肤,可下一次她还是忍不住爬上别人的床。她靠这个活下去,这是她的命,她没骨气抗拒。  相似文献   

6.
    
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她,叫夏箐,优点很多,她很棒而且与众不同。 她是我们班带早读的同学。每天尽职尽责,早早地来到学校,天天都是她来得最早。班里还没有人,她就再把作业拿出来看一看有没有错。  相似文献   

7.
疯狂的员工     
《金色年华》2010,(8):27-27
一个女士急切地想要离开办公室几天,但她知道,老板是不会让她请假离开的。后来,她想出了一个办法——也许她行事疯狂一点,老板会认为她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太大,允许她离开几天吧!于是,上班时,她便把自己倒挂在天花板下,并且,她发出了一些古怪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提起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在六七十年代,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由于她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成功地饰演了李铁梅,所以,老百姓常常把她与铁梅混为一体。那时的刘长瑜20多岁,正青春靓丽,本来就长得十分漂亮的她,又成了一个公众人物,所以,观众总把她列为中国当今四大美人或八大美人。那个年代,谁要是认识刘长瑜,那是很荣幸的。  相似文献   

9.
劫财劫色也轮不上你吧! 拿到数学试卷的时候,杨蕊敏恨不得一口吞了它。宁亚使劲把脑袋往她这边凑,她哗啦地把卷子塞进书包,转身就出了教室。  相似文献   

10.
张修 《老年世界》2007,(6):30-31
要说如今这当父母的,对儿女那真是鞠躬尽瘁,就差死而后已了。就拿我来说吧,年轻时自从有了女儿,不辞劳苦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她。她上学后,我风里雨里骑着自行车,带她到处去上课外补习班,为她成才我不惜工本,倾尽心血。她读大学后,我更是节衣缩食,全力供奉。还要时常叮嘱她,千万别早恋,先事业,后家庭。女儿倒是真听话,也争气,心无二用,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这时我才舒了口气,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相似文献   

11.
李愫生 《女性天地》2011,(10):46-46
年少时,她住在他的隔壁。她从小就喜欢他,整天粘着他、追着他。彼时,他是个黄亳小子,她是他不屑的臭丫头。乡下的桃花开了又落,她对他的心却如竹子一样,一直青着。尽管她比他小三岁,他吵她骂她,把她带给他的吃食扔掉,与顽皮的男孩子一起欺负她。  相似文献   

12.
吉尔  王南方 《当代老年》2008,(10):22-23
她随父亲在美国避难时,求学美国,她受到的是西方式的教育,她一生爱吃的是西餐、牛排,爱喝的是红菜汤,欣赏的是西洋音乐。但她和父亲一样爱国,她毕生矢志不渝地追随中国共产党,把爱全都给了信仰。她就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之女冯理达。  相似文献   

13.
李奶奶是我的一位服务对象,她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李奶奶的儿子在外地,女儿有工作,她的这个病又需要专业照护,于是她的儿女把她送进了北京市丰台区鹤童慈善老人院(以下简称“鹤童”),希望在鹤童的专业照护下使她病情好转,让她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4.
小强 《金色年华》2008,(11):24-25
今年9月21日,经介绍,我认识了一个女孩。跟女孩见面前,我首先通过了她妈妈这一关——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妈妈已经把我审查了一遍,然后才把我从介绍人家里领到她家跟她女儿见了面。应该说,见面气氛还是融洽的。据介绍人第二天说,女孩妈妈对我评价很高,问女孩,说可以做朋友。见面之后.我每天给女孩发短信,却总不见回音,打电话约她,也总推说有事。  相似文献   

15.
有位女士经常愁眉苦脸,一点小事就会引起不安、紧张。孩子的成绩不好,她一整天忧心;先生几句无心的话,会让她黯然神伤。有一天,她有个重要会议,但是沮丧之情却挥之不去。她打电话问心理医生:“我该怎么做?这种精神状况怎么参加重要会议?”心理医生告诉她:“把令你沮丧的事放下,洗把脸,把无精打采的愁容洗掉,修饰一下仪容以增强自信,想着自己就是得意快乐的人。注意,装成充满自信的样子,你的心情会好起来。”她照着去做,当天晚上打电话告诉医生:“我成功地开完了这个会议,并争取到了新的计划和工作。我没想到强装信心,信心真的会来;假装好心情,坏心情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16.
圣母与圣伞     
圣母与圣伞廖静仁在我记忆的天空里,常常撑开着一把蓝色的神伞。那伞是由一位圣母掌管的。她的心地最善良,为了不让人们遭风受雨,她总是不辞劳苦地将神伞撑起。然而,人们却很难见到她,因为她是圣母,是将真身隐去了的,同样也很难发现那把神伞,因为伞是蓝色的,它与...  相似文献   

17.
吟风 《老年世界》2007,(19):20-20
童年曾在中国度过,从此就结下了牢固的中国情结,晚年时再回到她的出生地,把她的全部爱都尽情地倾泻到这片曾生她养她的土地上。年届九旬的美国老太太尤尼斯·莫易·布劳克是在用她的心血谱写眷恋中国的心曲。  相似文献   

18.
向上 《老年人》2007,(3):24-26
在离开农村前,她不会写字,不会画画。3年前,她闲暇时拿起孙女的蜡笔,自顾自地创作了百余幅作品……谁知,她的画一经公开,立即在全国乃至海外的观众中引起强烈震撼。大家把她的画风归为“后印象派”,称她为“梵高奶奶”。  相似文献   

19.
绿茶 《老年世界》2009,(11):26-27
62岁那年,她把孩子们注册的5家公司组建为集团公司,并出任董事长。 72岁时,她投资千万建立起明俄.化的养鸡厂。禽流感灾害期间,她逆市而上,创下财富神话。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导刊》2010,(29):50-51
这是一个来自山村的土家族大学生,乐观而坚强,在她的人生字典里,找不到家庭变故的悲伤和曾经的苦难。她用打工、创业、自学这把宝贵的钥匙,打开了通往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北职院)的求学之门,在孝感这座中华孝文化名城的热土上,一次又一次地把感恩的旋律奏响。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