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人过四十不学艺。还有两岁,我就八十岁了,却学起了电脑写稿。“我从小喜欢用手抛网捕鱼,因小时候家里穷,吃不起肉,只能靠捕鱼来补充蛋白质。每年滦河发大水的时候,河渠里有很多很多的鱼,那里成了捕鱼入的天堂。  相似文献   

2.
这天清早,玛丽去楼下拿报纸。突然看见一个流浪汉模样的老人朝她的信箱走去,拿起《纽约时报》匆匆浏览后又放了回去。一连几天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事件回放:“自行车侠”隐身十余天后方现身郭小亮就住在离自己打工的温州新南亚大酒店的不远处,平时他都是走路上下班。2009年12月19日早上,郭小亮一起床,猛然想起今天自己临时换成了早班,就赶紧洗漱完毕,骑上自行车出了家门。  相似文献   

4.
好多童年的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却依然恍若眼前,连一些细枝末节,都记得特别清楚。记得父亲为我买的第一支笛子,是1角2分钱;买的第一本《少年文艺》,是1角7分钱;买的第一把京胡,是2元2角钱……那时候,家里生活不富裕,一家五口全靠父亲微薄的薪水维持,为了给我买这些东西,父亲掏出这些钱来,是咬着牙的。  相似文献   

5.
进入老年的父亲越来越有温度了,他频繁地组织家庭聚会。以前,他是特别小气的一个人,现在,花起钱来毫不吝惜。有一次,他喝了一点小酒,竟说:我这一辈子,活得太用力、太费劲、太坚硬,如果可以换一种活法,我一定不会这么累,这么苦,也不会让你们这么不开心。以后,我要做个温暖的老人,希望可以活得久一  相似文献   

6.
文峰 《老人天地》2010,(6):32-32
父亲提前退休了.一开始母亲一肚子不高兴,放弃优厚的奖金.收入要少好大一块。我们却乐不可支.因为我们早就规划了父亲的退休生活,想让才华横溢的父亲跳出工作的桎梏,活出自我来。  相似文献   

7.
白水之爱     
居家生活朴实如白水,无味,无色却又不可少。 早上六点,房门轻启和关上,母亲早上锻炼去了。十点,父亲取回报纸,在阳台上浏览,实则在望母亲回来;母亲拎菜的身影出现,父亲放下报,欢喜地抱起他的宝贝狗狗,去开门迎接;如果母亲还不回来,父亲便要焦急地引颈四望,不安地在客厅和阳台间踱步往返。  相似文献   

8.
斯南 《金色年华》2007,(10):43-44
男友是个穷小子,家在农村。这是我从不曾想到过的。他的优秀和对我的执著令我忽略了这个现实的问题,或者说现实客不得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9.
柏兴武 《老年世界》2007,(18):19-19
父亲常常跟我说起他跟母亲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人过四十不学艺。还有两年,我就80岁了,却学起了电脑写稿。  相似文献   

11.
张鹰 《金色年华》2010,(7):39-39
生我的人很严厉,我从小到大都怕她。只要听到母亲下班的脚步声,我立马噤声敛气,捧起书本,不敢造次。我的要求,都由父亲“上奏”,母亲的批复也由父亲传达。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爱情     
母亲在父亲面前唯一娇憨的表现。就是下班进家门后,端起父亲早就泡好的茶.一口气喝到底,然后用眼睛瞟着父亲,得意地往桌上一放。父亲就很配合地假装不满,说:“看你咯,把茶喝得精干的,又不对起,等下要喝又没有。”父亲说完,又起身去帮母亲给茶续水。  相似文献   

13.
张世普   《现代妇女》2005,(11):29-29
前不久,年近七十岁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胃病,去省城医院做了胃部切除手术。手术后,我们弟兄和妯娌几个商量着轮流伺候母亲,但是父亲执意不肯,父亲说他能够照顾好母亲。父亲特意为母亲买了一把黑色的拐杖。父亲把一根根红毛线搓成红绳,然后在绳子上缀一些精巧雅致的小铃铛。那时,包括母亲在内我们都非常不理解父亲这种孩子气十足的举动。一开始,拐杖并没发挥作用,因为身体虚弱的原因,母亲无法拄着拐杖行走。母亲惟有放下拐杖,让父亲搀扶着锻炼走路。一步,两步,三步……终于在三天以后,母亲能够拄着拐杖走路了。母亲在病房内移来挪去,叮当,叮当,…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手机     
春节回家,临返城时,父亲坐在家中破沙发上.一改往日陪母亲送我一程的习惯,像有心事.几次嗫嚅着嘴,欲言又止。我问:“爸,你怎啦?”母亲接过话来:“别理他,这老头越来越像个孩子,真是老小老小!”我问妈,爸到底怎啦?母亲拗不过我,半是埋怨半是答我:“你爸想要个手机!”  相似文献   

15.
胥加山 《老年世界》2008,(24):24-24
1978年,村里开完“分田到户”会后,家家喜笑颜开,唯独父亲闷闷不乐,只因不识字的母亲在会上自告奋勇地要下了离村最远的5亩贫瘠的荒地。虽然母亲苦口婆心劝说父亲,天下没有荒地,只有懒人,再破我们家人口那么多,我要下荒地,还不是图个地多。可父亲生母亲的气直到第二年秋天。在母亲的带领下,全家劳力天天泡在荒地上,终于在第二年秋天迎来了丰收。  相似文献   

16.
匡峻 《老年人》2008,(9):30-31
我是个不幸的孩子,才一岁,正值壮年的父亲就丢下我们兄妹四人和母亲去了天堂。 父亲上山时,有人就说:“可怜这次出殡回来,只怕这个家也就散了!”散了吗?没有。虽然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但我们还有母亲!她用赢弱的身躯把家顶了起来。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身体又不好,当时一些好心人劝母亲,让她送走一二个孩子给别人去养,减轻一下身上的担子。母亲舍不得,她说:“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即使讨米也不能送人。”  相似文献   

17.
人到后悔时     
包岚 《老年世界》2010,(2):32-33
昨夜,母亲又走进我梦中。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四年。四年里。有多少个日子我与母亲在梦中相见。母亲依然牵挂着我!可是我与母亲生前不睦。父亲善良、仁慈,慈爱的目光时时刻刻注视在儿女身上。与周围的人相处,和睦为善。生活中,父亲像是慈母,母亲反像严父。  相似文献   

18.
梦一飞 《老年世界》2011,(19):23-23
父亲今年六十二,退休在家已经快两年了,原来他是乡政府的一名文职人员,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生活张弛有度。不想退休后,人忽然一下子完全闲下来,生活中没了寄托,他每天的眉头都皱得紧紧的,并不时地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冲母亲发脾气。  相似文献   

19.
张泽胜 《城市观察》2012,(4):120-125
城乡结合部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边缘地带,也是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前沿地带。城乡结合部是其自身模仿、融入城市,以及城市扩散辐射效应嵌入的双向互动过程。本文以上海市x镇为例,探讨近年来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雷高林 《老年世界》2013,(21):36-36
小时候,父亲是卡车司机,每到出车的那一天,父亲总是起得很早,收拾准备好出车所需的东西,再为母亲和我做好早点,然后看着我们吃完,并叮嘱着我照顾好生病的母亲,最后才放心出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