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2.
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在2018~2019年的脱贫攻坚实践中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取得决定性成效,为2020年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文章通过梳理和阐释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方法与措施,归纳和总结了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国家制度作用、重点扶贫方向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机制体制完善、具体方法措施创新四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分析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艰巨性的同时,还探讨了扶贫政策后续调整、自我发展能力养成、教育基础薄弱等亟待解决的现实挑战和难题。最后,在宏观政策、干部队伍和贫困群体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完成“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如何完成“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展开了系列论述,始终指导着新时代八年(2012—2020)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方略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逻辑,其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领导、国家政权、以人民为中心、国家治理优势、基于新型举国体制的行动方略、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精神等方面,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视域。新时代脱贫攻坚历史性胜利的实践经验和习近平精准扶贫方略的系列论述,在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适用,有利于促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理论和乡村振兴理论的孕育和发展,是全球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的减贫事业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6.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从根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战略、责任、政策、工作四个层面有效衔接,要重视战略部署和规划,坚持将"精准"思维同时贯穿两个战略,充分吸纳脱贫攻坚中具有实效的体制机制,政策上要做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扶贫减贫"与"惠农支农"的衔接;在工作上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乡风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2):15-21
为制定更加精准的产业帮扶措施,针对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在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指引下,产业扶贫在贫困县实现脱贫中发挥关键作用,产业脱贫人口占全部脱贫人口比重达60%,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人口覆盖率达到62.8%,基本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的投入格局。脱贫县在科学选择扶贫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带贫机制、支持农产品产销对接、强化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强化金融保险服务等领域实践创新,探索形成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经验模式,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可借鉴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8.
9.
脱贫攻坚战进入深水区后,挑战与难度日益增加:一是预期维度,由于大规模扶贫下存在“逆向激励”难题,要做好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期望引导,并对激励机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设计适度的帮扶制度,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二是经济维度,由于较难兼顾扶贫成本与扶贫效益,要减少扶贫资源浪费,提高扶贫资源供给质量和使用效率,防止扶贫机会成本大幅攀升。三是时间维度,由于短期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矛盾,较难处理短期出效益与长期保公平、兼顾减贫速度和脱贫质量,要从注重减贫速度向注重脱贫质量转变,并形成脱贫内生动力。四是标准维度,由于扶持对象与非扶持对象之间界限模糊容易造成“悬崖效应”,要重视临界贫困并对帮扶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创新帮扶形式,以发展式、保障式扶持为主,资金扶持为辅;注重风险防控,将风险干预前置;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和集体经济发展时,照顾到边缘贫困人口。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和经验阐释,并结合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实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86-398
江西省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取得了一定的减贫成绩。回顾十二五期间江西省脱贫攻坚的现状,从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教育脱贫等8个方面,总结了16个典型的脱贫攻坚模式,分析当前江西脱贫攻坚的五大困难,即:资金约束、制度碎片化、项目同质化、程序繁杂化、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最后,针对现实困难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多来宁德市扶贫脱贫的历程,宁德市始终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近30年来,始终坚持以此为主线,使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宁德市扶贫脱贫的成功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就是坚持经济规律、坚持产业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深化协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了扶贫脱贫的“宁德... 相似文献
12.
深入理解交通扶贫的政策演进与实践经验,强化交通扶贫的成功模式是防止脱贫地区规模性返贫的关键环节.以交通扶贫政策文本为对象,对精准扶贫以来我国交通扶贫的政策演进及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有效反馈、校正交通扶贫的理论研究体系,为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下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与经验借鉴.研究发现:精准扶贫以来,我国交通扶贫的区域由老少边穷地区向贫困人口地区全覆盖,扶贫对象更精准、措施更丰富、成效更显著;交通扶贫政策向精细化、专门化、体系化发展;三种类型(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的交通扶贫政策工具选择呈现差异性和不均衡性;交通扶贫的实践路径在于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交通运输水平、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交通+"特色扶贫是其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交通运输发展提供的有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杨志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41-45
目前贵州省武陵山区以政府为主导的金融扶贫方式存在激励不足、扶贫资金使用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要提高金融扶贫的效果,必需引入市场的力量,提升金融扶贫瞄准的精准度,构建合作性金融为主体的金融扶贫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整体脱贫致富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44-151
在回顾区域性整体贫困概念的基础上,具体梳理和介绍国外财政税收扶贫政策、法律制度扶贫模式、就业扶贫模式、生态扶贫模式、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和中国财政扶贫模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产业扶贫模式、移民搬迁扶贫模式和能力扶贫模式等的概念、特点以及产生问题,以及总结江西省集中连片特困片区践行有效的典型扶贫模式。由于各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阶段不相同,因地制宜实施区域脱贫模式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在现有中国扶贫成效的基础上,区域扶贫模式的开发和选择应注重长效机制、适应机制和匹配机制。 相似文献
15.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1):141-155
当代中国的精准扶贫成就令世界瞩目,是值得深入总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本文基于精准扶贫政策文本提炼了35项政策工具,全景呈现了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实践做法。中国精准扶贫成就的取得建立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上,这一体制以先进理念指引精准扶贫道路,以科学方法推进精准扶贫施策,以多种工具提升精准扶贫成效,通过理念指引、方法施策、工具推进"三位一体"共同创造了脱贫攻坚的卓越成效。精准扶贫实践探索出来的减贫道路,为中国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实现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下,探索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实现路径,无疑意义重大。协同理论与我国扶贫实践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它不仅关注系统中多元主体的参与和互动,更强调这些主体会在一些关键变量作用下产生新的结构和功能,发挥出更大的协同效应,能够突破参与式扶贫在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河南省封丘县"志智双扶"的成功案例表明,本土化的多元协同治贫需建立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之上,以政府权威为保障、农民自治为主体、自主脱贫为共同目标,构建协同合作的机构和平台,完善议事和奖惩机制,明确各方权力与责任,规范行为准则,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实现治贫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构树种植是最近新兴的一种扶贫项目,构树因耐碱耐酸的特性能在石漠化土壤中生存并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自身植株的经济价值又能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提高经济收入水平。黔江区拥有南方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现象逐渐严重,导致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土地收益逐年降低。无论是利用构树治理石漠化土地,还是通过发展构树产业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经验都相对欠缺。本文在黔江区扶贫攻坚、全面脱贫的背景下,对构树扶贫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对其遇到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并借鉴湖北及贵州两省构树扶贫模式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期帮助黔江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乡镇减轻生态灾害并脱贫增收。 相似文献
18.
解超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21,40(1):1-11
在后精准扶贫时期,基层农村的贫困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基于在山区贫困村的调研,并结合扶贫的现状,认为造成当前农村脱贫困境的表层原因是精准识别的“局限性”与精准扶贫内涵“精细化”相冲突,精准识别的“层级化”与客观现实的“复杂性”不对等,帮扶措施的“大众化”与贫困户需求的“多元化”之间存在矛盾,帮扶方式的“物质化”与贫困户内在的“精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精准扶贫的“暂时性”与贫困户内在的“精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村级干部综合管理水平低、带富能力不足,贫困户脱贫能力受限、生存能力低。困境的深层原因是结构性分化与社会转型,农户在社会的交互中本体性价值缺失,失去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9.
产业扶贫益贫性的强弱,决定产业扶贫成效的高低。笔者认为,农户的生计响应是制约产业扶贫益贫性的关键因素,其响应的维度和强度直接反映出产业扶贫益贫的维度和强度,进而影响到产业扶贫的总体成效。本文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阐释"生计响应-多维益贫-持续脱贫"的产业减贫逻辑,尝试建构"4维度-3强度"生计响应测度要素与体系,并以贵州瓮安县为研究样本,分析其产业扶贫生计响应的结果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产业扶贫必须注重农户的生计响应,创建和完善以资产、收入、能力和精神益贫等为要素的多维益贫机制,以期促进农户生计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