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政策扶持下迅速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与作业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主体与业务范围日趋多元,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规模服务主体组织带动农户优势凸显,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功能作用不断升级。然而,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产业仍处于辅助性地位、服务供给不足、机械化作业环节发展不均衡、服务组织数量和融合度不足以及服务短板突出。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新时期的发展策略: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合作方式;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推动各地建立服务标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方式;加快培育有实力的服务组织,创新服务供给形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补齐服务短板;切实发挥村集体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中“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的演变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工、交易、合作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的形成原因、演变脉络,将其分为基于“熟人社会”形成的人际关系纽带、基于“收益捆绑”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基于“组织创新”形成的组织联结机制、基于“服务叠加”形成的服务联结方式、基于“产业融合”形成的产业联结方式等五种联结模式。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的演变,要受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边界的调整、农业经营兼业化和专业化二元分化趋势、农业服务主体类型和服务地域的选择格局、农业生产性服务要素市场的完善程度、涉农二三产业联结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等因素影响。未来,要适应农户分化趋势从多维度策略性地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2016年,我国明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产能过剩、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我国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应不断提升产品的供给质量,产业结构应进行中高端升级改造。完善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减轻投入的要素扭曲,并提高生产资料利用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相较于处于生产端上游的制造业产业,居于中端和下游的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而制造业高端化升级,需要服务要素作为上下游产业的纽带。从自由贸易和全球价值链攀升的角度而言,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能够扩大国内外市场,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竞争,提高服务业产业的供给质量,强化产业基础,辅助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相似文献   

4.
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要拓宽视野,科学把握其历史方位。第一,经济服务化已经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日益成为推进农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路径,要科学把握推进农业服务化转型对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新要求,用现代服务业理念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第二,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紧迫任务。要科学理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第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成为完善国家治理的战略取向。为此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和优先地位,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好地坚持市场导向、公平竞争。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对于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制度,应注意超前谋划、前瞻应对。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并以生产性服务为中心将制造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是发达国家后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克服资源要素的制约,有利于深化制造业分工、降低产业成本,有利于涉足价值链高端、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环勃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多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已超过第二产业,率先进入到了服务经济时代.在服务全球化的背景下,探索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方式,实践服务外包、利用外资、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及动力机制集成创新等,将会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践产业发展方式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区域条块分割、产业供给及比重较低、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及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困难.政府应在健全激励产业创新的政策体系、引导园区产业发展、建立区域创新网络、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及培养专业高端服务业人才等方面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7.
球头铣刀铣削SKD61钢三维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环境下农业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是基于各类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服务业在服务观念、服务技术、服务流程、服务产品、服务方式、专业化程度、服务市场等方面进行的变革与创新,以更好地将信息、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引入农业行业;它具有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基础、创新周期短、发展潜力大等特征,形成了共享经济、专业化服务、平台化服务、产业融合服务、服务主体升级等典型服务模式。而各类服务主体的需求,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农业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是农业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国家政策、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技术进步则构成农业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外生动力,两者共同成为农业服务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互联网带来的主体、技术和资本的升级改造以及产业的跨界融合、资源高效配置和新型业态是推动农业服务业创新的内在机理。要正视农业服务业创新的战略意义,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服务,加强人才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农业生产托管日渐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趋势,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改变资本-劳动力的要素投入结构等抑制小农户抛荒,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等促进小农户规模经营,通过增强小农户绿色生产意识等促进小农户绿色生产,分别对应现代农业的三个方面: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绿色农业,形成一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理论框架。下一阶段,应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列为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模式,深化农业绿色补贴制度改革,推进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实现“大国小农”下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基于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整合式供给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整合式供给区别于传统的分散式供给模式,主要体现在服务主体的规模化、服务内容的系统化以及服务方式的个性化三个方面。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整合式供给实现过程中,农业规模经营构成了前提条件,各类服务主体之间的竞争是催化因素,地方政府则提供了政策或制度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整合式供给推动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中心的服务供给模式的形成,助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但是却对小农户的发展带来了意外的负面后果。鉴于此,应该从三方面着手优化: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引导,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以内蒙古2004—2013年10个盟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及各细分行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同时采用虚拟变量法深入分析地区经济圈与其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各细分行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程度具有较大差异;地区经济圈与其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因此,要以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同时要重点发展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逐步规范房地产业,明确地区经济圈产业定位,逐步发挥地区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