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永平 《探求》2013,(6):16-27
陆学艺的社会建设理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社会建设理论可概括为“十论”:社会主要矛盾论、社会建设重点论、社会建设目标论、社会建设任务论、社会建设阶段论、社会建设动力论、社会建设推进论、放手发动群众论、历史眼光和放眼世界论、社会学者责任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用人思想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人理念是由政治坚定论、理论高深论、作风正派论、群众公认论、政绩标准论、用人年轻论所组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是一个具有深厚思想意蕴并关涉唯物史观基本内核的总体性理论,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视阈而阐发的社会关系存在论、社会关系生产论、社会关系动力论、社会关系方法论、社会关系结构论、社会关系批判论、社会关系理想论、社会关系文明论等,构成了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多重内涵和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最新成果.它主要由科学发展观、执政党建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创新型国家建设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论等"一观七论"组成,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论形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统领作用."一观七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最鲜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贾恭惠 《社科纵横》2004,19(3):16-17
江泽民的辩证生态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武器。其主要思想体现在生态环境生产力论、人与自然和谐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论、科技进步依靠论、自力更生与国际合作结合论、教育法制互补论、“三位一体”系统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牟以石同志的《宏观控制论》一书,作为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第一批书目,于1989年7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反映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研究成果,也是我国理论界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控制规律的专著。通览全书,我认为《宏观控制论》一书有以下的几个主要特色。第一,完备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理论内容。《宏观控制论》一书共分十章,包括着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运动的速度论、比例论、定额论、模块论、模型论、模式论、系统论、结构论、指标论与范畴论、自由王国论。作者以  相似文献   

7.
城市和建筑设计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策源地,而后现代城市美学自20世纪中叶以来逐渐发展为美学运动.后现代城市美学主要可以分为解释学派、解构学派、生态学派、未来学派等.解释学派重历史意义、重理解对话,解构学派重差异、重消解,生态学派重有机整体、重生态,未来学派重理想和幻想.后现代城市美学是对现代城市设计和城市美学的解构,但其具有解构和建构双重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与实践模式.主要包括:解释学方面的意象论、可变化论、形态多样论、交往空间论等,解构学方面的拼贴论、有机生长论、广普论等,生态学方面的新陈代谢论、仿生论、遵从自然论等,未来学方面的技术游牧论、比特论等.后现代城市美学改变了人类单纯的技术性对待城市的"招法",使城市学走上了一条比较完全的人文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已构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经济发展制度论、模式论、动力论、战略论和协调论五部分构成了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支点.  相似文献   

9.
延涛 《社科纵横》2003,18(3):51-54
中国文化中的“中”道论、自然论、本土论、愚民论的特性 ,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过程中予以甄别 ,或扬弃或保留 ,以期创新。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新发展观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由发展模式转换论、发展模式选择论、发展模式台阶论、发展模式速度论、发展模式机遇论、发展模式协调论构成的。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和新的发展模式。新发展观的核心、实质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十大论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系统、辩证地理解并深入贯彻落实,是党执政兴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和重要保证。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要从内涵上把握十大论点,即发展首位论、发展全面论、发展协调论、发展持续论、发展人本论、发展方式论、发展阶段论、发展目标论、发展节约论和发展和谐论。这十大论点互为支撑,构成有机的整体,使科学发展观的架构成为一个全面、和谐、与时俱进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2.
韩丽华 《社科纵横》2012,(2):119-122
中观般若学和涅槃佛性论为佛教的重要内容。传入中国后的早期佛教以中观般若学为主。由于中国传统心性思想的特点和中国固有神性观念的影响,后来中观学逐渐被以心性为主的涅槃佛性论代替。涅槃佛性论以如来藏佛性为特征。如来藏佛性论调和了真心妄心之争并与阿赖耶识论融合,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使涅槃佛性论得以普及。如来藏佛性论符合中国人的心性思想习惯,有利于人们进行成佛向善的修行努力。  相似文献   

13.
“神明”一词渊源已久,清代叶燮的《原诗》集中运用了“神明”一语.叶燮关于“神明”的论述贯穿其诗歌发生论、创作论和风格论,凸显了创作者的主观精神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其诗歌发生论主张“穷尽此心之神明”;其诗法论强调“神明之法”;其师古论以“得其神理”为纲;其诗歌风格论以“变化神妙”为主脑.叶燮诗论围绕“神明”而展开,不囿于俗见,熔铸古昔而自成一家,显得比较通达.  相似文献   

14.
姚文放  邵晓舟 《求是学刊》2005,32(3):100-105
文章通过分析“审美形式”这一特殊概念在马尔库塞形式主义美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从艺术本质论、艺术标准论、艺术特征论、艺术功能论、艺术劳动论等几个方面,阐释马尔库塞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存论转向是整个当代哲学转型中哲学存在论从超验的、实体性的抽象本体论向奠基于现实生活世界之上的感性的、历史性的生存论本体论的转换。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变革及其蕴含的生存观的历史性变革 ,构成了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观念前提。相对于生存主义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以及后现代强势的相对主义而言 ,马克思哲学所蕴含的实践生存论思想其实才是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真正目标 ,因而将深刻影响和主导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历史性的人类方向。生存论转向并不是课题性的 ,而是始终摆在人类面前的难题。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中蕴含的人及其生存的历史的未完成性恰当地体现了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未竟性 ,并由此提供了一种克服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信念支撑。  相似文献   

16.
贝京 《浙江学刊》2005,(3):81-85
本文论述了唐顺之本色论三个层面的内涵,显示出其本色论不同于此前此后本色论的实质性特点.唐顺之本色论在基本倾向上,表现出阳明心学的影响,当然也表达了唐顺之的独特之见,澄清了以往研究的一些误读.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11):42-46
本文在简要介绍和谐论理论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提出部门和谐论的概念;基于对目前我国部门管理的需要,构建部门和谐论的框架体系,并介绍其主要分支内容,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国土规划、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林业发展、畜牧业发展、经贸金融、安全稳定、国防建设等部门和谐论;并根据作者对部门和谐论的理解和对国家部门管理需求的分析,阐述部门和谐论的应用领域。通过这些应用领域的论述,来说明部门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2010年选举法修改,废除"四分之一条款",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象征着选举权观念从阶级论过渡到了权利论。选举权的阶级论,否定存在着抽象的、超阶级的选举权,其作为一种批判理论是深刻的,但也容易陷入工具主义的泥淖,将选举权局限在工具的意义上。选举权的权利论,强调权利主体的个体性、普遍性和平等性,其与政治正义论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社会的理想目标,选举权观念也有必要从阶级论过渡到权利论,承认选举权的道德权利性质。  相似文献   

19.
玄奘是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唯识宗依据的经典一般来说是六经十一论,六经如下:《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没汉译)、《阿毗达磨经》(没汉译)、《楞伽经》、《密严经》(没汉译)、《华严经》。十一论是:《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没汉译)、《摄大乘论》、《十地经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分别瑜伽论》(没汉译)、《观所缘缘论》。这六经十一论只能说是《成唯识论》所引用的经典,说成是唯识宗所依据的经典是不妥当的,解释《唯识三十颂》的《成唯识论》是唯识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研究唯识依据的主要经典之一。现将玄奘的唯识理论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提出文生虚构论,对于以往只注重事之真实与否的虚构理论来说是一个重要补充。其论述逻辑从三个方面展开:"事为文料说"是其文生虚构论的理论基础,"因文生事说"是文生虚构论的主要内容,"文字功能论"是文生虚构论的功能延展。金圣叹的文生虚构论来自于文章理论,顺应了从明末清初开始的通俗小说从史到文的航道转向,为古典小说的近代化转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