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瓯语语汇材料入手,结合<广韵>和古汉语用例,从语法层面分析了变调构词现象.认为变调构词在瓯语语汇中仍相当活跃;语法层面的变调构词往往跟语义联系在一起;瓯语语汇里语法层面的变调构词中,名-动型的变调构词居多. 相似文献
2.
丁红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6):128-133
当下文艺传播的媒介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文艺传播媒介接收到名目繁多的文艺作品、文艺思想和文艺信息。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耕读形式也随之丰富多彩。现代耕读文化代替了古代耕读文化,但是,现代耕读文化却在文艺传播多样化的今天偏重于“耕”,而忽视了“读”,现代耕读文化的发展堪忧。 相似文献
3.
4.
委婉语是社会语言学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带有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标记。文章从 4个方面论述了委婉语的形成和使用是出于人们不同的社会心理需要。委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熟悉和掌握委婉语 ,有利于提高英语鉴赏和应用水平 ,在交际中了解英美人的心理与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对英语委婉语的产生及运用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英语委婉语运用得极为广泛,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委婉语并予以正确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从重庆方言俚俗语看俚俗语与地方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月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146-150
俚俗语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既是地方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本文主要以重庆方言俚俗语为例,从方言文化、地理文化、人文文化三方面论述了俚俗语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耕读文化思想是曾国藩家族经营的基本文化理念。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湖湘地域文化和曾氏家族文化传统是曾国藩耕读文化的思想渊源。曾国藩耕读文化思想对曾氏家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当今中国家庭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比较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讨论了<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通过对比英汉文化的差异和不同译本的翻译处理方法,既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其语言的影响,同时对文化翻译实践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及语意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两者方法的根本分歧是交际翻译法强调表达效果与原文和谐统一,而不是语意的对等.本文以杨宪义、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红楼梦》中的文化语汇的翻译为例,简要分析了语意翻译及交际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在全球化的影响日益明显的趋势下,公示语及其翻译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公示语与文化密切关联。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重视文字转换,更要注重文化转换。在语用学框架下研究公示语汉英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能够帮助译者提高翻译质量,进而充分体现公示语的交际功能。为了传达公示语的言外之力,译者应该采用添加缺省的文化因素、增删形象化说法、进行词类转换、完美传达原作者的意图、不拘泥于本族文化的特定性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杨志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6):12-14
"性"在中外文化中一直是忌讳现象,《红楼梦》中的性话题描写,大量采用委婉语。从文化翻译视角,性委婉语的翻译要根据两种语言文本读者文化背景异同,综合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显化等手段,实现文化功能等值。 相似文献
13.
刘迎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变化的潜在机制之一。委婉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可以维持语言禁忌的效能,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言语交际正常进行,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胡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38-141
介绍了文章的理论基础——功能翻译理论和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公示语的四大功能,即提示功能、指令功能、参照功能和强制功能。在目的论视角观照下,分析公示语翻译的特点、翻译的原则、翻译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和评价公示语翻译的标准——可接受性。公示语翻译属于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工具型翻译类型,应该遵从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以二十四节气为时序,以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培育为目标,以行动研究为取向,经过一年的幼儿园节气耕读教育活动方案的干预,对W市120名大班幼儿的文化认同水平进行一年的追踪研究,探讨幼儿园节气耕读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中华民族文化问题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幼儿园节气耕读教育活动方案对幼儿的中华民族文化认知与理解、情感态度与偏好、文化认同努力具有积极的影响。梳理提炼出研究过程中实施的幼儿园节气耕读教育活动方案的干预措施,以期为幼儿园节气耕读教育活动的改善和幼儿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水平的提升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汪成慧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95-98
在语言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动物语汇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它像镜子一样反映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社会心理、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变迁,观照着文化的内核。了解动物词的内核,对不同文化的比较和不同文化的导入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语言是密切相联的,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委婉语作为文化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委婉语的特点、应用范围进行描述,旨在更好地了解、认识委婉语,从而用好委婉语. 相似文献
18.
过渡语与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联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2):41-46
化错误与过渡语中的一些错误是有关联的,化教学可以改正这些错误。充分认识化教学的重要性,应把它提高到语言教学相同的高度,以提高学生对化差异的敏感性,克服过渡语中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过渡语能力。 相似文献
19.
苏文瑾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23-125
文化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内容。文化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隐性内容,与本族文化存在差异的显性内容以及与日常交际相关的实用的显性内容。二语学习者的文化学习应是一个有明确文化意识的、显性的、体验性的学习循环。通过一系列分阶段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学习活动,二语学习者在提高自身语言能力的同时,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英语产生于国际英语对中华文明和华夏社会的描述,也源于中国人用英语来描述自己与世界,它是国际英语的拓展与延伸。中国英语以标准英语为基础,但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上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从语言,文化与思雏的关系探讨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进而说明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