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十年来,暴力媒体对于攻击性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近年国外接连发生的几起校园枪击案更将广大研究者的目光吸引到了暴力媒体,尤其是暴力视频游戏对于青少年的影响。然而关于暴力媒体究竟会对青少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之前的综述并未有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总结。因此,本文主要从长时效应(long-term effects)和短时效应(short-term effects)的角度分析总结暴力媒体对青少年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犯罪已成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显著特征,造成青少年暴力倾向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暴力文化泛滥的今天,社会、家庭、学校应行动起来,共建坚固防线,让青少年远离暴力。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暴力事件频发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针对青少年暴力问题对青少年暴力的概念做出界定,并从五个理论分析得出社会环境因素是造成青少年暴力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青少年暴力问题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辈群体环境、学校环境、社会风气和媒体环境以及法制环境,应以事前预防为主,事后解决和惩罚为辅。  相似文献   

4.
暴力影视作品的主题看似以暴力对付邪恶,是伸张正义,伸张公理的,然而其本质上有文化的粗暴性、野蛮性,极易模仿。暴力影视作品的美学特性和文化特性与青少年的攻击暴力犯罪有很大的契合性。文章基于这种契合性,从暴力影视的特性以及青少年自身视角探析了预防青少年冲动性暴力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侵犯行为的助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已经发展为最有竞争力的第四大媒体,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将扮演日益重要的主体角色,然而网络却是一个巨大的“自由市场”,在发挥对青少年社会化积极作用时,又伴随着负面效应,其中网络所制造、传播的暴力亚文化会对青少年侵犯行为起助长作用。因此关注网络这种助长作用,对于预防青少年侵犯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网络暴力亚文化通过两种途径嵌入侵犯行为发生过程的助长机制,并针对这种机制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6.
校园暴力和暴力游戏已经成为危害校园安全,影响校园治安环境的重要因素。分析校园暴力和暴力游戏罪过心理生成机制,探究行为人的罪过心理成因,可以为预防、遏制校园暴力行为,有效防止青少年反社会行为进一步升级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当前,一些地方校园暴力频发,后果严重。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老师的教育工作;要关注问题家庭对青少年影响;要整治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是倾向于未来的人民,媒介素质教育只缘于内忧,其诉求在于如何解救青少年于电视媒介性与暴力的染缸;媒体的私营性和商业化运作,使得美国的媒介素质教育疾呼,限于学界和民间的除暴要求,缺乏业界自律。分析美国的媒介素质教育,对中国媒介的自律和培养多种声音的传播环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大众媒体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电影、电视和网络中的暴力节目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暴力行为、敌意的认知和负性情绪情感等。本文通过媒体暴力对行为影响的现状和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媒体暴力对行为影响的心理成因和特点,并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性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流行的动画片,尤其是来自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动画片,相当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暴力倾向。这种具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通过电视、影碟和卡通画等方式传播,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暴力倾向明显增强。这个问题没有受到审查机构、媒体以及家长或老师的重视,以致孩子们在接受动画片的影响时缺乏应有警觉。  相似文献   

11.
法治类电视节目应该肩负起传播法律知识、对我国法治进程进行舆论监督,扶困救弱等社会责任.但是,目前很多电视法治节目为了寻求高收视率,获得经济利益,往往过多地追求报道案件的故事性、曲折性、悬疑性,至使出现媒体伦理道德缺失、电视暴力等现象,这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其实法治类电视节目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之间关系并不简单是对立的,传媒人应当以辩证的观点分析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并寻找解决两者对立的途径,以使二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方方面面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与教育规范不协调的行为,如校园暴力、色情犯罪、网上犯罪等等社会心理学对青少年行为失范的解释都最终归咎在社会环境上。要针对青少年的活动范围和心理发育过程,从学校、家庭、文化网络等方面协调配合,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8,(2):98-102
时下流行的网络直播中的拜金主义、不良言行、色情暴力和畸形审美标准等内容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青少年生活价值观的功利化、道德价值观的低俗化、生命价值观的模糊化和审美价值观的庸俗化。对此,需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网络直播,充分发挥网络直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努力消除网络直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帮助青少年认识生活的意义、道德的真谛、生命的意蕴并提升自身审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电视作为我国普及率极高的信息传播媒介,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电视节目中的暴力、色情、犯罪等负面信息给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引起了广大家长、学者和政府的担忧。家长虽然是儿童电视素养教育的最重要主体,但CHNS数据结果表明,60%的父母并不经常陪儿童一起看电视,超过一半的父母对电视节目没有限制,90%的父母没有对子女看电视进行价值教育和真实教育。序次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等因素能够显著影响儿童电视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冷酷无情特质与暴力犯罪之间的关系,以及冲动性和预谋性暴力犯在该特质上的差异性,研究采用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和冷酷无情特质量表对某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310名青少年暴力犯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冲动性暴力与预谋性暴力之间的显著相关后,冷酷无情特质总分以及下含的"麻木"维度对预谋性暴力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层面维度"无情"对冲动性暴力存在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冲动性、预谋性青少年暴力犯在冷酷无情特质、麻木和无情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冷酷无情特质能够预测严重的攻击行为和暴力犯罪,并且为两类青少年暴力犯进行分类矫治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从涵化理论的认知模型、涵化理论的长期效应及"共振"假说分析媒介暴力塑造青少年认知的内在发生过程,发现媒介暴力涵化的背景、心理效能及其推动力。提出减少媒介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策略:了解媒介的内部运行机制,辨别媒介的真实性,动手制作MV短片。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消费社会,娱乐经济对电视媒体的强力渗透,有一定的合理性。观众的心理满足感、生产者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促成这一现状的主要驱动力。问题在于娱乐话语的过度喧嚣与品位低下,已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强调营造充满朝气的电视文化精神氛围来引导青少年积极健康地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校园暴力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要防治校园暴力,必须采取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学生自身“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才能有效防治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日渐上升,为了避免青少年受到监狱暴力以及“交叉感染”等伤害,目前采取人性化方式将他们放在社区中进行矫正。本文从非政府组织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日本现代漫画出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漫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和娱乐的媒介正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青少年身上这种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日本是漫画的出版大国 ,其漫画出版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越了本国的范围。漫画的输出 ,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输出。日本漫画的输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对亚洲国家 ,特别是对中国的青少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今天 ,尽管日本的现代漫画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但由于在题材上反映暴力、早恋、色情、犯罪以及美化侵略战争等的内容很多 ,对青少年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日本的现代漫画进行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