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私人企业中劳资关系的道德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道德调整机制,运用道德手段,调节私人企业的劳资关系具有多重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对私人企业的道德调整机制尚未普遍而有效地建立起来,其功能发挥远远不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今后必须从五个方面努力:1.提高劳资双方的道德修养水平和道穗自觉性;2.在私企内部实行道德制度化;3.建立劳资关系道德评价机制和社会监测体系;4 道德引导与经济管理、法制教育等多种手段、措施密切配合;5.提高社会的总体道德水平,培育有利于私企劳资关系改进、良化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呼唤社会道德建设。公务员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公务员道德建设,是理论和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课题以邓小平关于道德建设的思想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以大量的调查材料为依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公务员道德的现状、失衡的原因及优化对策,作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课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描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道德的积极方面:主体意识增强;富民思想确立;成就价值突出;道德观念更新;道德价值感强化。接着指出了部分公务员道德的消极方面:公仆意识淡化;创业精神失落;本位主义严重;短期行为突出;权钱交易蔓延。然后对公务员道德的现状作了全面、客观的估价:总体道德水平在逐渐提高,局部道德失衡问题严重。第二部分对公务员道德失衡的原因作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它是由主客观原因交互作用的产物。其客观原因是:新旧体制交替中监督管理的缺失、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社会分配不公的影响;经济体制转换使得原有的道德规范系统难以继续发挥作用,新的道德规范系统一时尚未形成和被人们普遍认同,公务员的道德心理感到困惑和迷茫;资产阶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双向趋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界定 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近年来,理论界对两者的相互作用与关系作了诸多深入探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歧,比如有学者提出,法制建设的道德化是一种进步,而道德建设的法制化则是社会退步的标志,认为把一些道德问题、思想意识问题上升为法治的高度,会出现误导,扩大法律处罚强制的对象,甚至有人认为,我国执法的落后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倡导法律万能,推行道德必须法律化,不恰当地扩大法律调整的范围”,因而极力反对道德建设的法制化。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维系,过多地建立在法的强制性的基础之上,固然反映了该社会道德层次的低下,但并不能就此否认道德建设法制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科学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我国的科学道德建设,以促进科学的健康发展。现阶段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必须做到:明确科学家的道德责任;加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自律;建立科学研究的伦理约束机制;弘扬科学精神,营造有利于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学管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加强科技法制建设,提供科学道德建设的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5.
也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唐能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必然促使经济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发生深刻文化.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道德,是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一、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利益驱动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对社会各类成员的道德要求问题。论述了个人与集体对其自身的利益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其他各项社会发展的动力都是这一动力在各个层次上的表现。要利用这种利益驱动的伟力,需要建立“社会核能反应堆”,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益驱动也会给社会带来种种负效应,建立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的道德体系是对待利益驱动的正负效应的正确态度。这个道德体系应当包括两个道德层次:低级层次道德、高级层次道德。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道德建设面临十分复杂而又艰难的局面。本文试就我国道德建设的几个难点问题作一些思考。一、当前道德建设的几个突出难点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时期.社会道德建设遇到了诸多问题,而较为集中、突出的是以下几个问题:其一、道德评价标准失范。道德评价标准是指道德主体对自身行为的合理性、正义性、崇高性的理解;是人们对何者是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理想因而令人产生敬意作出肯定,何者是卑下的行为、庸俗的品质、低级的趣味因而产生耻辱感作出否定所达到的认识。在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8.
道德“滑坡”与商品意识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孩子与狼:道德“滑坡”是事实,代价论不可取本人曾是一名道德“爬坡”论者,即认为当前的社会道德处于一种进步状态;即便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也是对过去“假、大、空”的道德说教失效的惩罚。可是,当我看到犯罪严重,腐败难治,尤其是亲身感受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时,我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顽强的事实:道德:“滑坡”。有人是不赞成这来自生活的体验的,认为这是社会发展所应付出的必要的代价;在这个代价之后是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道德必然“爬坡”。这种观点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凡事得要付出代价,舍不得孩子打不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发了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关系:“两个文明”建设理论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指导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的新发展。本文从理论、历史、现实国情三个方面论证了“德治”和“法治”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才是治国之上策,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从加强法制建设,促进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法制化;加强道德规范的研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道德建设,使“法治”和“德治”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孟子义利观的再认识梁韦弦四平师范学院政治系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利益与道德谁决定谁以及道德对经济关系有无反作用;一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即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谁服从谁。孟子的义利观对这两个问题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产阶层的“冷漠”已成为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存在是我们民族(社会)凝聚力的一种缺 损,是国民精神支柱的一种剥离。“冷漠”现象的形成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观的变迁、社会心理变化、人的 精神追求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消除中产阶层的!冷漠"应从如何理顺社会关系的失调入手&具体 措施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道德法律化促进道德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
以道德法律化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道德建设效果不佳的问题,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中相应的制度规范、奖惩机制的欠缺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管理的缺位,使得遵从道德的行为成本太高而违反道德的行为所需付出的代价太小,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道德规范的权威性与约束力,也阻抑了人们从善如流的意愿和行为。笔者认为:就目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现状而言,逐步将一些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法律化,将道德规范中那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不同程度地纳入法律之中,以他律性的法律来规制人们的社会行为,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一条更为有效的道德建设途径。一、…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产权结构与效率──兼论公有产权的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主要有四种,其中在我国影响最大的要首属产权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规模经济、谈判成本和外部性的内在化要求将产权界定给私人;市场能有效运行的唯一条件是:追求财富最大化的个人主体是自由的,能对激励作出反应,并能以他们个人的自我利益管理有价值的财产。有人据此提出私有化是我国目前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果真如此吗?本文就此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士梅 《江汉论坛》2006,(12):16-19
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多维建设与发展。本文以制度与制度变迁为切入点,从其对构建经济和谐的理论、实践、现代意义角度出发,分析制度与制度变迁对构建经济和谐的重要意义,并阐明当前我国在构建经济和谐过程中对制度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的道德建设杨建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确实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泛滥成灾;见利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注重和讲究群体精神,有人将其概括为“德治”社会,乃切中本质之的见;人们总习惯誉中国为“礼义之邦”,以道德相对中国社会不可替代的整合功能察之,此一冠戴确不虚妄。人乃社会动物,易言之,人是只有在人群整体中方能生存的动物。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①社会道德出自维系人群整体存在的客观需要,从人类诞生之日起,道德便应运而生,协调人类最基本的饮食男女关系是道德的原始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巾场经济条件卜的道德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很多,笔者就其中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谈谈看法。(一)我们今天探讨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总的前提和背景下进行的。按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道德是人类物质生活活动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以,道德是与一定的社会基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定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组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建立与自己的社会经济项础相适应的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即所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  相似文献   

19.
周怀红 《学术论坛》2005,1(9):120-123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道德秩序有其存在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从一定的生产交换方式中衍生出来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原有的道德秩序本身必将受到挑战。因此,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秩序建设,就必须涉及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客观必要性以及理论认知问题,这是与道德秩序建设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有效运作范围的变迁周年洋市场经济的建立导致了社会道德状况的巨大变化,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评价这一事实,理论界却存在着截然对立的意见:肯定者誉之为“道德爬坡”,否定者则毁之为“道德滑坡”。但无论是毁是誉,却都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前提,那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