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经典判例Campbell v.Acuff-Rose Music(1994),从美国著作权法§107的四项因素出发,为各级法院如何处理<漂亮女人>这样的戏仿作品的合理使用抗辩,提供了一个详尽的经典的分析框架.胡戈的视频作品<馒头血案>是否侵犯电影<无极>的著作权,中国现有著作权法难以裁判.而美国合理使用理论、"漂亮女人"案的判决,以及著作权制度的基本宗旨,为我们处理戏仿作品的合理性问题,提供了关键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一改以往"才子佳人"文学多"郎才女貌"婚配的旧模式,尤其是从主题思想和表现内容上入手,在打破佳人只能去"配"才子的婚爱戏剧模式的同时,诉诸了自己崭新的审美理想,并灌注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忠贞互爱、健康(伦理)人格的新型婚姻性爱观,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理想,从而彰显出<西厢记>与其它"才子佳人"戏剧的非同凡响之魅力.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这类题材的诗歌大多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深受现代读者的喜爱.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不但可以领略到婚姻爱情中的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而且通过这些表象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使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何良苏 《南方论刊》2004,(11):3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对我国行政制度产生深刻影响的法律,它为构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正确认识行政许可的性质,有效发挥行政许可的功能,针对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行政许可法〉是对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也是对行政法治建设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5.
吴瑞霞 《江汉论坛》2001,(10):87-89
本文认为<红楼梦>通过对以血缘婚姻为纽带,以家族利益为轴心的宗法制大家族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民族生存方式的悲剧体验.  相似文献   

6.
论公司合并之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合并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我国现行<公司法>中规定了公司合并制度,但很不完善.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司合并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司法>的修改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女子一直受封建礼教和传统的束缚,只有顺从,不能反抗.直到今天,有些女子尚未彻底摆脱这一桎梏.问世于清初的<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则与之不同,她们敢于反抗,敢于冲破传统,她们的意识中有某种全新的内容,具有跨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丁国 《社会科学论坛》2006,19(10):180-184
北宋著名的经学家孙奭,奉诏校勘<孟子>一书,并为之正义.与以往的章句之学不同,孙奭正义<孟子>,疏于名物制度解说,注重经学大义.朱熹等认为,该正义不似疏,没有解出名物制度,只是围绕赵岐之说,语气敷衍,如乡塾讲章;<宋史·邢昺传>和<涑水记闻>所记邢昺与孙奭等校勘的书籍中没有关于孙奭做正义的记载;正义所引用的一些典故,所注的出处有误.并以此为由,断定<孟子>一书中的正义非孙奭作.笔者根据<宋会要辑稿>和其他的一些文献资料的记载,认为孙奭确曾正义<孟子>.  相似文献   

9.
两大法系基于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司法实践创设了风格迥异的代理制度理论体系.本文用历史、比较和概念分析的方法,围绕"等同论"、"区别论"两大理论的价值取向,对两大法系代理制度、<国际货物销售公约>以及我国<合同法>中的代理制度作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中国民法典制定中应采取的立法范式.  相似文献   

10.
管理心理学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非机动车、行人损害采用无过错责任,并且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这些规定充分保障了对受害人的及时救济,并促进机动车驾驶人注意义务的履行.正确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并尽快建立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才能使法律体现的人文关怀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所谓内涵性婚姻与功利性婚姻是根据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经济背景所缔结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婚姻。内涵性婚姻以爱情为基础,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功利性婚姻以现实的需要或利益为选择,认为只有建立在实际需要上的婚姻才更具稳定性,也更具道德性。从理论上分析,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但舆论似乎更偏向内涵性婚姻,并对功利性婚姻持批判态度。但从伦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婚姻问题,我们应当超越内涵性婚姻与功利性婚姻的对立,建构起一种新的以价值认同为基础的婚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析黎族婚恋观与婚恋行为特点,以及婚姻成立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信用是人类婚姻关系内蕴的伦理要求及其得以维系的道德资本。婚姻的法律信用、道德信用和心理信用是婚姻质量不同程度的标示。婚姻二维性的博弈所形成的张力,使婚姻呈现出不同的信任状态。功利型婚姻信任具有脆弱性和易变性,认知型婚姻信任对婚变具有一定的抗震性,信念型婚姻信任能够降低婚变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自由离婚的立法理念及其婚姻法修改操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行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和法学界所一致认同的“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质疑,并指出只有“有无和好可能”才是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的唯一标准,确认“有无和好可能”的应是婚姻当事人尤其是原告方而并非为法官。本文还对婚姻法修改中的离婚法定理由及其防止随意离婚、保障无过失方和子女权益的立法操作化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准婚姻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婚姻关系是现代社会两性结合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未婚男女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的两性结合关系的事实状态.它不仅涉及准婚姻关系当事人自身的利益,而且涉及他们的子女、近亲属等一系列亲属法和财产法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简单地予以否定并不妥当,只有从法律上承认准婚姻关系,规定其产生的法律后果以及发生纠纷后的处置规则,才能因势利导,顺应形势,建设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7.
葛亮 《河北学刊》2004,24(5):99-104
在汉代,所谓的民族"和亲",是指有仇怨、相互战争的民族,彼此商定,捐弃仇怨,消弭战争,进而缔结和平亲近的民族关系.因此,在和平时期的西汉竟宁元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本是巩固、强化汉与匈奴的政治整合,而并非什么民族"和亲",因为汉代史籍中从未出现过"昭君和亲说".然而,随着"和亲"词义在北朝隋唐之际的衍增,民族"和亲"与跨民族的"政治联姻"叠为一体,于是,王昭君出嫁就被唐代的学者引申联想为是一次民族"和亲",从而世代流传,延续至今,遂成定论.事实上,"昭君和亲说"既无助于阐明王昭君嫁呼韩邪单于的真正历史意义,又会导致人们在释读汉代史料时思维混乱.研究汉代历史,应该摒弃"昭君和亲说".  相似文献   

18.
与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相反,赘婚是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并在古代社会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试图对赘婚的法律沿革作一考察,以期对这一制度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别与招赘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招赘婚姻是古老婚俗,也是非正统的婚姻模式,具有女娶男嫁、夫从妇居的特点。中国古代招赘婚姻的存在,其本质原因是宗法制度的要求和传宗接代的考量,社会性别视角是男尊女卑、男权至上。中国当代招赘婚姻的产生,其原因是多侧面的,既有经济、法律因素,又有婚姻观念和婚姻价值因素,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习俗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今,招赘婚姻已显示出性别平等、民主协商、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特质,是性别平等的生育观和养老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杨慧 《兰州学刊》2007,(3):19-23
圣婚仪式贯穿在人类文明史的各个阶段,从古代宗教对女神的崇拜到天主教对圣母的崇拜,这种仪式的象征性构成了宗教本身.圣婚中"处女生子"和"童贞受孕"的现象蕴涵着重重深意:从"处女"和"贞洁"的概念界定到"圣子"的出生,从象征赖以产生的肉体经验到象征被高度抽象后的心里体验,"圣婚仪式"体现了一种灵肉结合的爱,它不但完成了从肉体到精神的提升而且不曾失却生命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