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姆雷特代表怀疑与分析,堂吉诃德代表信仰与理想,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表现着知识分子精神气质最基本的特性。这两个文学形象在跨出英国和西班牙向东流传过程中,在不同的地域接受语境下不断进行跨文化的重写。在德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表现为在行动中困惑;在俄国表现为语言与行动脱节;旧中国由于巨大的忍从传统,知识分子怀疑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趋于反向重写。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小说家奈保尔是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和命运的关注也成为其作品的一个显著特色。作品《河湾》(A Bend in the River)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论文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萨义德和葛兰西的知识分子论出发,通过剖析小说中不同类型知识分子人物形象,深刻感知奈保尔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英国戏剧家约翰·奥斯本的剧本《愤怒的回顾》堪称"愤怒的青年"经典之作。作为当代英国戏剧中第一个非中产阶级的"反英雄",主人公吉米其实是个具有多重身份的小人物。他是矛盾的下层知识分子,是愤怒的小人物,更是迷失的年轻一代的代表。约翰·奥斯本通过这个反英雄的小人物让下层知识青年有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吉米的多重身份使得这一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借助这一人物为观众勾勒了出了一幅真实的英国下层青年的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4.
菲利普·拉金作为战后英国优秀诗人,其诗歌常常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道出发生在平凡人身上的平凡事。《去教堂》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去教堂》讲述了一位普通人进入一座废弃教堂的所思所想,折射出战后英国诗人和读者崇尚平凡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戴维·洛奇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与西方历史和文学中的小丑具有某种内在的相似性,校园知识分子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小丑。在英国,知识分子无论在现实还是文学作品中都成为小丑和被嘲讽的对象,这种局面的形成既与英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相关,也和当代英国的社会现实、学界现状,特别是学界的知识分子批评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两个剑桥之争”的由来和实质 J·M·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以下简称《通论》)于1936年出版后,四十多年来,他的门徒们纷纷对就业理论和政策进行解释、补充和修订,企图加以发展.后凯恩斯学派①发展到今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支派:一是以美国P·A·萨缪尔森、J·托宾和R·索罗等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一是以英国J·罗宾逊、N·卡尔多、P·斯  相似文献   

7.
移民问题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社会问题之一。英国官方针对移民提出的“英国归属”认同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萨尔曼·拉什迪与莫尼卡·阿里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发表的作品《撒旦诗篇》、《砖巷》中,对穆斯林移民寻求文化归属的经历进行了书写。两位作家从移民族群的角度出发,对官方三种“英国归属”认同模式中存在的“排斥”逻辑和“强制同化”逻辑展开批评,以他们为代表的英国族裔文学开拓了建构以文化多样性为特征的英国民族认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近现代文化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形成的 ,西方强势文化的撞击 ,使中国的封建文化体系逐渐解体 ;封建官僚集团里改良派和保守派的斗争 ,逐渐确立了“中体西用”的近代文化思想 ,在改良派受到压制的时候 ,以孙中山为旗帜的在野知识分子的革命派就发展起来了 ,民主、共和的文化思想 ,是中国划时代的文化思想。五四产生了中国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 ,现代文化就从五四开始。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又分化出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马列主义的革命文化 ,以胡适为首的学院派文化和以鲁迅为代表的社会派文化 ,这三派文化都源于科学和民主的现代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9.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笔下典型的知识分子代表,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矛盾、困惑和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人道主义的危机。本文旨在透视赫索格寻求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分析小说中反映的异化主题。  相似文献   

10.
英国当代女作家A.S.拜厄特在小说《大闪蝶·尤金尼亚》中再现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国教信仰体系对各阶层知识分子智识发展和自我界定的压制和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僵化的宗教教义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引发了他们的信仰危机,将他们推向精神和事业的伦理选择困境;另一方面是神学家们以博爱之名美化了权力阶层的统治,掩盖了维多利亚盛世下贵族自身的堕落和罪恶。拜厄特借信仰书写强调宗教信仰冲突与反思对知识分子来说并不是灾难,而是一个以知识探索的开放世界取代神学封闭世界的重大机遇。从知识分子信仰危机的视角研究这部小说有助于研究拜厄特的宗教观、政治观及文学创作观,也是了解19世纪60年代英国社会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英年早逝”是一批人,城市有,农村也有;知识分子有,工人中也有;运动员中有,各条战线、各个行业都如此。但是知识分子队伍中“英年早逝”现象更为严重一些,张广厚、施光南、路遥、邹志安、罗健夫、蒋筑英等,只是知识分子队伍中几个典型代表。根据去年有关单位调查提供的数据表明:知识分子人均寿命仅为58.58岁,低于全国人均寿命11个百分  相似文献   

12.
"疯子·女神·城里人"是贾平凹乡土小说中所开创的一种独特模式。寄寓着乡土之美、传统文化的女神,在代表乡村非理性、丑陋一面的疯子和"农裔城籍"的城里人之间进行的选择,也是现代社会中以贾平凹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面对城乡所进行的自觉的价值选择——抛弃乡土、入赘城市。这一选择所面临的直接后果便是无根和失落。这不仅是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乡土和文化本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欧美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公务员制度建立以后,尽管西方国家解决了选官中“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把住了公务员“入口”这一关键的环节。但是,如何科学地对公务员进行分类管理,仍然是当时西方国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实践,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两种具有典型类型特征的分类制度:即以英国为代表的“品位分类”制度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职位分类”制度。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以法国为代表的将“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结合起来的第三种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作为晚清最早以个人身份访问英国的近代知识分子,王韬在三年的时间内详细考察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英国形成了相当全面的认识,在游记<漫游随录>中塑造了一个真实可感的英国形象.可以说,王韬对英国的认识代表了当时国人对英国认识的最高水平.基于近二十年与英国传教士合作译书的独特经历,他深深意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正因为如此,在他笔下,英国被有意无意地美化成为一个理想国,其目的自然是为近代中国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在E·M福斯特小说<印度之行>展示的后殖民时期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下,本文着重分析了以阿齐兹为代表的被边缘化的殖民地知识分子在异质文化冲突中文身份的嬗变与重构,阐述了现代启蒙思想对殖民地被殖民主体的民族意识的唤醒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思想文化主要创造者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引领时代步伐先锋者的角色",李大钊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由传统的"士"转化成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从"自由漂浮者"转变为"民众的先驱者"的思想历程,他对知识分子社会身份的思考、定位与前途道路的选择,在一代知识分子中,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郭沫若等为代表的创造社同人是典型的现代流浪型知识分子。他们始终自居于边缘的位置,以自身的才华审视抨击既有的一切,是既定秩序的扰乱者,新话语空间的开辟者。创造社的发展历程从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现代流浪型知识分子被规训的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运动造就了知识分子的几类典型。周扬同志可以算是某一类典型的代表。多角度剖析他探望病中胡风时的一言一行的"玄机"(中性词),揭示其多重蕴涵,可以收到典型剖视、以小见大之效,深入体认知识分子心灵的极其复杂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寻找民族的精魂──读张炜的《柏慧》、《家族》葛福庆鲁迅曾称赞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位残酷的天才,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最为精当的概括。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站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至高点上,在...  相似文献   

20.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名作<呼啸山庄>通过描述两代人爱恨情仇交织的复杂情感世界,深刻地探索了人性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展现了第一代以希斯克厉夫为代表,第二代以小哈顿与小凯瑟琳为代表的主要人物所经历的人性丧失与回归的过程,抨击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对人性的摧残,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终将回归的坚定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