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孤味》通过一个家庭三代人之间的情感冲突,揭示中西伦理观念碰撞与融合。电影从式微父权入手,塑造父位缺席下的家庭女性群像,以家庭成员之间的体谅和解,展示了中西伦理对话与和谐共融的可能。在角色塑造上,影片弱化了男性角色,以反传统的母亲形象强调女性主体地位的回归,为女性演绎自我创造一个更广阔的舞台空间。在中西家庭文化不断相互浸润的当下,展现传统“家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2.
李建中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撰文《神女与寡妇———对魏晋文学中两类女性形象的文化审视》指出,魏晋文学中,以“神女”和“寡妇”名篇的赋有近20篇。对于以男性为主体的魏晋诗人来说,美艳而欢愉的神女与孤寂而悲伤的寡妇,并未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正在觉醒的女性意识。魏晋时期无论是美艳的少女还是新寡的嫠妇,并非全是恪守礼教而甘作男性或艳羡或哀怜的对象,而常常能够大胆、主动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当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意识已经随着汉魏之际的文化转型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魏晋文学的“神女”…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女解放文学是伴随着“五四”个性解放大潮,作为一支先锋队伍、主力队伍而出现的。几千年来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妇女,受压迫最深,因而也就最迫切地需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解放”。翻开“五四”作品,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小说的主人公或戏剧的主角往往由女性担任,对这批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对她们告别旧我的决绝与勇毅,奔向新我的真诚与坦率,“五四”作家们毫不吝啬地投注了满腔的热情,“五四”文学也因此出现了真正具有独立人格和现代个性意识的妇女形象。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这种独立人格和现代个性…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与现代文学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与(红楼梦》有着深刻的渊源,它的成长、成熟除了受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外,还不能忽视《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本文认为《红楼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追求自由的个性解放精神等方面有着原型和范式的作用,是中国现代文学能走向辉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代欧洲文学史上曾出现了一系列反抗黑暗社会,要求个性解放、独立自主的新人,其中不乏妇女新人的形象。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中的安娜和挪威戏剧家易卜生(1828—1906)的《玩偶之家》(1879)中的娜拉都是这些新人形象中的典型。作为同时代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笔下的爱情题材,和以往作品中所表现的有很大的不同:那些被明末佳人才子小说所唱滥了的文君、相如、莺莺等等翻版东西,不但人物只不过是为了点缀铺衍故事的木偶,而最终也无非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那套“瞒”和“骗”的文学;而《聊斋》中却是更自觉的来刻划那些要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即使是狐、妖、鬼、仙的幻化。因为作者赋予这些女性有着强烈的性格,她们所追求的是真挚的爱情和幸福的夫妇生活,而不是什么渴望遇到才子、名士以及最后功名利禄的愿望。如《伍秋月》中的伍秋月和王  相似文献   

7.
家庭伦理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重要类型,该类型电视剧中一般主要有父亲、丈夫、儿子和情人等四种男性角色。通过对大量家庭伦理剧电视文本中四种男性角色的分析,说明家庭伦理剧通过家庭叙事强化迷人的父权制,鼓励电视观众发挥已有的性属成见建构男性气质的刻板印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角色逐渐获得反叛的解放形象,男性气质新的意义逐渐被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8.
《1984》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审视《1984》,其女性角色之形象特征从两个方面被构建:首先,在小说中被以老大哥为代表的现代极权主义构建;其次,男性叙事者本着男性中心思想预设了这些女性的形象特征。《1984》中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被双重塑造的处境。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分旦本和末本,以女性角色主唱的为旦本。旦本杂剧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作为封建贞节观最为关注的人群——寡妇,在旦本元杂剧中仅有《感天动地窦娥冤》、《望江亭中秋切鱼会》两部作品。从数字上虽较单薄,但两部作品却较全面地反映了元代贞节观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世人塑造了性格各并,仪态万千并充满个性色彩的女性形象。其中的贤德类女性形象集中反映了女性在纲常伦理中的孝道,贤淑,持家等德行,本文从《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人物乔女的性格特点入手,深刻阐述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并从传统的观念出发去衡量女性的人生价值,表现了对伦理传统的回归,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严谨的儒家家庭伦理因其封建专制性而遭到新文化的抨击.在这种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女作家以个体本位和个性意识为基础,站在女性立场上观照儒家家庭伦理文化.她们通过大量家庭矛盾的揭示和女性悲剧的描写,对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的弊端进行了较为理性的价值批判,为女性摆脱旧家庭的禁锢从而获得"人"的自主意识,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诸因素的制约,在新时期山东作家的创作中,农村题材占有重要地位。从王润滋的《卖蟹》始,在十余年的创作中,山东作家塑造了大批具有个性的农民形象,象“老木匠”(《鲁班的子孙》)、隋见素、隋抱朴(《古船》)、李芒(《秋天的愤怒》)、野兰子《(皮狐子路)》、天良(《天良》)、水仙嫂(《洞天》)等。这些形象都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社会意义。细加分析,在王润滋、左建明、矫健、张炜、毕四海、侯贺林等作家笔下,妇女又多为主要描写对象,其中寡妇形象的多向塑造又尤为突出。表现出一个作家群创作上一种非自觉的审美认同:较擅长于对女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上海沦陷时期颇受市民欢迎的《万象》杂志,在对新文学的吸收、反思和现代市民精神的汲取中,从夫妻私人空间、感情交流角度透视婚姻,直面婚姻的现代矛盾;对“小儿女”恋爱心理、畸情恋爱给以现代揭示;对女性,较多地强调女性家庭功能而缺乏女性意识,但在时代大潮冲刷下表现了不少体现革命性的女性形象,又从现代市民立场出发,发掘到舞女、影星一类职业本身的都市现代性质。《万象》代表了四十年代海派文学由洋场社会延伸到每个家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苏童的“妇女系列”是以《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为代表的专门描写女性的小说。在这些小说里,他塑造了形象、个性不一的女性。从这些女性形象里面,可以看到男性作家视角下对于女性角色的理解和描写的创新。但同时,也可以看出男性作家对于女性解读的局限和误解。  相似文献   

15.
<正> 长子(或长子替代物),是中国现代文学尤其家庭文学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形象,譬如《家》中的觉新,《四世同堂》中的瑞室,《财主的儿女们》中的蒋蔚祖,《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前夕》中的黄静宜.这些产生于不同时期的长子形象,基本构成了一个长子形象系列.他们在作品中都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其思想性格内涵以及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处境乃至应对表现也显示出大致相同的特点.他们以其独特的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代是一个启蒙与救亡并存的时代,因此,作为现代文学发轫的五四文学,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社会解放就成为其基本主题。丁玲是五四运动落潮期成长起来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女作家。她沐浴着五四运动的光辉,浸染着五四文学的精魄,她对五四文学精神有继承也有发展。文章将从个性解放、女性解放与社会解放三个方面来论述丁玲创作对五四文学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红字》作为纳撒尼尔·霍桑以清教为背景的代表作,被许多人认为是其男女平等思想的反映,也有人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霍桑的女权意识。本文从霍桑的家庭背景和这部作品中的几位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小说中女性“天使”形象和恶女形象,切入备受争论的《红字》女性主义问题。本文旨在从现代女性主义的视野下,审视这些女性形象隐含的意蕴,即...  相似文献   

18.
叛逆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组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出生于封建家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洗礼,具有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在时代的感召下,最终冲出封建家庭,走入社会,成为旧家族的逆子、新时代的开创者.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各个时期的叛逆者共性之中又有个性,本文选取20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代表作品《伤逝》、《家》、《财主底儿女们》中描写的叛逆者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此类形象出现的原因,三个时期形象的差异与原因,启发人们深入思考此类形象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庐隐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和塑造悲剧女性群体形象的代表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大大的一笔。本文较具体地论述并指出庐隐小说集中反映了当时的一代知识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体人生价值的过程中 ,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苦闷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饱蘸爱与尊重的笔墨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活、性格丰满的红楼丫鬟,中国艺术画廊中第一次大规模地出现了拥有独立生命个体的下层女性形象。古代小说戏曲中上千年各具特色的丫鬟形象的积淀,明清时期尊重人权、解放个性的人文思潮的影响,加之曹雪芹本人以"实录其事"的手法为闺阁昭传的创作思想共同促成了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丫鬟群像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