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杏佛是近代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中间"知识精英。受时代精神与西方思想文化的激荡,其救国思想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杨杏佛救国思想主要具有稳定性、体系性与实践性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中,各个时期都有重要人物关注教育救国问题,为发展教育做出努力。过去人们一般赞扬革命救国,对教育救国的作用评价不足。中近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的关系对近代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都是中国走向近代化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对教育救国持完全否定态度是片面的;文章概述了我国近代教育救国主张的历史发展并加以辩析;指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长效性事业,虽然在某些特定时期救不了国,但它通过培养人才而"兴国"、"强国"的作用却是不能低估的。因此,近代教育救国论基本上是与历史潮流发展相合的。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近代"兴女学"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兴女学"思潮是近代社会思潮中的闪亮之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源于近代民族危机的刺激,救国图存的需要以及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和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它的内容包括贤妻良母主义、男女平等和塑造女性健全的人格等等."兴女学"思潮为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虬的教育救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虬是我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言人之一,其教育救国思想具有时代的先进性。他的开民智、改革科举教育、加强医学教育和商业教育四个方面的主张,显示出其教育救国思想的时代性、先进性,以及在当时所做的思想先导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是晚清最有影响的督抚之一,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曾国藩的科学救国思想是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广泛招揽科技人才、积极筹划派遣留学生、组织翻译西方书籍等措施来实现的。曾国藩积极践行"科学救国"思想,倡导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不仅增强了清王朝的军事与财政实力,延长了清王朝寿命,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西方科技,逐渐放弃了走科举仕途的道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种转变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程绍珍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著名的实业家,又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大声疾呼:“忧国者以为救国之策,莫急于教育”。并且把他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为开创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教育救国...  相似文献   

8.
体育救国是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史的主题;从严复、康有为到孙中山、黄兴,从陈独秀、鲁迅到徐一冰、张伯苓,无论是政治家、革命军、思想家,还是教育家、体育思想家,都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大力予以宣扬、鼓动。体育救国思想在长达百年的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因历史时期不同,思想主体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体育救国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史的主题,有其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原因。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科技事业提倡者和科学思想启蒙者.维新运动期间,他系统阐述了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明确提出兴学育人、开局译书、广派游学、奖励工艺创新、鼓励科学发明等引进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主张.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进一步提出物质救国论,认为救国至急之方,"惟在物质一事";并号召开办实业学校、博物馆、型图馆,进行科学启蒙.康有为还率先使用了"科学"一词,且最早介绍和运用了近代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救国思想发端于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尽管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单纯依靠发展教育来救国是抓错了根本,不可能达到救国的目的,但是教育救国思想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教育救国论者的教育实践推动了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建立;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仍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对教育功能的肯定乃至夸大对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毕其后半生的精力身体力行,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就实业而言,创立了以纺织企业为核心,有几十个企业组成的大生资本集团,资金高达二千多万元之巨,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当时最大的一个民营企业集团;就教育而论,在张謇的倡导和带领  相似文献   

12.
盛宣怀教育思想及实践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推行洋务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实业教育"和"教育救国"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体西用"的方针指导下,他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另一方面又大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教育制度,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为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薛福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其"工商立国"思想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之一,包括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其思想重商、务实,在重商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务实可行的救国方案,充分显示了薛福成理论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认识近代社会"科学救国"这一进步思想和社会活动,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其产生、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索,认为它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5.
范旭东实业救国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旭东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他的实业救国实践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我国化学工业的基础.他在兴办企业过程中所体现的坚持独立,抵御外国资本的渗透和控制,集生产、研究和培训为一体以及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企业工作环境等思想特点,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马君武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革命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也是南社中对革命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诗人。马君武一生致力于革命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诗歌创作数量有限,但他的诗实践了自己“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的创作宗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应为近代文学研究所忽视。  相似文献   

17.
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以工商立国、振兴实业为主要内容,达发展国民经济、谋求国家富强之目的。知识界为实业救国活动的积极参与力量,或著文立说探索思辨,主张引进近代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生产和经营方式,宣扬实业为立国之根本,给实业振兴大造舆论;或投身创办和参加实业学会,开办公司,投资矿产等具体实业实践。近代知识界的实业救国活动与实业界相呼应,已非古代社会垦荒和奖励耕织等恢复与发展经济措施的复现,而是改变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关系,追求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8.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在中国从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换的转型期 ,容闳投身于救国图强运动中 ,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教育 ,有着超越时代的独到见解和实践活动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想的早期阐发者和绵延至今的中国留学运动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9.
农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高等农学学科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活跃着一个由归国农学留学生构成的农学教师群体.20世纪初,苏、浙、粤等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青年胸怀"教育救国"、"农业救国"志向,负笈越洋来到日本及法国的高等农业院校学习蚕桑、农艺、园艺等农学课程.自1909年起,留学潮逐渐转向美国,更多的青年学生奔赴康奈尔大学等高等院校攻读农学相关学科,并获取了各种学位.从20世纪10年代中后期起,他们陆续归国,加人到围内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科研队伍行列.他们把西方现代大学理念和高等农学学科体系导人中国,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改造,通过建立"教学、研究、推广"三合一模式,探讨教学理论、编写新教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组织学术团体、创设学术期刊等,为我国近代高等农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终身致力于教育救国事业。1906年,他应安徽巡抚诚勋和学界名流姚永概的极力邀请,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并协助创建省师范学堂,对安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安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