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化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居住生活模式。文章对英国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的过程中的人类集约式居住行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从城市人口集聚、城市社会制度、城市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形态发展的视角对集约式居在行为、空间、公共住宅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居住行为的角度研究西方工业化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于审视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雾霾天气的频发与我国传统粗放型的城市化方式紧密相关。城市空间规模化扩张中的建筑污染、工业型城市化产生大量的污染、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的"生活效应"、滞后的城市治理体系都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快推进集约型的城市化道路、构建多途径的城市化道路、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政府科学治理城市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表示,我国征地制度的最大弊端,就是农地城镇化过程中,造成农民城市化进程滞后,造成大量"伪城市化"的农民。现在进行人口统计,居住半年以上即按城市人口统计,事实上没有享受市民待遇。(2011年11月23日《京华时报》)撤村改社区,农民"被上楼"。眼下,许多地方热衷于消灭农村,整理土地,大力推行所谓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但在“推拉”机制上形成共识。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相异,而其相同点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5.
经济城市化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推动人类经济活动向城市集中的过程。经济城市化包括产业非农化和非农产业集中化两个客观过程。经济城市化是微观经济主体之一的企业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镇江城市化过程的同时 ,对镇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规模、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城市特色、生态环境、市民素质、城市管理、城镇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从表象上来看是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体现的是城市化的数量特征。从实质上来看则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市文化和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体现的是城市化的质量特征。人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其全面发展始终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和持久动力,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理念应贯穿城市化进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定义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对"城市化"概念有多种理解。作为动词,城市化应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与"城市化"相关的几个概念主要有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小城镇化、逆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即1978-1984年的农村体制改革阶段;二是持续发展阶段,即1984-1992年城市体制改革阶段;三是稳定高速发展阶段,即1992年以后至今,以原有城市的建设和功能完善为主,当代中国城市化稳定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城市化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要缓解这些矛盾从根本上说需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城市发展。首先需要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增强经济实力、扩大城市就业、服务城市居民、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继续深化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改革,为人口与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充分就业创造环境。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阐述我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策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简论城市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状况,可将其分为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随着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化现象.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总结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并不是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兴起而出现的社会变革现象,而是都市文明发展演变的伴生物,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城市化是从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和以市镇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两个层面展开的。在发展形态方面,经历了汉唐时期的"内聚型"城市化、宋元时期的"城乡并举型"城市化、明清时期的"市镇主导型"城市化和近代"城市主导型"城市化的演进过程,从中呈现出城、镇二元的城市化结构和城乡分离的城市化道路。就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而言,关键在于城市文明的发展与完善、城镇体系发展和完善、农村文明的调整和社会改造三个方面。尤其是农村社会的改造,更是中国城市化最为独特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运动发轫于晚清,经过百余年的艰苦建设和曲折发展,至20世纪末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经济活动的推动作用最大。在20世纪前期,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商业贸易的发展,到了20世纪中后期,城市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工业化的推动。伴随城市化进程,20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日益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城市有机体的形成和城市功能的复合化。  相似文献   

13.
巴西是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当高.它的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属于过度城市化模式.在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如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城市贫困等问题.相比之下,中国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属于滞后型城市化模式.纵观巴西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城乡统筹,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走生态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化定义的嬗变与分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城市化的定义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梳理和评论,并概括比较了众多学者对乡村城市化的论述。文章认为,学术界对城市化的界定大致经历了从传统型定义到现代型定义,再发展到后现代型定义的过程。这一嬗变反映了人们从关注经济的发展到重视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文明变迁,从强调城区的集中建设到主张都市带的协调发展,从强调城市工业文明取代乡村农业文明到主张城乡文明相融合等等的思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地域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实用、简捷等原则建立了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以湖北省为例,对其36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0-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考虑异质性的门限回归模型,从人口城市化、城市化生活方式和城市化形态三个方面研究了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城市化中,人均实际GDP小于18561元的低收入组城市人口规模与碳排放的关系呈现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形状,拐点是城市人口比重为44. 6723%。大于22721元的高收入组城市人口密度对碳排放的弹性最大,系数为0. 2325。城市化生活方式中,家用汽车弹性系数是大于23186元的高收入组最大,系数为0. 1930。白色家电弹性系数是小于16441元的低收入组最大,系数为3. 5887。城市化形态中,城区建成区面积弹性系数是大于23659元的高收入组最大,系数为0. 9580。人均公共交通车辆弹性系数为0. 1652。而介于20536元和23659元的中收入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碳排放弹性系数为-0. 7506。  相似文献   

17.
老树 《老友》2013,(5):10-12
"啃老族"调查《广州日报》2012年3月12日发表的文章《我国六成家庭存在啃老,三成青年靠父母供养》说,调查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啃老族"的与日俱增并迅速扩大表明,它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化成社会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啃老"现象在部分城市比较突出,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他解释说,城市独生子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城市化定义偏重于量的表征而忽视城市化的质的规定,城市化应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聚和城市文明向农村的扩散的互动过程.文章探讨"城镇化"与"都市化"、"逆城市化"与"超城市化"、"城市病"与城市管理等问题,提出中国城市化的"相对集中"和"适度分散"相结合、大都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道路与"后建设"的战略视角.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原有的土地储备无法满足高涨的空间扩张需求,“城郊”改造成为了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土地来源。土地的征收使大量的城郊农民被动地从农村进入城市,其原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并由此催生了“失地农民”群体的出现。“土地的城市化”并未必然产生预期的“农民市民化”,新的“二元”结构真实地存在于城市社会之中,并衍生出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兰州市城郊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研究,试图描述出其被城市化改变的人生,关注其生存状况,进而对当前的社会政策进行反思,引导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再造,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1844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城市发展给城市和农村带来的巨大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城市的空间隔离、人口增多、留守儿童、城乡矛盾、人与人关系冷漠等等问题,这些对于当今分析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问题依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当代价值。城市发展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城市的界限、功能和城市的权利。城市发展不应只是经济的发展,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适宜人居住、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