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  冬梅 《华人时刊》2009,(3):38-40
三毛一生中最大的梦想,是让男友为她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里种玫瑰。因为无法实现,她只好将这个美丽的梦"种"进小说里。这个浪漫创意,曾将无数女孩感动得泪眼朦胧。今天一位河南小伙将它变成了现实,不仅在新疆大沙漠里种出玫瑰花赢得女友芳心,还收获了300多万元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在写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而且她的思想也很前卫。她的著名散文《自己的一间屋》堪称女性主义宣言书,在作者眼里,"房间"是女性的"圣所",拥有自己的一间屋,意味着女性拥有一定的自由,这样,女性才能获得身体和心灵的自由,才有安全感,也才有可能学习和创作。这种观点在她的小说中也有所展现,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很多时候对"房间"充满眷恋,把它看成是"圣所"。  相似文献   

3.
三毛一生最大的梦想,是让男友为她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里种玫瑰。因为无法实现,她只好将这个美丽的梦"种"进小说里。这个曾将无数女孩感动得泪眼婆娑的浪漫创意,今天在一名小伙子手里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4.
关于赛珍珠非小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君伟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学者已经在赛珍珠非小说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从而促成了赛珍珠研究"从小说到非小说"的转向.但是,我们亟须加强对其非小说的研究,因为赛珍珠的这类作品非常丰富,而且它们更直接地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异质文化差异共存和互相尊敬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影响极大,她的小说以新的内心话语和独特的结构形式宣告了崭新的小说美学原则的确立.在小说技法上,她纯熟地运用绘画的"构图艺术"、宏观的透视方法、主导的象征意象来丰富小说艺术的表现功能;她通过"内心独白"和"诗化小说"来展现人物心灵,刻画人物形象,构筑小说的独特意境,赋予小说美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6.
谭恩美于1989年出版了第一篇小说《喜福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她的中国脸孔和她小说中的中国元素,她被称为是当代杰出的华裔美籍作家。然而,谭恩美却称她是一个"能自由地去享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美国作家。在此从两个方面探讨作为"美国作家"的谭恩美的本土文化意识是如何在她的成名小说中体现出来并影响中国元素的描写。  相似文献   

7.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二战后文坛上有名的哲理小说家,她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自己的哲学观点和伦理思想.从默多克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入手,结合她小说的叙事特点阐明其小说观为理想的小说要保持叙事的"形式"和内容的"偶然"之间的张力,体现人物的偶然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在短篇小说《中国旅行计划》、《美国魂》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中,桑塔格对各种叙事技巧进行了创造性实验。对女性主义叙事学中所区分的"个人型叙事"、"作者型叙事"和"集体型叙事"三种声音的创作和利用是桑塔格在这些短篇小说中最为成功的叙事技巧。通过对这几篇代表性小说叙事风格进行探索性的实验,桑塔格不仅在小说的主题上,也在其叙事上成功地表达了她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她对如何构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关注,她代表的二战后美国青年一代(尤其是女性同胞)及疾病患者(尤其爱滋病患者)集体说话的愿望,以及她作为战后美国女性作家对作者地位和叙事权威的渴求。  相似文献   

9.
艾德娜觉醒了吗--重读美国小说家凯特·肖邦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说文本出发,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将美国19世纪末的小说《觉醒》的女主人公艾德娜置于她当时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探讨她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艾德娜并非当下学者们所说的是新一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相反,她没有觉醒。她的思想言行是不切实际的,是浪漫自私和幼稚可笑的。她的这一切是由她对爱情心存浪漫幻想,对社会现实和社会思潮的"误读"造成的,因而不值得我们颂扬。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勃朗特自传体小说《简·爱》时,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本身,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性格充满矛盾的简·爱。有人说这是小说的失败。但笔者认为,如果从女性写作视阈观看,简·爱性格的多重性、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她的自卑性,甚至她道德的"虚伪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女性的自身特征,而且还帮助作者和简·爱重新建构了她们的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11.
英国女作家奥斯丁一生短暂,只完成了六部小说,这六部小说都以女性婚姻为主题,题材虽然狭小,却反映出奥斯丁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奥斯丁笔下的女性婚姻:以结婚为目标的婚姻,以财产为目的的婚姻,虚伪的金钱婚姻,理想中的婚姻等。奥斯丁的伟大正在于她用小小的婚姻反映了宏大的世界,因为她描写的婚姻不仅折射了当时社会的金钱本质,还寄托着她对女性不平等地位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理想读者     
韩松落 《可乐》2010,(2):77-77
1973年的一天,塔碧莎·斯普鲁斯做家务时,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一部刚写了个开头的小说。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身怀异能,却很善良,也热爱生活,但因为她的相貌、性格,和她那神神道道的妈妈,她始终遭受同学无情的欺凌。  相似文献   

13.
小说家池莉的小说笔调温煦,对笔下的人物充满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式的宽容和理解,但这不妨碍她对假恶丑的东西的无情。本文分析了池莉讽刺方法的独特性。池莉还在其小说中描写了新形势下人们心灵的骚动与欲望的喧嚣。笔者还对池莉的写作理念及写作风格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庐隐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物形象的情感性;题材内容的写实性;小说体式的私秘性.庐隐所塑造的大都是"伤感"型的人物形象,对爱情的追求与失意,对婚姻的恐惧与逃离,构成了女性形象的共同特征.庐隐小说的题材内容带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她的小说平实、自然、真实,拉近了作家与读者的距离.在小说体式上,她善于运用书信、日记等文体,使小说颇具"私人性"和神秘性.给读者造成一种"窥探隐私"的艺术想象氛围和心理阅读空间.  相似文献   

15.
马秋芬早期小说多以边地生活为题材。她热爱这个世界的纯真、质朴,也惋惜这个世界的愚昧、落后。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和浓厚的文化色彩是她的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扩展了小说的思想内涵,"两种语言"的运用更使得她的小说别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袁忠  杨世平 《社区》2013,(6):16-17
"爸、妈:我是因为太想你们才给你们写信的,因为我知道你们在外面打工会很辛苦,我想和别家的小朋友一样,每天放学回到家能看到爸爸妈妈,我会好好学习的……"这是一位名叫刘琼的"留守儿童"眼含泪水写给爸妈的一封信。留守带给她的不仅是亲情的缺失,还导致她  相似文献   

17.
阅读张爱铃的长篇小说<半生缘>,我们几乎可以忽略小说的背景,而将它当做一部当代作品来看.因为作家恪守了小说中最基本的恒定不变的规则,这让她成为不过时的小说家;她在作品中展示的是超越国界和时间的人类的情感世界,因而她的作品又是一部人类的情爱史.从对这部小说的构思、人物、内心描写以及叙述视角等这些小说元素的考察,我们将会找到这部作品魅力长久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沦陷期的上海,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文化想象资源,是她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空间.她对上海的文化想象,是建构在"重新塑造"的都市空间--公馆、内室、公寓、电车、影剧院等等.这些日常生活场景和都市化物质形态,成为小说叙事意义的生产者,参与了故事情节的推动.而香港,在张爱玲的笔下,处处成为上海的"他者"形象,成为上海的必要的对照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正她念书时学习日语,如今在学校里肩负着单证、国际货代、报关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时时挂在嘴边,手机通讯录中可以立马翻出所带第一届"孩子"的号码……八零后的她已执教近十年,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星妈""小星儿",因为她不仅是一位老师,更像一位耐心的母亲,呵护、关心、引导着他们。她是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的李晓星老师,去年获得了宝山区首届"学陶师陶"楷模称号。这些年来,李老师秉承"教育乃快乐之事"的陶行知  相似文献   

20.
聂鑫森作为当代文坛的短篇小说名家,其很多作品因为既富含浓郁的古典美学情调,又体现着新的时代气息和创新倾向而被人们称为"新笔记小说"。在他的小说中,儒家正直自强、仁爱担当的品格与道家飘逸淡薄、通透超脱的思想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富的文史信息与优雅的诗情画意,不仅拓宽了小说文本的视阈,也提高了小说的审美层次。聂氏"新笔记小说"的创作,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与招魂,也是作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且清醒着的知识分子的良知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