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1998年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中央银行根据政府决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基本实现了全年宏观调控的预计目标。1998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表现出间接调控力度加大、利率杠杆利用频繁、及时改变货币政策传导方向、积极配合财政政策等特点,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货币政策——短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巨大,中国也不例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中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复苏的曙光逐渐在中国、欧美国家乃至全球显现。应该看到,金融危机带来的破坏性仍然未能全部消除。理性分析、评判货币政策在中国经济复苏中的效应,为今后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爆发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央银行频频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影响和引导国内经济,应对所产生的国内经济问题.但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一步深入的当今,经济开放越深化,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和削弱就越大.如何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形势与特点,正确选择货币政策加以应对,并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注意处理好相关问题,将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从而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1980年以前采取的发展型货币政策,主要特点是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地扩大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加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第二种,1980年-1995年期间实行了抉择型货币政策,明确地选择了“稳定物价、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第三种,1995年后实施的稳定型货币政策,把币值稳定作为优先目标,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宽松的外部环境。实践证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已显得难度越来越大,或者既…  相似文献   

5.
继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1999年我们仍然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表明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由注重依靠货币政策为主转变为依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且以财政政策为主。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如此强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作用经济生活,是极其罕见的。本文拟就当前正在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作几点剖析。  一、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是在特殊的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连续出手收效甚微,财政政策审时度势,登上前台的。  稍作回顾,还是在1993年,当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方针,我国实施包括四万亿投资、结构性减税、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等在内的一揽子计划,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政策措施究竟会对国内需求产生何种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对中央财政支出增加和结构性减税的实际效果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如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这是个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就货币政策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货币政策的选择取向等问题作如下探讨。一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的主旨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现代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货币经济或信用经济。货币信用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 点。本文以宏观经济为背景,从短期和长期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同动力、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 的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方面,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并从提高政府信誉 、增加货币供给量、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配合角度,提出了提 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到1998年,中央银行连续六次下调银行利率,并采取了一系列其他相应货币政策,以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全面启动经济,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本文试就货币政策绩效问题作些探讨。一、我国货币政策绩效中央银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在实际运行中,总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世界经济的衰退对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为此,中央政府决定在200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可考虑从增发国债、调整税制结构和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入手;同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做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1.
开放经济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每个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实现各自的宏观经济目标的同时,必然会对别国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历来就是国际货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回顾和梳理了目前理论界关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收益研究的理论框架、协调收益产生的来源、增加协调收益的机制设计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评述,认为应该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建立一个能够能用于分析和指导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型,以提高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支持下,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被动和频繁地在外汇市场上直接操作,导致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供给增加,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因此而遭到削弱。本文分析了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认为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可以在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自主性、降低中央银行直接操作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世界经济的衰退对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为此,中央政府决定在200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可考虑从增发国债、调整税制结构和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入手;同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做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王务本货币政策的运用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首先必须确立恰当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对外收支平衡等四个,这些目标之...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我国经济在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我国政府实施了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工具,对于扩大内需战咯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着重分析的是在实施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中,财政政策必须达到的目标和货币政策作用受到的限制,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搭配。一、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目标依性质而论,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充需求型财政政策和扩充供给型财政政策两种。前者是通过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倾向从而扩充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后者是通过…  相似文献   

16.
面对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以往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所制定的政策文件都十分快速、及时。二是政策制定既有机构的权威性,也有联合的权威性。三是制定出台的绝大部分都是经济政策文件,个别是其他问题。四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双转向。五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体现了“多个结合”:短期效应和长远利益相结合;调控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刺激经济和经济转型相结合;着眼国内和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相结合;增强信心和赢得民心相结合;应对风险与抢抓机遇相结合;稳定出口与扩大内需相结合等。中国政府的一揽子刺激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对拯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是对全球增长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若一国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则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失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1 990~ 1 992年促进经济回升时期的货币政策引发了 1 993年的经济过热 ;1 993~ 1 996年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成功地治理了通货膨胀 ,但出现了经济萎缩的迹象 ;1 997年至今 ,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没有从根本上改善通货紧缩的状况。文章通过对 1 990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整体评价 ,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与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针对经济增速减缓、需求不旺、通货紧缩的情况,国家采取了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金融政策,连续几次降低利率、增发国债用于扩大国家基础建设投资、出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中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等,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使我国经济重新恢复升势,去年达到了 8%的年增长率。按照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仍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适当的经济发展速度。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这个大的方针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从有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和政府政策主张看,今年要继续给国家公务人员增加工资,以刺激内需,并…  相似文献   

20.
金融调控权是国家通过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稳定币值达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而创设或调整金融制度的权能,其金融监管和金融规制有着本质区别,除具有宏观调控权的特征外还有自身的特点,金融调控权的主体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调控权的内容为货币政策制定权和货币政策执行权,由于金融调控权的特殊性,金融调控权的目标应是抑制通胀、稳定物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