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朝太后大传》评介文藻韩妙丽人物传记一直深受各阶层广大读者的喜爱,尤其是广为人们熟知的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的传记,成为读者竞相阅读的畅销书。历史人物传记作为传记类图书的一个种类,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成为当今图书市场的一个新热点。但是,以往学者撰... 相似文献
2.
3.
尚明轩、唐宝林新著《宋庆龄传》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邓颖超同志为之题写书名。该书由于汇集了著者的多年研究心得,并注意吸收海内外近年来宋庆龄文物资料征集与研究工作的成果,它的特点是史料丰富翔实,内容全面系统,立论公正客观,研究有新的突破。著者旁征博引,寓论于史,不仅系统地反映了宋庆龄近70年投身中国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生动描述了她对待爱情、婚姻、友谊的态度及其性格特点,而且还从不同的角度和各个侧面阐明了她与国民党、共产党、爱国民主人士和国内外其他各种政治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她与史沫特莱、斯诺、路易·艾黎、马海德、伊罗生、爱泼斯坦、耿丽淑等国际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宋庆龄传》坚持实事求是对待历史人物的原 相似文献
4.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1912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命令,追赠邹容、喻培伦、彭家珍为大将军,以表彰他们在辛亥革命中建树的丰功伟绩。从此,三大将军的英名在国人中间广泛传颂。但是,长期以来,除邹容外,有关喻培伦和彭家珍的事迹则隐而不显。既少研究,又无全面系统的传记问世。今年三月,喻培伦的故乡四川内江市,为纪念烈士诞辰一百周年,出了一木比较完整的《喻培伦资料集》,惜末公开发行;台湾方面,则将彭家珍同谋炸袁世凯而牺牲的三位烈士合在一起。刊行了一木《彭家珍、杨禹昌、张先培、黄之 相似文献
5.
6.
《李大钊传》(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是朱文通等在李大钊研究领域奉献的又一重要新成果。笔者认为,该书内容丰富,充分反映了李大钊一生思想发展的历程和丰富多彩的革命斗争实践,语言生动,行文严谨,恪守规范,新见迭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综观全书,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7.
8.
今年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理论先驱马寅初先生诞生一百零四周年和逝世四周年。为了纪念马老、学习马老,北京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山杨勋、徐汤莘、朱正直合著的《马寅初传》,许德珩副委员长为本书写了序言。为马寅初先生立传,这是马老生前友好、学生及国内外一切景仰马老的人们热切盼望的事。然而,马老的一生漫长而曲折,他经历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及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封建专制时代 ,无时不被人们谈论的历史人物只有两个 :一是“至圣先师”孔夫子 ,一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本文对秦始皇帝评价问题所陈述的一管之见 ,望能得到读者的不吝指正。一、汉儒说秦始皇是个暴君汉代儒者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往往是同总结秦王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联系在一起的。汉代儒者在评价秦始皇时 ,首先看到的是他所推行的“暴政” ,认为他是一名暴君。汉初首先出面评价秦始皇的是陆贾。据《史记·陆贾列传》记载 ,陆贾在被拜为太中大夫后 ,在汉高帝刘邦面前“时时称说《诗》、《书》 ,高帝骂之曰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 ,安事…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近年来的严复研究中,皮后锋博士的著作《严复大传》(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以其用力之勤, 收集资料之丰,颇得学界赞赏。但遗憾的是,白璧微瑕,因作者的疏忽,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错误。例如, 该书第41页倒数第3行,第42页第3、12行,第45页第1行,将张自牧[力臣]误写为张自枚,这显然不是校工欠精所致,而是读书不细心造成的。如果作者认真阅读《郭嵩焘日记》和张自牧的《瀛海论》,当不至于出现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轩辕黄帝,是华夏族由野蛮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位有杰出贡献的领袖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然而,自古迄今,却鲜有人对他进行系统的研究而写出具有科学性的著作,遂使黄帝的历史笼罩在神话传说的迷雾之中。柏明、李颖科同志合著《黄帝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一书的问世,是学术界和所有炎黄子孙值得庆幸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正> 《周易》的经文称《易经》,产生于西周初年。作为卜筮之书,它承认鬼神的存在,所以书中充斥着对鬼神、天、帝的崇拜,反映着唯心主义宗教神学世界观。《周易》的传文称《周易大传》,产生于战国末年。两书相隔七、八百年,社会经历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思想意识上也完成了从神学到哲学的蜕变。因此,它以无神论去否定有神论,以唯物主义自然观去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世界观,标志着人们的认识水平已进入了理性思维的新阶段。然而过去的经学家们总是以《传》不破《经》奉为师承家法,混淆了二者的性质。实际上,《周易大传》恰恰是以解《经》的形式而破《经》。由此也就说明,深入探讨《周易大 相似文献
13.
隋唐之际,随着《五经》新疏的确立,《大戴礼记》被冷落的命运已难以逆转。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大戴礼记》所见更多的是征引和利用,如议明堂制度、新修历法、改造皇家制度等。但隋唐《大戴礼记》的传习情况也表明,这一时期《大戴礼记》传本并非仅有司马贞所说的三十八篇本,或者另有传本,其中应有不见于今本的《祭法》、《曲礼》等篇。 相似文献
14.
一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 过宋将军。 其中“少同学”三字,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注为“小的时候同学”,该书的《教学参考书》说法相同。 今案:把“少”训为“小”,可以疏通句意。但这样容易让人认为“小”是“幼小”、“少年”。这样,就有一个矛盾了:按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少年”、“小” 相似文献
15.
在探讨《周易大传》哲学思想的问题上,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它“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强调“<易传>对于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没有认识,它所认识的变动,只是循环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不是制造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用自己的朴素的辩证法的锋芒,割开了任何僵死的体系”。这就是说,前者断定它是形而上学的循环论,后者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史上,人们提起慈禧太后的名字,往往与专制淫威、卖国求荣、顽固守旧、反动腐朽等名词联系在一起.一片斥责声。徐彻《慈禧大传》澄清了过去给慈禧身上泼下的污水,读之使人耳目一新。该书以崭新的观点,生动的情节,将慈禧太后的真实面目奉献给读者。难怪该书于1994年夏秋间两次印刷,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新著,这是目前史学读物少有的现象。 该书的第一个特色是辨伪存真。慈禧太后三次垂帘,统治中国48年之久,面临国际国内复杂的环境,不论从那个方面讲,她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因此,有关慈禧的演义、外传、街坊里巷茶肆酒楼中人们各种离奇古怪的故事传闻等等,不计其数,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而当代的许多正史,由于种种原因,对慈禧太后多持批判态度。作者面临对慈禧研究的复杂严峻局面,在撰写《慈禧大传》的过程中,有机地联系慈禧太后的经历,客观地简明扼要地罗列史载、传说的不同之处,如惠征生平十二说,慈禧出身 相似文献
17.
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俞兆鹏先生的新著《谢叠山大传》(以下简称《叠山传》),近期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谢叠山,名得,号叠山,江西戈阳人,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与民族英雄文天祥历来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两座爱国主义丰碑。文天祥已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而谢叠山则鲜为人知了。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作者积三十年之功,经过认真反复研究,以纪传文学的形式,推出了国内第一部反映谢叠山生平的力作,填补了宋代历史人物研究的一个空白。《叠山传》的显著特色是其思想内容积极昂扬,品位高雅。它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叙述了谢叠… 相似文献
18.
开元、天宝时期,历来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黄金盛世,对于独领风骚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开、天皇帝唐玄宗,千百年来论议纷纭,褒贬各异,评说的形式亦多姿多彩。三秦出版社新近推出由阎守诚、吴宗国合著的隋唐历史文化丛书之一《唐玄宗》一书,寓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是一部难得的人物传记著作。该书有以下特点:其一,突出传主,观点新颖。人物传记突出传主,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近年来所出的一些传记,要么见事不见人,对传主着墨不足,往往将传记写成某一时期的朝政实录;要么缺乏应有的深度,常常是《资治通鉴》书中观点的翻版,很难给人以思考和启迪。作者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将全书每一节都以唐玄宗的活动贯穿始终,条分缕析,不仅使读者明瞭唐玄宗一生功过是非,而且,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