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域歧视是一个沉重而又敏感的话题,其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一直被媒体和网络所关注讨论。本文针对地域歧视现象,从社会记忆、话语、权力、文化观的视角对其进行社会学分析,以期揭示人们如何建构了心目中的地方歧视形象,这其中哪些记忆被保留,哪些记忆被忘却,而话语和权力、文化观在这个过程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从而使这些记忆成为歧视的素材。消解地域歧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合力,需要倡导一种健康宽容的文化观;促进不同地域人们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合理引导媒体宣传。  相似文献   

2.
歧视与中国现阶段的歧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歧视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不公现象 ,它程度不同地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歧视背离了机会平等的基本规则 ,损害了公正的基本原则。歧视必然会产生种种负面的社会效应。歧视的形成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认知等原因。现阶段中国仍存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歧视。同以往相比 ,中国现阶段的歧视具有一些独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略论圈子文化的弊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交际理论,集中探讨了圈子文化弊端一是其非原则性,二是圈子间的排他性,三是圈子中的非和谐性.圈子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极端自私的文化,它对文化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而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群体.虽然农民工的社会身分在本质上指涉农民,但作为第三种社会身分类型,农民工的标签粘贴和身分建构又不同于农民的身分建构.它不仅是一种国家的制度安排与自我角色认同的结果,更是一种社会各方面互动的过程建构.  相似文献   

5.
6.
目前在我国就业领域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可以说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反就业歧视立法问题的研究是重要的和必要的,反就业歧视立法是保障人权的内容,是社会正义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借鉴国外成熟的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单性的《反就业歧视法》,以保障人权,促进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7.
在情感社会学的视角下,情感并非一种纯粹的生理心理现象,情感体验在不同社会结构中的分布是存在差异的,情感不仅可以作为先赋性的资源,通过代际传承与累积,还能够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换与运作从而帮助实现地位获得。情感资源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自我生产,会维持与强化现有的社会分层体系,造成社会不平等关系的再生产,并且潜伏了社会变迁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社会代际关系正在经历着一场重要的变革,而老年歧视是社会代际关系矛盾和冲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本研究构建了测量老年歧视的评价模型,运用量表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生活状态、社会参与和社会环境五个维度,揭示出我国老年歧视在年龄、性别、收入、城乡、受教育程度、居住模式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差异,并在此理论框架下,提出有针对性地调整社会代际关系、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府应该主动介入社会分层过程,强化其对社会稳定的正向效应,弱化其负向效应,力求培育合理的社会分层,以降低社会分层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建立开放、合理的社会流动体系;通过制度创新以利于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关注各阶层成员心理健康;加强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宣称:中国没有"社会"。这是一种民粹主义观点。中国不但有社会,而且有世界上发育最完备、组织化程度最高的社会。最根本的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而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笔者带领课题组于2010年3月至11月,通过实地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重庆、南京七个城市的“蚁族”群体生存现状,研究了该群体的身份认同,并对其影响因素和社会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大部分认同“蚁族”身份,表现出“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贬损”的特点,而“户口”和“媒体建构”对身份认同有显著影响.“蚁族”的身份认同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社会流动信仰体系对于该群体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群体的就业中存在歧视现象,经济学和社会学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视野分析这种歧视现象,然而对于就业歧视存在的"合理性Y9、界定的标准以及治理路径,两种学科视野都面临现实的困惑.在学科共融与跨学科的视野探索其机理,是经济学与社会学治理就业歧视路径的共同诉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就业歧视界定模式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就业歧视的界定绝非一个抽象或均衡的问题,而是一个与各个国家的未来紧密勾联的具体问题.我国就业歧视界定模式应当符合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依法划清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的界限.同时,我国就业歧视的界定应包括如下因子:歧视原因、歧视行为、歧视类型、歧视领域、歧视后果和歧视例外等.  相似文献   

14.
对就业歧视的法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翁里  宋丽燕 《兰州学刊》2004,8(6):261-262,182
文章从法律角度分析了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内在需要标准,即用人单位的用工条件是基于岗位和工种的需要,用工条件与岗位、工种要有关联性,如果用人单位的用工条件不是基于岗位和工种而产生就可能构成就业歧视;第二个标准是社会公共利益标准,即用人单位滥用用工权而损害劳动者的就业权。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就业歧视的救济途径一是把就业歧视纳入劳动争议的解决范围;二是学习美国的作法,增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就业歧视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的人,必须洞悉人类是如何从不可能、从社会或它的合法性中解放出来的,并且必须在我们许多人尚未成为社会盲人时研究社会.如果运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并以美国判例为研究资料,那么我们不仅可以诠释美国特定时期的社会法律因性别差异而使妇女受到的限制和影响,并能够阐释特定语境下的美国妇女争取和获得权利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6.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各种原则性规定,而必须遵循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反就业歧视仍处于制度短缺阶段,反就业歧视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都还面临诸多法律困境,我国反就业歧视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代社会"景观"的会展:一个社会学批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理论来观照,会展正是当代社会的巨型景观。会展景观制造和传播的表象和影像僭越了现实世界和真实生活,并助长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会展业要寻求健康发展,应“去景观化”,推行绿色低碳型网络会展和大力推动会展文化建设,控制会展举办频率,限制规模规格,讲求实效,提升会展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就业歧视在中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如何有效地治理就业歧视是一个值得人们探讨和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结合美国反歧视法的实践,得出了对于我国反歧视立法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合法的目的和原因,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的行为,其目的或作用在于取消或损害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日益凸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现有法律对于就业歧视的规定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2005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随着一个城市城市化水平的增加,城市居民对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态度也愈加严重;沿海地区城市居民比内陆地区城市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度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