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琦 《学术交流》2012,(9):200-202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其作品《俄狄浦斯王》代表着古希腊悲剧创作的最高水平。索福克勒斯悲剧创作以"伟大人物"作为其悲剧创作的主人公,人物形象鲜明,布局巧妙,结构严整。其悲剧创作主题突出"人"与"命运"抗争,体现赞美生命、昂扬人类意志的精神力量,因此,被称为"命运悲剧"。与索福克勒斯悲剧创作主题相比,现代西方悲剧创作的主题构建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但是,在主题构建、主人公性格塑造、情节展开、气氛渲染等方面继承并发扬了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创作主题,传承了人类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精神力量,使悲剧创作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花鸟意象蔚为大观,为作品增添了更诗意的色彩.然时贤论"花"意象多,评"鸟"意象少,尤其忽略了宝钗的地位.杜鹃意象以"悲情"、"忠贞"和"泣血"为意蕴内核,以"化作杜鹃带血归"为泪尽夭亡命运之参照,在紫鹃和黛玉这一对人物关系和性格命运中得到了集中体现;黄鹂意象以"巧舌"、"巧思"、"巧手"和"闺怨"为意蕴内核,以"隔叶黄鹂空好音"为命运之参照,在莺儿和宝钗这一对人物关系和性格命运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二者具有重要的隐喻功能和诗谶意味,共同呈现了曹雪芹的生命情怀与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时序"矛盾"产生的原因,与作者的创作思想有关.作者不写朝代年纪、地舆邦国,是为了表明他所写的故事、所展现的悲剧,不是发生在某朝、某代的,而是整个封建社会都普遍存在的悲剧;也不是仅仅发生在某一地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的悲剧,而是当时全社会的悲剧.这不仅扩大了时空观念,使书中所要表现的人和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性,深化了主题,同时也加大了表现力度,而且创造了意境,增强了小说的模糊美,从而产生了意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文涛 《求是学刊》2012,39(2):22-24
尼采在其《悲剧的诞生》中有这样一段重要论述: 希腊悲剧舞台上最悲惨的人物,不幸的俄狄浦斯,在索福克勒斯笔下是一位高尚的人.他尽管聪慧,却命定要陷入错误和灾难,但终于通过他的大苦大难在自己周围施展了一种神秘的赐福力量,这种力量在他去世后仍起作用.②所谓最终的"赐福力量",涉及的正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下文简称《科罗诺斯》,括号中的数字为行数)③这部悲剧,索福克勒斯在其中告知了我们俄狄浦斯的最终结局.在尼采看来,"悲剧的伦理根据就在于为人类的恶辩护,既为人类的罪辩护,也为因此而蒙受的苦难辩护"④.悲剧对"恶"的辩护,同时也就是对"义"的问题的回答.可以说,在《科罗诺斯》中,索福克勒斯提出了一种或可称之为"悲情神义论"的特殊神义论,它既是悲剧诗人对恶的辩护方式,也是其笔下的俄狄浦斯具有赐福力量的最终依据.⑤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表达了自主的婚姻观念,但是很多作品也表达了维护"名教"的思想,因此才子佳人有风流大胆的一面,也常常处于"情理冲突"之中.才子佳人小说没有真正解决才子佳人的"情理冲突",而是通过种种方式遮蔽了这一矛盾.而<红楼梦>中的"情理冲突"无法调和,并最终演化为人物命运的悲剧.曹雪芹以人物的命运悲剧更为深刻地阐释了"情理冲突"的实质,表现出了自由爱情和婚姻与社会礼教规范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家山崎丰子在<白色巨塔>中塑造了一个悲剧人物.<白色巨塔>在描写手法、塑造人物的观念、悲剧性的冲突和人物形象中,都蕴含着悲剧因素.作品反映了日本现代社会特别是医学界的现实,反映了医院里的勾心斗角和医生对患者的恶劣态度,反映了现代医学中出现的新型医疗问题等.它在掀起巨大社会反响的同时,呼吁了社会对生命尊严的普遍尊重.它塑造了既单纯又十分复杂的财前医生这一悲剧人物.通过财前追逐名誉,道德低下,在生活上遇到种种毁灭性的打击这一盲目的求生意志的悲剧观念来塑造这一悲剧人物,通过教授会的争权夺势,平日的玩忽职守,法庭上固执己见:这三个悲剧性的冲突探测这一悲剧人物的人性.不仅如此,日本虽然具有高科技的设备、现代医疗技术以及超前的医疗条件,但也掩盖不了日本现代社会特别是医学界的问题,它必将对中国的医疗制度的改革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谈悲剧与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平 《社科纵横》2005,20(1):135-136
广义的悲剧 ,用来定义某种情调 ,这种情调 ,也常被人们用悲、悲情、悲剧性等词语界定。狭义的悲剧指特殊的戏剧艺术类型。美学范畴的悲剧 ,即关乎情调 ,又囊括了狭义的悲剧。它是悲剧艺术的精髓。本文讨论的 ,正是这样一种悲剧。王国维先生认为 :“艺术是苦难人生的唯一解脱。”因为艺术在阴郁的现实之外 ,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向度。这种精神向度 ,包含了崇高 :它源于苦难 ,又超越于苦难。它和苦难一起 ,支撑着艺术与人生。本文主要抒写了四种悲剧 :为人类的自由、幸福而奋争的过程中产生的悲剧 ,对善良与崇高的坚守招致的悲剧和毁灭 ,开放在血泊和墓地里的爱情悲剧 ,庸常人生中所完成的对悲情的超越。通过这四种悲剧 ,我们可以看到 ,悲剧与崇高 ,如何在美学层面上 ,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8.
李希芝 《生存》2020,(6):0223-0223,0201
《寒夜》是巴金1944年开始创作,最终发表于1946年。代表其创作艺术最高成就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充满悲剧的色彩小说。关于<>悲剧的内涵,前人以从社会,性格,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深有力的挖掘。有的研究者认为<>寒夜的是消耗性的悲剧。其悲剧的实质在于家庭结构中。有的认为其悲剧内涵在于人物独立人格的缺失。本文将这一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作品置于,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这样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时代命题之下加以考察。从女性经济的独立,女性精神上的独立以及女性意识上的萌动等三个层面阐述女主人公曾树生主体意识觉醒的具体表现。并通过女性生存困境的探讨进一步揭示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从中透视出作品的深层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语言大师伊万·布宁一生漂泊,其作品浓缩了作家对爱情、生死及人生意义等永恒主题的探讨,充满了强烈的悲剧色彩.小说<净身星期一>中,作家主要选取"黑"、"白"两种冷色调意象对作品中的人物和景物进行细描重染,在色由神生、神色辉映中烘托出强烈的悲剧气氛,深化了文本旨味,同时也深切地表达了作家对人生变幻无常、爱情短暂易逝、命运无法预测、幸福不能永恒的悲凉感受,寄寓了作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对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祖国的思念.  相似文献   

10.
乔以钢  张斌 《求是学刊》2016,(6):106-113
刘云若成名作《春风回梦记》中以"倡优/士子"的关系模式塑造了类似传统名妓与名士的角色,但在这些人物身上同时又蕴含着特定历史时期名妓/名士文化内涵演变乃至趋于衰败的信息。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悲剧与"三角恋爱"的现代故事模式并不完全对位。作品结局隐现了一夫多妻制的末路,但不足以弥补"三角关系"中爱情本位的缺失以及女性在婚姻中的客体位置。这部作品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叙事模式的变化体现了新旧杂糅的时代表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小说"放置在传统目录学文类系统发展过程中,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小说"与"杂家"之间的种种联系、区分及其流变,力求回归"小说"文类原有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其非叙事类作品的文类规定性.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陶诗对自然和人生取珍视当下、目前的观法,是庄子的逍遥哲学和玄学的独化、顺化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正是此一观法,要求把自然和人生视同一篇自然主义散文.散文化已然成为他的基本世界观及生活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陶诗描写邻居饮酒过从,体现了自然和知音之双重关系,而其诗中大量出现的群鸟日常生活意象即此关系之镜相.  相似文献   

13.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4.
艺术讲究"气韵"、"气脉"、"气骨"、"气象",讲究"风气"、"意气"、"神气"、"逸气"。并将"气"纳入艺术美学范畴,成为艺术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艺术的中"气"与"空白"经营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艺术设计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特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也在积极参与着艺术创造,而且发挥着奇特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一、"透风漏目"的虚实处理、"借景移光"的整体留白、"烘云托月"的蓄势铺垫、"取法自然"的借景抒情等都是这种空白运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东突"、"藏独"之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肃元 《社科纵横》2005,20(3):70-71
受经济全球化、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浪潮国际性互动影响,民族分裂型和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时隐时显。受猖獗一时的“东突”势力暂时进入战略蛰伏期;“藏独”势力暴力恐怖倾向凸显。  相似文献   

16.
17.
徐福来 《浙江学刊》2007,1(5):121-126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是扬弃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自由个性"。由于柏林不懂得,马克思是从否定的方面去理解物化的现实的,并且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之分,从而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误解为"积极自由"。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澄清柏林对马克思的误解,科学地阐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杨中华  林琳 《社科纵横》2010,25(8):36-37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与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低碳生活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低碳生活与节能是人类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0.
谭明方 《浙江学刊》2001,(3):107-111
社会学要回答"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这两个范畴,对把握"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的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就是"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的理论表述形态.考察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理论,归纳起来可以看作,一是人文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社会行为"决定"制度文化"的研究范式;二是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制度文化"决定"社会行为"的研究范式.因此可以说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史,就是关于"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学说史.另外,从范畴的学科属性看,"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哲学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在社会科学层次上的具体表达,它属于社会科学层次的范畴.将"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定义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学对象研究中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的以下问题"社会学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同一性"问题,"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在研究角度上的关系"问题,"研究对象和范畴体系的内在联系"问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以及"西方理论和本土理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