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私人汽车的拥有量逐年大幅增加,给环境,石油能源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需对其未来趋势做出科学判断。本文主要选取了汽车产量、钢铁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石油消费量、公路里程数、铁路客运量这六个变量,并运用EVIEWS计量软件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各种检验以及修正,对最终结果进行经济意义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华盛顿邮报》刊登了美国能源问题专家保罗.罗伯茨的《未经宣战的石油战争》一文。文章称,世界正处在一种新战争的前沿,战争一方是有足够能源的国家,另一方则是没有足够能源但越来越情愿外出争取能源的国家。他预测,争夺最后的丰富油气资源的斗争,很可能成为21世纪地缘政治的主题。其实,石油大战的硝烟早已在世界各地弥漫。  相似文献   

3.
可耗竭能源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综合考虑资源储量、技术进步、资源价格、开发成本、市场结构、政策等不确定性因素,以最终产品生产部门和资源供给部门收益最大化以及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考虑各部门同时最优的一体化模型,求解出稳态下可耗竭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价格和产量的增长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影响可耗竭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价格和产量增长率变化的关键因素;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规模报酬和跨期替代弹性影响可耗竭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产量增长率;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规模报酬不变,则可耗竭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产量均无增长。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为:规范我国可耗竭能源资源价格和开采路径,应突破可耗竭能源资源勘探和开采技术;为实现节能目标,应提高我国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的规模报酬;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耗竭能源资源价格会继续下跌,政府应提前做好战略部署,合理配置能源资源,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速度。  相似文献   

4.
Logistic预测模型在能源预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Logistic原模型的能源产量、储量等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差异较大。其原因是在大多研究中将Logistic原模型中的“环境容量”和“种群内禀增长率”两个参数假设为常量,而实际上这两个参数是随时间变化的。本文通过将这两个常量参数函数化以改进模型。基于奇异摄动相关理论,使用匹配展开法设计了模型参数求解方法。以中国天然气历年的可采储量和产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与几种常用预测模型对比,验证改进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相较于Logistic原模型,改进后的模型明显地提高了预测精确度。最后运用改进的Logistic模型预测了我国2019—2036年的天然气产量,在2028年天然气产量达到峰值为3311.3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21世纪的能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新气田的不断发现、储量的不断增长和新的跨国输气管线的建成以及贸易范围的扩大,加速了天然气工业的全球化和天然气全球化的进程。第21届世界天然气大会把21世纪称为天然气的黄金时代。未来几年内我国天然气需求将快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市场  相似文献   

6.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煤炭需求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支撑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期,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不会改变。要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煤炭需求的预测必不可少。近年来煤炭需求的预测存在一定的不足,精度较低。本文基于Matlab技术的双隐层BP神经网络对煤炭需求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实际数据检验和实证分析,预测了未来五年的煤炭需求量。  相似文献   

7.
张一星 《经营管理者》2013,(25):104-104
8日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与环保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651号),决定在保持现有销售电价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主要利用电煤价格下降腾出的电价空间,适当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脱硝电价标准,新增除尘电价,鼓励燃煤发电企业进行脱硝、除尘改造,改善大气质量。根据此次发改委的文件在此就江苏省可能做出的电价调整进行预测,同时,也对未来煤电联动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作者:杰里米·里夫金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0月该书系统地作出了关于未来世界的三大预测:协同共享经济将颠覆许多世界大公司的运行模式;现有的能源体系和结构将被能源互联网所替代;机器革命来临,我们现在的很多工作都将消失。该书还开创性地探讨了极致生产力、协同共享、产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详细地描述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生产和生活模式的转变。作者分析认为,在数字化经济  相似文献   

9.
《科学咨询》2002,(11):35-37
38、稀土材料及其应用 稀土是信息产业、绿色能源和环境保护等产业的重要支撑材料.我国稀土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已形成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因素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度解析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针对世界油价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油价(W TI,BR ENT,OPEC油价),根据现代时间序列分析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选取了具有世界油价风向标作用的BRENT油价进行建模。针对油价波动复杂多变的特点,选择建立了GRN 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现代启发式优化算法中的遗传算法进行网络优化训练。模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是生产主导型的,石油储备可以缓冲石油价格波动,美元汇率的波动将推动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波动。模型结果与历史数据相符,模型为分析未来油价变动及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未来在世界范围内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能源资源将逐渐走向枯竭,而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为代表的新兴可再生能源,以煤层气、油砂矿、油页岩为代表的新兴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石油供应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时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据国际能源专家分析,在今后20年内,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将急剧增加,石油供应中断的危险性也将增加。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不仅  相似文献   

13.
能源合作的必要性中国,人均占有石油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石油产量与消费旨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ZIQ-22%。在中国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以后,石油消费承迅速增加。1986-1996年,中国石油消费见从9730万吨增至l.719亿吨,年均增加746万吨,年均增长5.869,而石油产量仅从1.307亿吨增至1573亿吨,年均增加仅266万吨,增长1.87%,中国石油消费缺口在1996年突破了2000万吨,对外石油需求量及能源供应依赖程度明显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制定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战略,建立石油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就石油消费和进口总量来说,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增速最快的国家。2004年和2005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分别为47.3%和44.5%。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国内可供量的缺口将达2.5-4.3亿吨。如果中国的石油产量不能够大幅度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缓冲算子和灰色GM(1,1)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在能源消费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种控制策略模型,并以中国单位GDP能耗预测为例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灰色模型较好地模拟和预测了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中国在“十二五”期间的节能潜力很大,能顺利完成能源消费总量的指标。“十二五”安全控制策略为[0.48,1),即国家在“十二五”期间的控制力度应调整为“十一五”控制力度的0.48~1倍之间。  相似文献   

16.
李玉环 《经营管理者》2009,(23):215-215
能源问题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本国最佳的石油战略,我国也正在积极寻找自身的石油战略。本文通过对我国和俄罗斯的石油现状,以及对中俄进行能源合作的现实可能性的考察,分析中俄能源合作对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导致炼油能力迅速扩大。但是,由于国内石油储量、资金及勘探等各种因素制约了原油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致使我国每年的原油  相似文献   

18.
<正>石油消费国及世界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超过40%。随着进口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提高国内原油产量,已成为保证国家石油战略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问题之一。大庆油田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如何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保持油气产量的相  相似文献   

19.
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目前资源和环境对于钢铁工业发展的约束尤为突出.本文详细地分析废钢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废钢的来源及影响因素,并将粗钢产量、钢材累计消费量、废钢进口量作为自变量,废钢消费总量作为因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对未来10年粗钢产量增速设定了区间值,对未来10年的废钢消费量和废钢单耗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对钢铁工业对于废钢的回收和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资源约束日渐明显,最突出的是石油资源的约束。尽管我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之一,但石油消耗增长过快,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