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阻力的阶值     
“春天,十个海子将全部复活。”这是你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首短诗。然后,你就离我们远去,到天堂继续唱你的夜歌。  相似文献   

2.
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死亡"是海子诗歌中一个很重要的主体,海子在诗歌中讲述死亡,就像讲述一切语不惊人的故事;海子甚至在诗歌中表现出他对死亡意识的迷恋,表现出一切带有浪漫主义冲动的诗人的共同特点。海子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诗人,我们总能在他的诗歌中寻找到他生命的轨迹。海子的诗歌与他的生命同体。  相似文献   

3.
读过海子抒情诗的人大都会被他诗歌中一个个充满了原始生命力的意象所打动,他像一切热爱浪漫主义的诗人一样热爱着意象的创造。然而海子对此有着冷静的思考,他对当时的诗坛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中国传统诗人一接触到山光水色时那种寄情忘我的境界,在海子的土地情思中被抖落得一干二净。海子笔下的田园风光,是生命在静静毁灭中生长和燃烧的元素。在这个普遍丧失敬畏的年代,在神秘而伟大的麦地面前,海子这个"感恩的麦地之子"带着无比的惭愧无比的崇敬朝向麦地膜拜。  相似文献   

4.
深渊圣徒情结是海子诗歌创作的重要情结。深渊是对人类面临的生存暗夜的隐喻,面对存在的深渊,海子自命为"圣徒"。海子将深渊圣徒分为母性气质和父性气质两类,这两类圣徒海子都分别扮演过。大地乌托邦时期,海子奉行的是"实体即主体"的诗学观,希望能从存在中发现被遮蔽的真相,从心灵中寻回被隐匿的神性,从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两个方面重建诗意栖居的家园,代表成就是麦地诗歌,充满母性气质,但家园的虚幻性质并不能使海子获得真正的慰藉。太阳乌托邦时期,海子转向个人内心的原始力量,沉醉于酒神的狂欢状态。圣徒变身超人,酒神杀死日神。诗人希望通过太阳史诗的宏大写作,一方面以艺术的方式贴近真实,另一方面实现自己成为诗歌皇帝的梦想,充满父性气质。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在存在的虚无面前,海子先后都败下阵来,最后,幻象的死亡变成了真正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骆一禾、海子心灵构造和诗歌境界的差异集中反映在他们诗中各自的主体形象中。"圣"代表了骆一禾诗歌的主体形象,它是骆一禾的诗歌抱负、人文关怀、人格理想的象征;"王"代表了海子的主体形象——海子的"王"与权力无关,他一心渴望成为的乃是"诗歌之王"。"圣"与"王"两个主体形象分别代表了两位诗人的心灵原型。  相似文献   

6.
海子的诗歌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海子早期的诗歌,阐释了日神精神执著个体生命,迷恋生命梦幻的理想。海子后期的太阳史诗则把尼采的酒神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渴望在原始的生命力中去寻找艺术和生命的价值。成为诗歌之王的梦想是尼采的“超人哲学”在海子身上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7.
海子以身体投入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出现了大量的身体意象。这些身体意象总体可归为两种,一种是带给人稳定亲切感的和谐的身体意象,一种是带给人撕裂苦闷感的分裂的身体意象,这些意象涉及身体与自然、身体与欲望、身体与死亡、身体的有限性、历史的肉身化等多个方面。海子诗歌中身体意象呈现和谐与分裂双重变奏的原因既与海子的诗学观有关,也与海子个人的身心遭际、时代环境以及他对人类命运的思索相联。  相似文献   

8.
从海子与西方圣典和巨匠、西方抒情诗人以及蒙藏高地的关系三个视点,透视出异质文化对于海子及其诗作的意义所在,重新认识和定位了海子的诗歌身份。通过将以上研究与关于海子失恋挫折的观察相结合,解释了其相应诗篇中澄明孤独的神性之所由,以及其不同时期诗歌意象的分类及其质态的升华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人往高处走     
二月春晓,江西省人大十届二次大会,在四千二百万江西人民的期待和欢呼中闭幕;三月春浓,全国人大十届二次大会,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与欢呼中闭幕。这个春天,是伟大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足幸福的春天。对老百姓  相似文献   

10.
海子并非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超验的、宗教的世界中,远离尘世。海子的诗风深受梵高的画风影响,崇尚纯粹的艺术,用生命的代价换得艺术的纯真,把对生命形而上意义的期盼作为艺术旨趣的诉求。海子是一位用生命为诗歌殉葬的诗人,他的内心世界里有着浓烈的宗教情怀,虽然,他不是一个很虔诚的宗教徒。海子的宗教情怀在他的诗歌中有着尽情的体现。在生死观问题上,海子迷恋上了藏传佛教有关人的生死轮回学说。诗人凭着满腔的宗教精神去企盼着拯救人类精神的祈望,这是一种对人类精神宗教式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海子是中国当代诗人的一个特例,海子骨子里的精神是古典的、浪漫的,海子的诗歌技巧、语言是现代的,海子的行动是后现代的,海子是20世纪末中国的西西弗。海子是新生代里几乎唯一一个不和谐音,他以近乎顽冥不化的姿态监守着诗歌拯救世界、启迪人生的神圣使命。海子的浪漫主义冲动使他梦想着创作属于我们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和时代的真正的史诗。海子力求在“主体贫乏的时代”构建一部当代精神史,试图以“史诗”的话语方式为当代历史进程勾勒出一种宽阔的秩序,在世纪末重建一种文明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郑州大学文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龚自强认为:海子饱满的一生是其饱满的情感的产生之场。海子天才的资质使得他在江南乡村、爱情生活和玄想之界得以施展他天才式的丰富恣肆的情感。海子的情感丰富、饱满、充盈,读海子的诗感觉就像饱满的雨在身边、眼前、心里下着,同一种姿态,无声无息,不停不止。海子的死可以从他情感  相似文献   

13.
爱情诗是海子诗歌的重要构成部分,海子的每一次爱情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情感世界是“美好而破碎”的,但他仍然以生命与血泪在歌唱着爱情。他的爱情诗每一首都是自已感情的真实记录,数量众多,感情真挚,质量较高。忽略了海子的爱情诗,将难以呈现一个完整的海子。  相似文献   

14.
海子对现代诗歌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追求生命的高远、浪漫、炽热,开辟了中国诗歌的自新之路。海子是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既吸收了西方文化精华,又充分发扬本民族诗歌传统。海子诗歌的主题也围绕着古今中外众诗人的探索展开和发展,其中田园情结、基督式博爱、神性的召唤等主题元素阐释了海子与中西方诗人先贤们在思想层面、精神气质和语言形式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诗坛最为深刻、也是最具争议的诗人之一,海子生前热衷于德国古典美学和现代诗学,并奉荷尔德林为其诗学楷模。可以说,后者对海子的诗学与诗歌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塑造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荷尔德林身份、哲学和诗歌观念的体认和扬弃,海子在晚期诗歌中部分实现了自我超越,形成了迥异于荷尔德林的、高度个人化的诗学。对两位诗人的关系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对海子诗歌作为当代中国一种特殊的诗学和文化现象的进一步体认。将海子诗学的本体观念、诗人的身份观念作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它们如何影响了海子诗歌中人、神与实体的关系,同时试图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思考这种关系的生成机制和文化特性以及荷尔德林如何改变海子诗歌和诗学表意与实践的方式,以期对当代中国诗歌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接受和自我塑造问题产生启发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珍珠(散文)     
在六十万分之一比例的祖国地图上,有那么一个豆粒般大的乌伦古海子(即今天的布伦托海)。它是时代的镜子,历史灼见证。它不仅看到了昔日巴依横行霸道,毒打奴隶的血淋淋的皮鞭,而且也看到了不堪欺压的各民族穷苦人民紧攥的拳头,愤怒的双眼。多少民族团结的故事,就在乌伦古海子的周围流传……。乌伦古在地图上看来极小,实际上并不小。它分为大小两个海子,中间有条细细的河道,人们称做苏合勒。大小海子长约六、七十公里,宽约二十公里,北边是科库生山,南边是沙里比尔特山,东西  相似文献   

17.
"海子神话"与"文学知识分子"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来,通过阐释及"过度阐释"海子,一些"文学知识分子"绵延述说着"海子神话".将海子视为"斗士先知"与视其为"心灵赤子",是"海子神话"中的两大基本倾向.上世纪末,"海子神话"的主要倾向是"斗士先知"论,以此呼应其时的政治文化骚动;进入新世纪以后,"海子神话"的主要倾向转向"心灵赤子"论,以此反抗商品社会中消费文化的压迫."文学知识分子"自外于民众和实践的"精英"立场,注定其介入现实、凸显自身的努力难有实效,"海子神话"的述说,显现出他们的雄心和激情、无奈和感伤.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分析海子抒情短诗的意象系统及其构成,揭示其诗中地、天、人三类意象群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丰富意蕴。海子对自身、人类和宇宙的思考,通过三类意象群显现于他的诗歌创作中,大地意象是海子精神游历的基点和皈依。  相似文献   

19.
爱情诗是海子诗歌的重要构成部分,海子的每一次爱情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情感世界是"美好而破碎"的,但他仍然以生命与血泪在歌唱着爱情.他的爱情诗每一首都是自己感情的真实记录,数量众多,感情真挚,质量较高.忽略了海子的爱情诗,将难以呈现一个完整的海子.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世纪末至今,海子一直是一位备受争议的诗人。他以其偏执的个性走完了短暂的人生,并因此给诗坛和诗歌评论界带来巨大的震撼。研读海子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知大众对海子及其诗歌盲目崇拜的综合原因,并可还原其诗歌真实的内涵。同时学界应正视海子自杀和"海子热"背后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