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理工科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与模式.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形成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的作用表现为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在学术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成就;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塑造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功能表现为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能够促进大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今后,我国理工科高校如何选取积极有效的路径加强艺术教育,不仅关系到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及未来,还关系到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通过介绍理工科高校的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对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正确认识理工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基础上,针对理工科高校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理工科高校的特点,提出此类高校可通过抓好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塑造优秀的校园艺术氛围等措施和途径来开展和促进公共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4.
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是公共艺术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是提升大学生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的重要渠道,而理工科大学的艺术教育对于推进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对目前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从理工科大学的办学特色出发研究其公共艺术课程改革的对策,以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对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需要;同时,艺术教育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光荣使命,大力加强艺术教育,是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理工科院校如何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叶,在中国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科学民主社会转型之时,梁启超、蔡元培、鲁迅、朱光潜等都大谈美育,构成了一道炫目的学术景观。梁启超提出"趣味主义"人生观,认为美是生活的第一要素;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鲁迅既强调艺术的战斗功能,又提出"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朱光潜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他们的主张一方面见出对社会改造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见出对社会建设的意义。相比较而言,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育理论更多的是为了建造理想人格;蔡元培的美育理论更多的是为了建设理想社会;而鲁迅的美育理论更多的是为了批判现实社会。他们的思想都体现出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的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艺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文化的本质统一性和文化分裂的危害性。以艺术素质教育史证明艺术教育的重要促进作用 ,并由艺术功用分析与特性探索 ,提出艺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在分析素质教育的时代性和培养创新人才这一目标基础上 ,对理工科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重点与必要性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对实践型人才需求的增长,实践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于理工科院校而言,实践教育的开展尤为重要,在众多的实践教育方式中,科技竞赛在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已成为实践教育开展的载体与平台。目前,理工科院校在科技竞赛开展方面已取得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了解"、"参与"及"成果转化"三个科技竞赛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而实现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人们对此类研究生培养定位的认识不够明确,为此,构建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提高理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专业学位培养评价体系等,为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依据理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师生层面的剖析,结合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性和人文性特点,提出正确认识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特征,转变学校管理层的观念是艺术教育开展与实施的首要条件,并提出了加强理工科院校学生、教师及管理层的艺术素质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困境在中国具有双重意蕴,一方面是现代性不足,另一方面是现代性问题凸显。这就需要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结合起来。教育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古人讲究教育艺术,现代人推崇教育科学;古代人运用智慧,现代人追求知识;理想的教育是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是教育艺术的精髓;"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是教育艺术的途径;积极引导、宽松环境是教育艺术的条件;提升境界、和谐发展是教育艺术的目的。只有把教育科学升华为教育艺术,才能创造人间奇迹。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审视人类的精神处境,将教育看作现代化的动力,并成为现代性的思考者和批判者。重视和发展教育艺术应该成为帮助人类走出现代性困境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2.
论理工科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大学的语文系和我国大学的外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虽然在理工科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没有开设这门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外交流和科技文献的翻译是今后从事科技工作的理工科学生难以回避的。因此,对理工科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翻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翻译理论、翻译标准、翻译文体与修辞和翻译方法与技巧等的培养和实践,特别是良好的综合的人文科技素质的培养,对于理工科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学和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科域是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ESI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不仅涉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还涉及理学、工学以及医学门类等。借助Web of Science数据库提供的(WC字段)学科分类分别与我国教育部学科分类映射关系,对我国10所机构的社会科学总论的学科域进行学科映射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社会科学总论排名前五的支撑学科分别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和地理学;第二,综合性大学中"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包含了较多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相反,在理工科大学中,"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支撑学科以理、工、医学科为主;第三,交叉学科对社会科学总论支撑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因此,"双一流"建设中,优化社会科学学科结构,打造学科高峰;促进文理交叉融合,实现学科互补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于推动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设计作为改变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产物。针对设计科学观和艺术观的争论展开辩证的论述,从设计与科学、艺术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设计的二元论,即科学与艺术并存于设计内,科学是设计的“白箱”方法,艺术是设计的“黑箱”方法。以往单一的艺术创作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设计持续发展和现代人对设计的双重需要,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是设计新的动力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工科教师的胜任力表现为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环境行为能力。为提高教师的胜任力,围绕重庆绕城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重庆交通大学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广泛参与到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与科技创新活动中,依托科技示范工程的16项科技项目以及工程建设在技术和管理上的服务需求,探索了以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为依托的高校工科教师胜任力培养模式与组织保障机制,促使参与示范工程建设的教师得到锻炼,胜任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人类正面临着"信息爆炸"或"数据洪水"的危机,数字化生存日益依赖于计算工具,人机交互已经成为当代人文生态的基本层面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艺术和美学引入计算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提高计算效率,把握审美与计算、艺术与科学之渗透的双向性,促进更有涵盖力的信息科学美学的形成,并推动娱乐经济与信息产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理工科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很少有人拜读文学名著,文学艺术知识知之甚少,缺乏基本的文学艺术修养,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试图探讨加强文学艺术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便改进目前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欠缺的现状,找到一些更好的办法,培养合格而全面的理工科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奥登移民美国一事曾激起英国文坛的非议,当年的批评者认为他没有担当好诗人的公共责任。但艺术并非是社会状况的简单呼应,奥登对个人艺术自由的坚持,源于他对“艺术无用性”的认识,源于他以“真实”为标准的艺术价值观,他认为写作本身便具有社会政治性。因此,其写作的私人化倾向,不是对诗人责任的抛弃,而是体现公共责任的迂回方式,因为对他本人而言,写作的私人化更有效地达到了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9.
艺术定义问题是当代西方美学的焦点问题之一。滥觞于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分析美学围绕着艺术的界定和分类展开了论争。以魏茨为首的一批分析美学家认为艺术不可定义,而其后的后分析美学家则驳斥了这种不可定义论,其中丹托的“艺术界”理论和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又称“惯例论”)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丹托指出了艺术品的共性是一种关系属性;迪基受丹托的启发,提出了“艺术体制”理论,将“体制”这一社会学要素引入“艺术界”理论中——关注艺术品资格在社会现实语境下是如何获得的问题。因此,丹托尤其是迪基的体制论标志着美学进一步脱离艺术品本体论的轨迹,向文化社会学转向。这一转向已成为当代关学不可回避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20.
“默会”既是一种知识类型,也可理解为一种知识习得方式。其诸多特点,在绘画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绘画艺术的主体性特征,绘画创作的心理活动过程,都表现出强烈的默会性,同时,默会也是美术知识传递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