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语代码转换是语言符号的一种转换形式,是双语人在两种语言或两种方言解码过程中进行的语际间表达方式的转换。这种转换是以语言作为载体,而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体,是传递社会信息的主要工具,是信息的代码,它是表达一定概念的符号系统。因此,双语代码转换事实上是一种符号的转换,而作为双语代码的这种符号是以心理和生理作为基础的,具有能指和所指意义的超越一般语言符号的符号系统。双语人在不同条件下,在自然或非自然条件下获得了两种语言的符号系统,这样,两种语言在双语  相似文献   

2.
作为最重要的两种表意符号,语言和图像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呈现为一种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又相互协作的共生关系。“语-图”关联的建立实质上就是语言在共时纬度上的社会约定性向图像的传递,图像则以其空间性而能超越特定语言规则、系统的束缚,并对语言有着反制约作用。“语-图”关联形成了一种相互协作机制,共同实现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处理,这一机制既是包括人在内的自然存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类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和理解方式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形成是伴随着语音与语义结合的过程实现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语言起源的必要条件,是语音和语义结合之初必然遵循的规则,也是语言形成之后不断发展前进的一种动力。  相似文献   

4.
体态语是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利用不同的手势、身姿、表情和眼神等非语言符号系统,赋予已有的语言单位和心理语言单位以某种补充或附加意义,它不是语言系统以外的多余部分,而是在言语活动中具有功能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把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作为用于交际过程的符号系统的两大分支。教学活动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过程,虽然主要依靠语言符号系统来表达所要讲授的思想内容和知识内容,但是,在我们回顾自己的每堂课的教学情景时,无不发现在讲授过程中,并不仅仅是用纯粹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在认知层面,人类心智可以进行二元切分,社会文化因素是二元切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语言层面,语言符号系统可以切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两个层级,社会文化因素与这两个层级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发展心理学和社会进化理论可以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提供理论基础,但二者对语言符号系统的论述存在重大差别。话语是语言符号系统的动态部分,是社会建构论者和认知语言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将已有的认知语言学成果应用于语言的功能分析不失为一种融合研究的捷径。  相似文献   

6.
分析和研究政治语言的系统结构及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研究政治语言的重要内容 ,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政治语言。政治语言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层级系统 ,其要素包括符号、符号系统、符码、文本、语境和话语。政治语言结构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 ,共同构成了政治语言的系统 ,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政治意义 ,服务于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7.
会话中,由于受交际环境、交际心态、交际对象等因素的影响,接话人往往不遵循合作原则进行对话,而采用"不合作"态度,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等特殊承接方式来应答,这些方式进而成为交际双方推导会话含意的关联点。本文将这些承接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会话的信息量、内容、传达方式等语言手段作为关联点,另一类是以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作为关联点,对这些特殊的承接方式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8.
符号·文化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是整个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约定俗成的特性。同时,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所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系统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是在本族语和本族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另一种文化系统下语言符号的掌握.从而能够解决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际问题。本文拟就英汉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以及礼仪符号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一些差异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符号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标志符号是用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的表达特定含义的视觉语言符号.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已经从语言本身扩展到了其他领域的认知,如绘画.本文以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标志图案为例来分析图片中隐喻的运作过程,旨在用人类的第一符号--语言,解释非语言符号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0.
非语言交际在哈罗德·哈曼的交际模式理论中与语言交际一起构成交际者的交际能力.颜色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参与交际过程的展开和思想的“串联”.《东风·西风》中桂兰对“红”、“白”两种颜色符号信息的过滤和解码,实际上反映了东西方对颜色符号的不同理解,从而揭示出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冲撞.从桂兰最初的交际隔阂到最后的交流沟通,体现了赛珍珠通过理想化的交际模式来搭建东西方文化交流之桥、推动异质文化相互理解与融合的意图和努力.  相似文献   

11.
词汇是人类语言和生活最紧密的衔接点。由于受到语言内部体系和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制约,词汇不仅有本身的词汇意义,语用因素也赋予词汇特定的篇章语用功能,构成特定的语用意义。文章依据关联—顺应理论,结合语用机制、语境和认知,对词汇的语音修辞、文字形体、词义文化语义、语体风格等在翻译过程中的意义进行动态研究,使原语与译语在多维层面获得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以期达到译语与原语高度一致的交际效应。  相似文献   

12.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虚词乃是表述语法意义与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虚词在汉语中的重要作用是大家公认的。然而,中学语文虚词教学,特别是现代汉语虚词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学语文虚词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利用语境,讲析虚词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比较,辨析虚词的意义与用法;(3)点链结合,引导学生在知识系统中掌握虚词;(4)知用结合,引导学生在语文应用中掌握虚词。  相似文献   

13.
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和汉化方式 --兼论外来词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是其他语言符号的借入,作为一种符号的借入,是形式和内容同时借入,即外来词是以语音一语义方式借入,加入文字的因素,则是以字形一语音、语义的方式借入。根据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可以把外来词分为借音词、借形词、借音借形词三大类。外来词借外语词语形、音、义结合方式的同时,又融入了汉语词语形、音、义结合方式。外来词中的汉语形、音、义结合方式便是汉语对外语词语的汉化改造。经过汉化,外语词语才成为进入汉语系统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14.
词作为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是音义结合体。声音有义,声近义通,是古汉语词族的基本规则,也是汉语词汇系统性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解析字形、解说语音,从"以事为名"的角度,解释了"仁、义、德"等字所表示的词的本义。  相似文献   

15.
声音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属性,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交流方式之一。声音制作技术是对声音的录制、传播过程,它的发展与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是息息相关的,经历了从原始社会、近代乃至当代社会漫长的历史时期。技术现象学是有关技术与人类关系的学说,运用伊德的技术现象学理论,可以把声音制作技术发展的历史分为萌芽阶段、产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与后现代阶段。声音制作技术前进、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就是通过对声音的制作与传播,使意识得到了延绵,其本质是"声音现象学",制作一种"存在"。声音制作技术还具有改变人的存在方式的深层次哲学意义,哲学的基本命题"存在"也许将成为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媒体技术下,声音的分类有人声、音响、音乐三种。声音的组合形式包括声音的组合、声音的并列、声音的遮罩、声音的交替、声音的转换、无声等。在影视作品中,这几种声音组合形式根据影片需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它用一定的节奏来引起观众的共鸣,赋予影视作品新的灵魂,给观众提供不一样的听觉效果,提高了影片的观看价值,为观众提供强有力的听觉冲击,达到影片声画并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理结合"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结合与素质结合,是高等教育提出的理想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却难以为之,其根源在于哲学观念滞后。交换哲学观为"文理结合"提供了逻辑上的解决途径。自然科学作为选择能力,社会科学作为交换秩序,必然有机地统一于人们的交换实践,但是分科制客观形成了文理结合的技术壁垒。哲学应该总结各学科的基本原理,打通各学科间的概念对立,统一概念,破除语言上的技术壁垒。在学术体系的整体结构中,哲学处于观念层次地位,文理处于主体层次地位,数学处于基础层次地位。当哲学向下躬亲,总结文理、拥抱数学的时候,才能做到学术体系的义理圆通,"文理结合"才是无碍的。  相似文献   

18.
形声字的声符,既是声符,也是形符,既表声,也表意。声符表意,是由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声符的结构特征决定的;声符不但表意,还是形声字中表意的主体;声符表意主要有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新石器时代彩陶鱼纹的装饰特征,主要体现在装饰涵义、装饰技法、装饰形式三个方面,装饰涵义是原始先民通过彩陶鱼纹装饰反映出的精神需求.表达了人类自身的希望与渴求;装饰技法是鱼纹在彩陶上的绘制技法.当时人们主要采用毛笔之类的绘画工具进行彩绘;装饰形式包括彩陶鱼纹的构图方式、鱼纹的造型和鱼纹的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20.
语言由两方面三要素构成它是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相结合的符号系统;就其母系统而言,语音是物质外壳,词汇是建筑材料,语法是结构规律。语义内容包括词汇义和语法义两类,语法义是骨架,词汇义是血肉,且分别有显与潜两层面。语言三要素的变异,形成语音修辞、词汇修辞和语法修辞。语法修辞以语法单位、语法关系和语法层次的变异为核心,实质是语法潜义的显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