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失地农民大量增加,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问题。分析杭州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以及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探索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对策思路,缓解失地农民就业压力,促进杭州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导致了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成为城市化进程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西省FL县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的实证调查,揭示了该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耕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骤升,失地农民陷入了失地、失业、失保障的“三失”境地。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的分析,挖掘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同时,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给予了美好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
论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危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大量产生。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会产生身份认同危机,主要原因在于二元结构基础上的乡土关系的突然终结以及在征地过程中对失地农民造成的社会剥夺。要较好地化解身份认同危机,必须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地被征用,出现了大批的失地农民,因而引发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不受侵害,笔者认为,应当从法律上界定农民土地权利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根本性地提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作为新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日益严重,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致使农民失去土地后面临严重的生存风险,同时也带来了权益缺失救济的困难。因此,根本的问题要从法律制度层面入手,针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具体要求,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与保障机制,为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7.
产生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数以万计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乎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解决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城市地域和规模不断加大,大量农用土地因政府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而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和相应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加。如何有效地解决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此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城市化大步推进,一大批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因受制度缺陷等因素影响,失地农民许多权益受到侵犯、损害和流失。为了使城市化不受征地影响,同时又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必须对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征用和补偿政策进行调整,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进征地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和加强征地补偿费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出现的社会群体,本文从社区自治的中观层面研究失地农民在被动城市化和社会机制强制性变迁的压力下适应社区自治制度的行为和表现出的特征。失地农民在适应社区自治制度变迁中表现出制度认知模糊、制度认同摇摆、制度参与矛盾和制度归属无奈四个特征,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社区自治制度生存的畸形政治生态,次要原因是失地农民自身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符合福利国家建设的世界发展趋势。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了影响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有序离散选择模型(OLogit),以“中原经济区”“失地”农户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失地”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失地”农户征地补偿的满意度评价受户主特征、农户家庭特征、所在地农村金融市场特征等5个方面共计19个因素影响显著。加大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积极探索政府、农户等多方参与的征地补偿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金融特别是新兴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等对提高“失地”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农民来讲,长久以来,土地作为安身立命之所,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周边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土地的征用,造成为数众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失地又失业,失地又失养老保障,从而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也是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象实际上是深层次的权利失衡的结果,农民失地是现象,农民失权才是本质。因此,保障失地农民权益就必须深入剖析我国的农地制度与体制缺陷,从根源上寻找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路径,改革农地产权制度,重构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并逐步强化农民利益集团的表达力和行动力。  相似文献   

15.
国家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收与农民财产权保护之间存在着冲突。因征收活动中公益目的泛化与征收程序失范,国家的征收权容易被滥用;加之补偿标准偏低与保障制度缺位,使农民的财产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保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已成为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严格区分农地征收中的公益目的和非公益目的,规范农地征收的程序,解决农地征收中的公平补偿问题,强化对被征地农民权益的救济,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势力深入中国东北农村,冲击了东北农村小土地所有者阶层.日本殖民者借口移民用地,掠夺或低价收购大批土地,加速了小土地所有者的破产;日本殖民者对东北农民的残酷剥削,导致大量小土地所有者赤贫化,集屯并村,使小土地所有者阶层加入到无土地阶层,加剧了农村阶级的分化和变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失地农民的就业基本情况有转移就业压力大,无就业和隐性失业等工作不稳定的状态,因土地征用而产生收入下降、生活得不到保障、助长社会不良现象的问题。影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因素有土地征用制度、再就业安置措施、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就业歧视。今后必须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和就业安置方式,完善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与失地农民是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和产物。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中村以及失地农民的相关问题也不断凸显。本文以功能主义为理论视角,以鲁东南X社区失地农民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社区认同状况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失地农民的社区认同和接纳程度较低,而较低的社区参与度和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影响着社区认同的形成。社区认同的提升不仅需要社区物质和社区文化的双重建设,更要注重社区核心价值观对社区认同形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不仅关系到失地农民可行能力建设,也关系到农村社区的建设、农村城市化和城乡统筹的进程。在对哈尔滨市松北周边地区农村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了失地农民再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政策问题,分析了造成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局的政策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被征地农民的政治参与是被征地农民通过参与征地程序、表达利益诉求、意图影响政府征地决策的行为。扩大被征地农民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有利于政府形成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建设。扩大被征地农民政治参与存在制度性障碍、组织性障碍和参与能力障碍等现实问题。扩大被征地农民的政治参与要完善政府征地程序、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和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