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三位先生的生平及文化思想背景不同,其有关乡村建设的使命、步骤、内容及动力的基本理论和主张也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都为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卢作孚是我国最早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视角思考乡村建设,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他所开创的"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与以梁漱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教育-乡村社会改造"模式相比具有不同的价值.卢作孚和梁漱溟一样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具有模式意义上的两大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3.
对晏阳初的研究,自1930年"定县实验"感观评论开始,经历了一个自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评价到综合分析的过程。由于晏阳初自身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更由于对平民教育和爱仍怀有真诚信念的人来说,晏阳初无疑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永恒的魅力。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与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伟大人格,享誉国内外。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成为现代我国平民教育的精神支柱之一,对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作孚是一位乡村现代化的探索者和实干家。在重庆北碚地区,进行了中国西部地区乡村现代化的成功尝试,开创了中国近代乡村建设的"北碚现象"。对经济、文化、环境和人的重视,是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最鲜明的特色。他关于建设"生产的、文化的、游览的区域"的理想与规划;以治理社会秩序为先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开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建设的乡村现代化模式;以及以人为本,延揽和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用人方略,是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时中国的乡村建设影响深远,尤其是其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核心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农民教育仍有许多指导和借鉴意义。当前在我国农村社会流动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晏阳初的农民教育思想对目前中国农村社会流动中农民教育问题有引领作用,其中注重乡村精英的领导作用;关注农民"整个的人"的培育;这些对构建一个中国农民教育的体系很适用。  相似文献   

6.
弘扬中华民族的“推己及人”思想 ,努力为世界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工作 ,以及身处异国他乡 ,心系祖国农村建设事业 ,体现了享誉中外的著名平民教育家和乡村改造实践家晏阳初先生晚年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对现代农民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晏阳初是 2 0世纪 2 0~ 30年代发起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之一 ,其中的农民教育思想、农村科学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至今对农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仍具有十分现实的借鉴意义。文章结合目前我国农村工作的实际问题 ,分析了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提出的社会调查、农村教育、科学技术简单化以及高等院校为农村发展服务等思想内涵及其理论与现实价值 ,认为这些问题仍然是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乡村现代化”是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的核心,是卢作孚在以重庆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地区推行乡村建设运动的终极目标和崇高思想,也是他乡村建设实践的高度概括和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体现了他在中国乡村建设上的远见卓识,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最早并不是面对乡村而是针对大中城市的。但很快晏阳初认识到,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8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平民教育的重点应转向农村。为了推行乡村平民教育,晏阳初先后三次信邀陈行可,结下了他最终和晏阳初走到一起的因缘。而真正打动陈行可的,是晏阳初在信中对普通教育和平民教育运动的一番比较,并阐明平民教育对中国面对外敌入侵的现实意义。陈行可由此义无反顾地和晏阳初走到一起,投身平教会的乡村建设运动,于抗战时期在四川新都大力推行实验县。  相似文献   

10.
孙本文先生是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巨擘,在推动中国社会学学科本土化和实用性方面功勋卓著。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所提倡的乡村社会建设思想虽然无法与盛极一时的乡村建设学派代表人物梁漱溟、晏阳初相媲美,但是在当下重新审视孙本文的乡村社会建设思想则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孙本文对农村社会问题的洞察可谓入木三分,对农村社会建设思路的理顺可谓高瞻远瞩。至今,孙本文的乡村社会建设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社会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30年10月,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对川康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理化、农林、地质的调查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抗战爆发后,由于卢作孚和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影响和鼎力帮助,一大批东部地区的科研学术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内迁北碚,中国科学文化的国脉和精华得以保存和延续,北碚也因此成为大后方科技文化中心,中国西部科学院成为大后方科技事业的"诺亚方舟"而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实业家卢作孚的教育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作孚是深受辛亥革命熏陶的民主主义者 ,世所公认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教育经历包括两个阶段 :早年 ,以“教育救国”为职志 ,致力于川南新教育试验和成都通俗教育民众教育试验 ,奠定了他新文化传播者与教育改革家的基本地位 ;中后期以“现代化”理论为指导 ,推进北碚乡村教育建设和民生公司学校化运动 ,成为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杰出先驱和业绩突出的职业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卢作孚在民生公司进行伦理管理,把帮助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作为公司的伦理目标,从服务社会的角度对公司进行伦理决策,同时重视员工的德性培育。卢作孚作为公司总经理以身垂范,坚持伦理领导,对员工的道德选择起到示范作用。卢作孚的伦理管理使民生公司形成独具特色的伦理优势,并进一步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力地保证了公司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航运集团。  相似文献   

14.
中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农村问题和农民教育的问题依然是影响并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运动是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可贵的探索,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伟大的尝试.黄炎培、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是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从事乡村教育的目的、手段、理念及思想认识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其经验和教训为今天从事乡村教育改革的人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杜威 (JohnDewey)是 2 0世纪影响最大的美国哲学家 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理论及思想在实用主义中最具代表性 ,以至于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中国也不例外 ,尤其是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受其影响颇深。卢作孚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受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并付诸于实践 ,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方法上 ,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宝贵财富 ,也对中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卢作孚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三杰之一,其乡村建设的理念和实践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如加强领导,促进农村交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