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南国际城市带中的深圳模式分析下世纪初,在中国南部将会催育出一个以港——深——穗为轴心带,以珠江三角洲为腹地的新的国际性城市带即华南国际城市带。在华南国际城市带的构架中,我们设定深圳模式的选择首先是要建成国际性自由港城市。自由港是指国际航海线上条件优越的港口城市或港口城市国家、地区,实行特别的关税管理制度,以促进本地区或本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城市经济管理模式。自由港可分为单一功能的转口型自由港和综合型贸易自由港两种类型。综合型贸易自由港  相似文献   

2.
一、深圳加快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的现实涵义把深圳今后几年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经济中心城市是否恰当?这个发展定位对深圳意味着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首先,要求深圳加快建设经济中心城市,是对深圳目前已具有的综合经济实力的肯定。建设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3.
要把连云港建成国际性的港口城市、旅游中心、商贸中心、交通枢纽,其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加快连云港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即在建设其城市经济国际化、交通通讯网络化、效益聚集化、城市园林化、管理科学化、居民素质现代化的同时,调整其城市规划布局和现行体制设制,并努力强化其城市科学管理与法治建设,使连云港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性枢纽港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4.
当人类面向充满希望的21世纪,当知识经济的惊涛由模糊变得清晰并一再拍响中国大陆的太平洋沿岸,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曾经“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中国经济特区窗口城市深圳,作为一个以建设国际性经济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深圳,来重新面对一个高级人才的问题,无论是回...  相似文献   

5.
要在实践中把武汉建设成国际性城市,首先需要从理论上明确什么样的城市才算得上国际性城市?所谓国际性城市是指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度和国际知名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生产要素的国际流量大的区域性或全球性中心城市。因此,它一般具有  相似文献   

6.
建构21世纪中国的国际性城市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现代化应建立在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之上 ,而所谓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是社会经济国际化的中心。是提升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的前提与基础。在 2 1世纪的上半叶 ,中国可分两个阶段建构起一个较有实力的国际性城市体系。我们应尽快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设想与方案写入国家的长远发展纲要中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7.
《南方论刊》2011,(3):I0011-I0012
新安,位于宝安中心区。按照深圳“城市双中心”的规划,这里将与南山的前海共同构成深圳的西部中心,与福田中心区比翼齐飞。正在规划建设之中的前海深港合作区将会建成金融型、商业服务型、口岸型等现代集约型总部经济圈。  相似文献   

8.
关于南京旅游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南京旅游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喻学才,毛桃青把南京市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谓国际化大都市,应该是集国际经贸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政治中心和旅游中心于一体的全球性大城市。很显然,南京现在还只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悠久历史、具各部分国际性城市...  相似文献   

9.
在最近召开的“把武汉建成国际性城市国际研讨会”上,中外学者献计献策,宏论甚多。我们尤为赞同董辅礽教授关于武汉“定好位,才能迈好步”的见解,赞同有的学者所言“要多作冷静的、现实的、严谨扎实的思考和论证”,也赞成诸多同仁关于“再造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明确国际性城市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澳门的有效供给主要在旅游博彩业上,在澳门城市定位上过分强调建设城市功能的全面性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应从发展的差异化战略出发,把澳门建设成为国际性的博彩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1.
结合2010年上半年深交所跃居成全球融资金额最大的资本市场、中小板指数创出了历史新高等三个亮点,回顾与反思深圳股市从主板、中小板到创业板历经20年磨砺的市场表现与金融逻辑,发现深圳股票市场已初步建成为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资本活水源头之一.深圳股票市场已定位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未来的愿景一是中小板和创业板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并最终超越纳斯迭克;二是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优异的投资回报;三是中国创业板成为未来深圳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深圳特区第二次创业的战略调整 “再用15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进行第二次创业,把深圳建设成为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向全世界展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限光明的前景。”这是深圳最近提出的新阶段奋斗目标。 “第二次创业”的提出,是对第一次创业成功的肯定。深圳的第一次创业从1980年建立特区到现在的短短15年,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一个初步现代化并居全国前列的新兴城市,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各方面具有比全国其他地区先行一步的明显优势。这主要表现在:经济保持快速,有效发展,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0亿元,创下了年均递增  相似文献   

13.
武汉能够营造成一个国际性的大市场 一个国际性的大市场,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国际经济交流的能力,综合经济社会指标达到或超过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类城市水平。 2、具有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聚集中心,国际资本集散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功能。 3、国际性城市是联结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的结合点,并要求国内的外向型经济要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加深,出现了一股席卷全球的城市发展浪潮,即建立国际性城市。一些已率先跨入这一行列的城市,如新加坡、鹿特丹等正在不断将其影响扩大至全球范围,而更多的城市则把国际性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纳入了议事日程。在我  相似文献   

15.
在二十一世纪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文化因素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城市文化因素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国际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充分认识到文化因素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城市文化和文化经济,造就了良好的城市文化精神和蓬勃发展的文化经济。积极向上的城市文化精神和蓬勃发展的文化经济也反过来促进了深圳城市发展,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为深圳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深圳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的意义、机遇与条件1、深圳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的意义(1)建设经济中心城市是深圳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地位和作用的现实需要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议,党中央、国务院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邓小平经...  相似文献   

17.
海滨城市旅游发展模式与对策--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海岸线漫长的国家,具有发展海洋旅游的优越条件.海滨城市是开发海洋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托,建设海滨旅游城市是发展海洋旅游的战略措施之一.本文以濒临南海的深圳市为例,分析了深圳发展海滨旅游的资源禀赋和开发条件,阐述了深圳城市和旅游发展路径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深圳建设海滨旅游城市的导向模式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省委提出的把农业大省建成农业强省的宏伟目标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去冬以来,我们地委、行署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区农村经济情况和邻近省区的深圳、珠海、广州、桂林、梧州等大中型城市的市场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大郊区,拓展大市场,发展大产业”的战略构想,其核心是建设大郊区。所谓“建设大郊区”,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我们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把零陵建成广东和沿海大中型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同时,通过全方位接受沿海特区和大中型城市经济技术的辐射,带动我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零陵成…  相似文献   

19.
(一) 深圳原属宝安县。一九七九年三月改为省辖市。同年七月,中央和省委决定在这里兴办面积为三百多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要求在若干年内把深圳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旅游区和新型的边境城市。深圳市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中央关于农业发展的两个文件,制定了《深圳市农村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深圳市人民在深圳市委的领导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取得很大的成就。在十年动乱期间,这里人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的发展已变成当代城市发展中核心问题,而学术文化又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因此建设“深圳学派”,其目的通过学术文化的发展引领深圳市的发展.此次会议围绕着建设“深圳学派”,讨论了建设深圳学派的意义、“深圳学派”的内涵、深圳学派建设与文化的关系、建设深圳学派的可能性、建设深圳学派的理论构想、建设“深圳学派”的现实途径等几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