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法学界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讨论中,本文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法的社会性是一定阶级社会关系的体现,法的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法的阶级性决定法的社会性,法的社会性反映法的阶级性,二者是一种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图书馆的社会性与阶级性,对于明确图书馆的性质,开展图书馆工作,发展图书馆事业,深入研究图书馆学基本理论,都有重大关系。它涉及到图书馆领域里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关于图书馆的性质问题,在图书馆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中,对于图书馆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图书馆对于藏书不分新旧,兼收并蓄,“对于读者,不分阶级,一视同仁”。这种观点,否定图书馆的阶级性,片面宣扬图书馆的社会性。另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是图书馆的根本性质,图书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种观点,否定图书馆的社会性,片面夸大图书馆的阶级性。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把图书馆的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图书馆的社会性与阶级性,对于明确图书馆的性质,开展图书馆工作,发展图书馆事业,深入研究图书馆学基本理论,都有重大关系。它涉及到图书馆领域里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关于图书馆的性质问题,在图书馆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中,对于图书馆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 法的本质属性问题,是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自从宣布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后,法学界对此提出种种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法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阶级性并不是法所固有的,法不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有的认为法的本质属性既有阶级性一面,又有非阶级性的社会性一面,不是所有的法都有阶级性的,还有反映全社会利益和要求的超阶级的法;有的认为法的社会性不是非阶级性的,法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二者都是法的重要属性;有的认为承认了法的阶级性,就必然排斥法的继承性,等等。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深入探讨这些  相似文献   

5.
哲学上的党性和阶级性是不是同一回事?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虽然没有直截了当的回答,但从某些哲学著作中却基本上可以看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的梗概。例如有的同志说:“在阶级社会中,哲学总是具有阶级性、党性的,哲学思想的根本方向决定于它所从属的阶级的根本利益。一切哲学派别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为它所属的那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哲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建国以来,我国理论界围绕什么是人性和在阶级社会里人有无“共同性”等问题,展开过多次讨论。其中,分歧最大的问题则是:人同动物的区别与人的“共同性”同阶级性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究竞应当如何看待呢?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有的人说:“人的本质,本性,即人性,主要是指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属性而言,不是指吃、喝、性交等生理方面的自然属性。”①有的人则断言,所谓人性,乃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②还有的人认为:“饮食男女是人类共性,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起源来看,阶级性是主导,社会性是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国家社会化是理想社会的必经历程,它经由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坚持阶级性,突出社会性,培育公民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社会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内,社会中心论基于社会决定国家的社会优先性思想,提供了理解国家何以具备社会性的理论始基。尽管现实没有呈现精致的理论要求的完满状况,国家权力活动的全部历史也以铁的事实确证了国家社会性。国家社会性和国家阶级性在国家的权属、国家的作用对象和国家的利益指向性等方面存有根本性的区别,两者蕴涵分立而又共处一体。正确认识国家社会性和国家阶级性的关系须持有一种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在动态的历史变迁中去把握它们关系演变的规律性和总趋势。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的起源和本质——兼论法律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然会有许多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需要我们加以解决。当前,我国法学理论界围绕着法律的起源和本质问题,提出了法律除了阶级性之外,有无社会性的问题,法律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之间有何关系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也直接关系到当前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全国的法学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法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的经典论题,但社会的转型使其面临机遇和挑战,要增强其对当下社会的解释力和说明力,必须对该论题中的阶级、阶级性予以澄清和完善。转型社会中的法的阶级性表征是多元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在制度框架内的冲突与协商,而法亦是这种博弈的结果和产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法学理论上多数学者认为,阶级性是法的唯一的质的规定性,或者说,阶级性是法的根本属性;以此为核心,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法起源于阶级斗争的不可调和(起源论),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本质论),是阶级斗争或统治工具(功能论),随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发展论)。并由此推论出两个附加定理:一、原始社会没  相似文献   

12.
法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核心,也是法学理论全部问题的实质,它决定着其他问题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格局,因而历来成为许多法学流派争论的焦点。 正确地理解法的本质,对于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繁荣社会主义法学;对于指导法制建设,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改善执法;对于增强全体人民的法制观念,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法学界有些同志对法的阶级性提出异议,认为法并不都是“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而且在原始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法也都存在,所以阶级性不是法的根本属性;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了,就不应当再强调法的阶级性,否则就是继续“左”的错误,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不利。这些看法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试提出以下意见,参与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并和持异议的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4.
档案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性质是由档案馆馆藏档案的特性和档案馆活动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档案馆活动的实质是传播知识,交流档案信息。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受一定时期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档案馆工作的变革,促进了档案馆事业的发展,密切了档案馆与社会的联系,使档案馆社会性的特点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5.
《辽宁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发表了王磊同志的《人性和阶级性的对立统一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一文,接着在第六期上发表了胡绳生、袁杏珠二同志合写的与王磊同志商榷的文章《也谈人性和阶级性》(以下简称《也谈人性》),读后令人振奋。人性问题,本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它同时是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美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可是,近十几年,人们除了一味地把人性斥之为地主资产阶级的东西之外,再也无事可做。人们不得不象躲避瘟疫一样来躲开它,即使愿意思考问题的人们,也只能把自己的想法深深地埋在心底。正因为如此,所以重新提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弄清问题的目的,这里我打算把自己对胡、袁二同志的《也谈人性》一文的不同看法提出来,就教于学术界和读者。因为《也谈人性》一文是与王磊同志商榷的,所以我也将对王磊同志的某些观点作简单地评述。  相似文献   

16.
幼儿的社会性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的社会化教育主要有基本生活技能和基本生活规范两方面。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成败的三个重要因素。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因此,努力提高家长的社会化意识,建立民主化的家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首要基础。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社会化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为此,采取措施,使幼儿园逐步正规化,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严格实施幼教《纲要》,是幼儿社会性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人的整个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关于真理和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仅就最近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录学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个部门。目录学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自从目录学产生以来,它就成为文化事业中观念形态(或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目录学服务于统治阶级;目录学即是为了满足他们阅读记载着人类知识和思想的典籍的需要而产生的。目录学一开始就为统治阶级所掌握,作为愚弄和统統治人民群众的利器。我国目录学的整个发展史,生动地证明了目录学的这一阶级性的特点。在我国商朝后期(公无前工4世纪末——公元前12世纪),也即是当奴隶制社会从兴盛到  相似文献   

19.
职业大学图书馆应适应社会需要,促进社会改革,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去年下半年心理学的教学革命中,我们曾着重在心理学的阶级性党性问题上和资产阶级的超阶级起党派的观点对立起来并进行了辩论。我们调强心理学的党性原则,主张在对待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都应贯彻和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但是我们并不主张任何心理现象都有阶级性。心理学的阶级性党性与心理现象的阶级性是两个不能混淆的问题。可是有些人却把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或者把两者直接地联系起来了。有的从心理现象一般无阶级性的分析中得出心理学因而也是没有阶级性的结论来。有的则肯定心理学是一门党性阶级性很强的科学,但是他们是从肯定心理现象的阶级性来说明心理学的阶级性,因此在反对过去心理学中的超阶级超党派的资产阶级观点时,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