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见《十月》82年第6期;《新华文摘》83年第1期转载,作者略有修订;《小说月报》82年第12期转载,作者略有修订;83年1月北京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单行本.)[2]《高山下的花环》(故事梗概).(见《文汇报》82年12月6日第4版.)[3]《高山下的花环》(故事梗概).(文山缩写,见《解放军报》82年12月19日.)[4]《高山下的花环》(故事梗概).(张守仁缩写,见《中国青年报》82年12月9日.)[5]江明:《〈高山下的花环〉的作者李存葆》.(见《中国青年报》82年12月9日.)  相似文献   

2.
文学新人写新人。《高山下的花环》(简称《花环》)是一部出自文学青年之手的中篇小说,艺术上虽然并非尽善尽美,无懈可击,但却蕴藏着一股“使石头也会动情”的强烈艺术力量。托尔斯泰说得好:“只有传达出人们没有体验过的新的感情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人们早就急切地期待军事文学园地里有更多这样的作品问世。李存葆以对人民军队和“位卑未敢忘国忧”的英雄们深厚诚挚的感情,塑造了我军从普通战士到高级将领的一批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新人形象,谱写了一曲革命军人无产阶级人情美的壮丽颂歌。满足了读者这一愿望。  相似文献   

3.
读过鲁迅小说《药》的人,都不难发现,鲁迅在《药》的结尾处实际上设计了两个巧妙的细节:一个是瑜儿坟上的“花环”,一个是枯树上的那只“乌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药》这部作品时,往往只注意了瑜儿坟上的“花环”,而忽略了枯树上的那只“乌鸦”。如果按  相似文献   

4.
以往大多数军事题材影片往往较注重描写外在事件、外部行动的矛盾与冲突,对“英雄壮举”常常大书特书,而对“儿女之情’却不敢越雷池一步。《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不落窠臼,大胆创新,它摒弃了原小说中较多的巧合,而是将外在事件、外部行动的矛盾与冲突同内在动作、内心世界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近年,很多军事题材的小说往往脱离生活,从某种概念出发,把一个个大致雷同、平庸的素材、情节、人物硬塞给读者,以考验人们的耐心。面临这种局面,李存葆同志《高山下的花环》(《十月》1982年第6期,以下简称《花环》)以它犀利的锋芒,磅礴的气势,摄人的魅力,浓郁的军事生活气息,大胆地进行了一次突破性的尝试,犹如为国殇者奏响一曲悲壮的英雄挽歌,夺人心魄,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6.
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为《花环》)发表之后,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作者李存葆同志便接到了一千多封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的信。一部记录了共产主义高尚情操和描绘了共产主义新人形象的文学作品,在人民大众中能够引起如此热切的关注,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存葆同志说:“我觉得我的心和那一颗颗灼热滚烫的心挨得是那么近!  相似文献   

7.
《药》的第四部分,故事已进入尾声。清明节,两位同是失去儿子的老妈妈上坟。一面是微风、枯草、颓树、荒冢,死一般寂静;一面是伤心、落泪、凄惨、悲哀,看来故事就要结束了。可是作者匠心独运,在这一片死的寂静和悲凉的气氛中突然插入了“花环”的描写,使作品闪出一道亮光。花环的描写,出其不意,异  相似文献   

8.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反杜林论>研究文集》最近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本《文集》由全国《反杜林论》研究会编辑组编辑,辽宁大学哲学系主任、副教授郭国勋同志担任了编辑组组长。中共中央党校顾问、我国第一位翻译《反杜林论》的著名学者吴黎平同志为《文集》撰写了序言。《文集》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讨论《反杜林论》的专集,它记录了全国研究会成员近年来学习和研究《反杜林论》的优秀成果。是会员们奉献给伟大导师的一束思想的花环。  相似文献   

9.
我们打开《高山下的花环》后,就见到作者在题目下面有这样一句题记:“记不清哪朝哪代哪位诗人,曾写过这样一句不朽的诗——‘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诗就是作品的核心.《花环》的作者在作品里塑造了一群“位卑者”的形象.他们外表极其普通、平凡,而内心非常崇高、美好.就是这一群“位卑者”,他们为国、为民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一切,把“忧国”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时刻不忘为国尽责,为民尽情,给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读过长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的人都会记得在该书正文前写有这样一段话: 记不清是哪朝哪代哪位诗人,曾写过这样一句不朽的诗——“位卑未敢忘忧国” ——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鲁迅的《药》、叶圣陶的《夜》、李准、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欧·享利的《警察和赞美诗》和《孔雀东南飞》、《灌园叟晚逢仙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件小事》等文学作品,重点谈了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的比较阅读的一些可借鉴的方法.比较阅读,不但适用于文学作品,也适用于其他体裁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现代小说家对《红楼梦》多有痴迷情结 ,而他们研究《红楼梦》时自嘲的“门外红学” ,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昭示着《红楼梦》艺术精神对现代小说的深刻影响。现代小说对《红楼梦》的艺术仿效和艺术吸纳 ,不仅证明了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与西方小说艺术间的互在性 ,而且证明《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一个基本层次是 :在我们民族文化的氛围中 ,用我们自己的艺术灵感和文学修养去进行艺术创造 ;更深层的内涵是 :将文学作为一种生命体验的外现和艺术智慧的精湛运作 ,进行极具原创性与新颖性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3.
英雄主义的壮丽飞翔与悄然坠落 ,可以为当代中国战争小说的创作勾勒出一幅大致的文学地形图。从《保卫延安》到《红日》 ,从《西线轶事》到《高山下的花环》 ,从《红高粱》再到《英雄无语》 ,作家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彰显着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审美取舍 ,完成了对英雄意识的认知与表现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传达出了不同的声音 ,清楚地映现了文化语境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 ,当下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对历史战争的重新阐释与言说 ,无疑是对战争文学叙事传统的拓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4.
略谈象征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药》的结束部分,以一个“花环”的出现“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自选集自序》);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使读者从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中,看到了作品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的颂扬;高尔基的《海燕》又让读者通过博击狂风、乌云、大海、雷电“高傲地飞翔”的“海燕”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渴望革命高  相似文献   

15.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制定以后,如何有效的实施教学,教师是关键.《艺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新课程,更需要有合格的师资,而目前国内的师范院校还没有设置培养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师资的专业.本文将教育部《高师艺术教育专业主辅修实验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与高师音乐系如何培养合格的艺术师资的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郭老的历史剧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屈原》、《蔡文姬》和《武则天》都有代表性。《屈原》以浪漫主义见长,《蔡文姬》表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武则天》又以现实主义别开生面。这种表现方法的差异,就使它们各自的人物语言(台词)显示出了不同的艺术特色。《屈原》和《蔡文姬》侧重于主观抒情,《武则天》侧重于精细刻划。《屈原》、《蔡文姬》侧重于以抒情表现思想,《武则天》侧重于以议论表现思想。因此,探讨《武则天》的语言艺术,会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郭老历史剧的艺术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话剧剧本是说话的艺术,或者说是人物对话的艺术,或者说是通过对话写人的艺术。所以,高尔基就指出“用来写剧本的口语对于剧本具有多么巨大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剧作家创作剧本,总是服从主题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在认真开掘题材和编织故事情节的同时,还必然要十分注重人物语言的锤炼。郭老谈他写《武则天》的体  相似文献   

17.
2004年9月18日上午,湖南革 命陵园的上空,一阵防空警报声骤 然响起。随后,在悲壮的《松花江 上》的乐曲声中, 《潇湘晨报》和 湖南革命陵园的领导在墓园里共同 揭开了一块墓碑上的红绸。阳光下, 墓碑上的3行文字熠熠生辉:“一 九三八年徐州殉难/抗日无名女兵之 墓/湖南父老乡亲立”。墓碑上方的 花环中,镶嵌着女兵清秀美丽的身 影。  相似文献   

18.
亚里土多德的《诗学》是古希腊艺术实践与美学观点的结晶。我国的《乐记》是先秦艺术理论的集大成者、儒家美学经典。《诗学》与《乐记》几乎产生于同一时代,  相似文献   

19.
《文明小史》的艺术价值及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但是还应该看到其在艺术上的局限。笔者从《文明小史》缺乏深度的讽刺艺术、过于虚化的夸张艺术、作者过多地介入人物、人物形象塑造的粗糙、艺术结构的松散等方面力求对这部作品作客观的评析,希望对《文明小史》的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企图通过对《子夜》与《家》的艺术比较研究,将茅盾与巴金的比较研究这块空白提到世界汉学家们面前.本文的构成是:《子夜》与《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艺术风格的比较;艺术视角的比较;结构艺术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