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演达提出的民族的平民革命的政治理论, 实质上就是以农工为中心的农工和小资产阶级联合的民族民主革命。因此, 邓演达的平民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相近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邓演达及第三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及第三党研究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研究日益深入,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已编辑出版一些文献资料和传记、专著,诸如《邓演达文集》、《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参考资料》、《邓演达》回忆专辑、《邓演达生平与思想》、《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研究》等等。此外,还发表了20多篇论文。现将近年来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在研究邓演达思想时,极少关注他的知识分子观。知识分子观是邓演达的平民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知识分子观主要是,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传统知识分子在官僚政治中的附属性与南京政府中知识分子的寄生性,强调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平民革命和新社会建设中的特殊重要性,尤其是他最早也最系统地提出知识分子与农工相结合的思想。这些,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演达关于政党建设的思想,集中在北伐后期和临时行动委员会创建时期。他针对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内出现的突出矛盾,提出了统一党的理论、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和权力机关、恢复党权、树立党的权威的思想。大革命失败后,他积极筹组新党,以民权主义为重心、重视农民问题,将三民主义发展为平民革命理论。邓演达以平民革命理论为纲领、以军事抗争为革命路径、以代表和实现广大平民群众利益为己任、以社会主义为归宿的政党建设思想,对早期农工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邓演达以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向世人昭示了他不愧是“艰苦卓绝,忠勇奋发,忠实革命”的伟大的民主革命者,“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一名优秀战士”,也不愧是一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党外亲密战友”.如何看待邓演达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特殊关系,是研究和评价邓演达这一人物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邓演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之所以“有过亲密的合作,也有过分歧的波折”这一变异的原因,除了双方彼此之间某些误解所引起的分歧之外,更多的还是共产国际的强势干预和苛刻责难之压力所致.对邓演达这位坚定的左派领导人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邓演达及其领导的“第三党”政策过“左”、策略失当,对邓演达及其“第三党”的定性草率、评论武断,是当时的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在处理与邓演达关系问题上所应当认真汲取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邓演达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民主革命家。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就邓演达的民主思想进行探讨:一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帝国主义侵略,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先决条件:二是建立"平民政权",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核心内容;三是建立社会主义,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最后目的和理想;四是民主意识渗入社会生活诸领域,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保证。这不但有助于对邓演达思想研究的深化,使之更全面地、更准确地对他的革命一生做出科学的评价,而且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改革,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著名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在创建第三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后不久,翔实地阐发了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平民革命和平民政权理论,同时也提出了他的经济思想。邓演达的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他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只有彻底地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任务,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工业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在继承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上的特点,认为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可分为两个时期:大革命时期,以形成其基本框架为特征;大革命失败以后,以将孙中山三民主义具体化为特征。前一时期,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阐发三民主义整体观,以“耕者有其田”为中心的民生主义和注重农民民权的民权主义思想上;后一时期,主要体现在以民族革命为内容的民族主义,以平民政权建立为中心的民权主义和以社会主义经济为发展方向的民生主义思想上。两个时期的思想内容基本相通,而民生主义思想在后期与孙中山更加接近。上述内容决定了他在继承三民主义方面与戴季陶、胡汉民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
邓演达的民主政治思想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时期形成的,有其社会历史时代的特征。他的这一思想是其国民革命、平民革命、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有关农民的思考具有恒常意义。20世纪初,就农民问题理论之演进路向来看,邓演达是个特殊人物,但是,近年来他的理论贡献似乎被世人淡忘。从农民与革命、与土地、与武装三个核心命题来梳理他的思想历程,理析他与孙中山理论的逻辑关系,从而揭示邓演达之思想的轨迹和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提出了平民政权理论,该理论有什么进步意义,有何局限性,本文试图对此谈点看法。 一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民党建立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政权,对内实行独裁专政,剥夺人民民主权利;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邓演达与共产党人的真诚相处,对农工运动的热情支持及同国民党右派的坚决斗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为孙中山忠实革命信徒的邓演达,为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烈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英勇战士。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去长时期很少有人研究他的政治思想。为了认识邓演达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仅就邓演达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进行初步的研究,请学术界同人指正。邓演达非常强调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看作是中国革命中的两个最大的问题,而“土地问题可算是我们的中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我们党的最重要的一种工作”,因为“土地问题解决了,才算是农民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若果不能解  相似文献   

14.
邓演达关于革命主体的思想经历了三个时期,从北伐战争到武汉国民政府时期,是他极其重视并努力从实践上解决农民问题的阶段。第二次出国期间,是他进行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革命主体思想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并形成平民革命理论的阶段。回国组党时期,是他的平民革命理论成熟并形成革命行动纲领的阶段。这三个时期三个阶段是连续的、不断进步的。他的平民革命理论是在实践斗争、实地考察和深入理论研究中逐步成熟和逐步完善的.  相似文献   

15.
国民大革命时期尤其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民党左派著名领袖邓演达继承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同时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特别是欧洲的经验,既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有所丰富和发展,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邓演达的教育思想亦即平民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位民主革命家亟欲改造近代中国不合理与落后的教育制度、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振兴中华民族教育的伟大抱负。邓演达平民教育思想是邓演达平民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属于新民主主义教育范畴,虽有不足之处,但其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其中许多主张对日后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过程中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外交思想,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争取中华民族完全获得解放并努力“促成世界大同的实现”,为此主张“一定要唤起并组织广大的民众”“使其觉悟的参加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在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联合“平等待我的革命势力及民族”即苏联和“被压迫民族的势力”,并且强调在同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斗争时要注意外交策略,充分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总体上来说,邓演达的外交主张不仅对日后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外交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建设过程中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从一个侧面说明邓演达的确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同时表明邓演达外交思想在近代中国外交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当然,邓演达在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外交思想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其积极方面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摘要】邓演达在国民党“二大”上,讲了胡汉民的很多好话,这使胡汉民在廖案后在声望的低点又迅速上升,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另外,这篇文章还讲了何香凝给邓演达的信,以及武汉反共后广州国民党报纸对邓演达的一再攻击的问题。[关键词】邓演达;何香凝;胡汉民;戴季陶;国民党“二大”  相似文献   

18.
黄禹康 《中华魂》2013,(9):42-44
邓演达这位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作为孙中山身边的亲信,国民党的要员,却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交往密切。他积极支持工农运动,促进国共合作,在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北伐战争期间,通过汹涌澎湃的农民运动,他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后期邓演达农民观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学术界就把邓演达视为激进的小资产阶级代表。事实上,邓演达在大革命后期就开始向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在思想上,他的农民观继承和发展了基本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孙中山晚年思想;在核心内容上,他反帝反封,拯救农民大众,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这和当时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一致;在行动上,在大革命关键时刻,他和共产党人一起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长期奉行一条中间路线。一般说来,中间路线主张主要通过改良达于革命成功,但也有主张武装斗争的,第三党就自始至终明确主张通过武装斗争解决中国问题,并进行过很多武装斗争的实践活动。一、武装斗争的主张大革命失败以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既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和对工农的屠杀,又不赞成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土地革命斗争,期望另谋一条中国革命的出路,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势力,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成立,它的前身是中华革命党。1927年11月,邓演达(第三党领袖之一)以中国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