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颜延之、范泰和鲍照三位文学家都具有陶渊明情结。颜延之是陶学及陶渊明接受的第一人,《陶征士(?)》是陶学 的奠基之作。鲍照第一次发现了陶渊明的文学,并开辟了文学史上拟陶与和陶之风。  相似文献   

3.
吴姓士族与刘宋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末年,由于一系列历史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出身寒微的刘裕和仕途坎坷的吴姓士族结成了同盟关系。吴姓士族对刘裕忠心耿耿,追随刘裕南征北战,参与了刘宋建国前几乎所有重大军事政治行动,为刘宋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得到了刘裕的器重和信任。刘宋建国后,虽然吴姓士族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刘宋皇室为取得侨姓高门的认同,大力笼络侨姓高门,吴姓士族的地位依然低下。  相似文献   

4.
京口集团与刘宋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后期,京口集团中衰,刘裕以京口、晋陵地区的流民为基础,重振京口集团,并以其为主要的军事力量,内征外讨,完成了覆晋建宋的大业.京口集团亦成为刘宋政权支撑性的政治、军事力量.刘宋前期,京口集团的势力由中央扩散到重要的藩镇,参与重大的政治事件,其力量的兴衰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随着京口重镇地位的丧失、流民来源的枯竭、京口主将的死亡、其他方镇的兴起,京口集团逐渐衰落.刘宋后期,已很难寻觅京口集团的踪迹.  相似文献   

5.
陈郡谢氏在刘宋仍保有一流门阀的社会地位 ,但已失去东晋时左右政局的实力。刘宋专制皇权已经恢复 ,对包括王、谢在内的一流门阀都有生杀予夺之权。由于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出身于北府兵 ,对创建北府兵的陈郡谢氏 ,存有敬畏心理 ,深怕谢氏恢复东晋时权势 ,故刘宋历代皇帝对陈郡谢氏都采取既尊重利用又打击压抑政策 ,以防止其掌握实权。陈郡谢氏中识时务者 ,谦退自处 ,远离权势 ,就会享有富贵尊荣 ,得以善终 ;不识时务者 ,想有所作为 ,争强斗胜 ,必遭杀身灭门之祸  相似文献   

6.
7.
由佛教传播引起的形神之辩至刘宋时期向纵深发展。以慧琳、何承天为代表,神灭派析取先秦道家"道"本原论、气一元论思想,但虽然认为神也是气,而以形神为二,不能有效反驳形粗神妙观点。以宗炳、郑鲜之为代表,神不灭派以佛教神不灭论为基础,重点借用、改造先秦道家思想,发挥老庄等重神轻形思想来说明形神为异、形粗神妙。同时,神不灭派以先秦道家的本体论、本原论为范本,努力提高神的地位,使之逐步抽象化。双方的辩论提高了佛教本体论水平,也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遣使是南朝刘宋中央参与地方政务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央加强联系与控制地方的手段。使臣将朝廷的安抚、监察、赈济等施行到地方,稳定了地方秩序,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9.
鲍照一生经历了刘宋王朝从平稳到衰乱的过程。他所处的时代,既是政治逐渐走向恐怖的时代,又是像他这样的寒门文人有机会获得权力和富贵的时代。一方面,鲍照鄙夷世俗中的蝇营狗苟,展现出与时代对立的自尊与自傲;另一方面,他又对时代感到恐惧,对身不由己的困境深感忧虑,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充满了怀疑。在鲍照的命运观中,还包含了与其他刘宋士人相似的宿命观念,这种观念肯定了人作为个体的渺小和无力,因此,鲍照始终无法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汉末社会动乱,王朝更替在即.汉末诸雄中董卓以军政分离的体制没有达到代汉自立的目的,袁术的直接称帝则受制于献帝的法统,也不得善终.这就使盘踞一方的各割据政权,即以将军府和州府相结合构建的军府,还不具有独立王朝的形态.曹操的军府则在建安元年十一月后,由地方政权成功转制为中央政权,并通过在司空府中增设军事参谋职官、领护军成为司空属官、转化汉尚书台成为军府附属、军府文官权力得到强化、直接削减汉官编制等一系列军政措施,彻底瓦解了汉廷,军府成为新朝廷,曹丕以禅让的方式最终完成了新旧王朝的更替.这一"军府"禅代模式被魏晋以后中古各王朝的建立者所仿效.  相似文献   

11.
北宋前期酉水流域最大的“蛮人”集团溪州彭氏与宋廷保持着博弈关系。一方面,他们充当着边地守护者,负责维护“蛮”汉交界地带的秩序,平定其他人群的叛乱,以此换取宋廷的赏赐,亦提高其在地方的统率力;另一方面,当宋廷的边地政策或地方官员的举措损害其利益时,则会利用其影响力起而叛乱。尽管在经济与军事上处于优势,但宋廷对湘西边地的政策以抚绥为主,经济制裁和武力威慑为辅,不主张介入“蛮人”内部事务,反对轻易挑起边衅。平定彭仕羲之乱,成为宋廷在湘西边地建立正式行政区的前奏,为内地边疆最终纳入统一中国做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唐末吐蕃王朝解体后 ,历五代至宋初 ,我国西北地区的吐蕃经历了一个由极端分散 ,各自为政 ,又逐渐走上局部统一的历程。西北地区的吐蕃各部先后建立了凉州六谷部联盟和河湟地区的厮两个地方政权 ,出于抵御西夏的需要 ,这两个政权先后依附于北宋王朝 ,主动与之接纳关系。文章从北宋与西北吐蕃部落间政治、经济交往的过程入手 ,对双方间的关系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之间形成了以中原和江淮为核心的两大对立集团,互相对抗、牵制并出现多次征伐战争。南唐(杨吴)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战争历经与后梁、后周和北宋3个主要的阶段。了解战争阶段形势及其战争特点的发展变化,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南唐的历史地位,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大势。  相似文献   

14.
南宋官府校勘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南宋官府校勘,迄今尚少有人论及。作者首次勾勒出南宋朝廷对经史子集四部书进行的12次校勘之概况。南宋在校勘总次数、规模、所校书籍之历史地位等六个方面都与北宋相差甚远、作者探讨了这种差距的成因,并对官方校勘与私家校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研。  相似文献   

15.
诸多资料表明,宋代凡是进奏院下发到各地的"文字"原则上都可以称为邸报,其称谓有"报状"、"进奏官报"、"进奏官报状",等等,本质上都是为了将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朝廷内外人事任免以及其它各种文件和指示传达到地方.同时,地方相关政务亦需向朝廷汇报,经过有关部门"批示"后再由进奏院负责转发下去.显而易见,这是宋代权力运作的重要侧面,也是集权体制的必要环节,一方面,地方官员从邸报可以了解一些朝廷动向和"施设",并加以贯彻执行,另一方面,中央也能通过邸报从某种程度上控制和掌握地方政务.  相似文献   

16.
刘克庄认为 ,中国漫长的诗歌发展 ,尤其是到宋代 ,在锻炼上存在两个极端 ,要么不讲锻炼而粗糙 ,要么锻炼过度而刻削。为救此弊 ,他建立了系统的锻炼说体系 :既锻炼精工 ,又精练而不雕琢 ,从而达到精工与自然的统一。这构成了中国诗学史上最完备、应用性最强的锻炼说体系 ,具有集大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王朝在我国封建社会中 ,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经济方面 ,自唐代以来商品经济已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在政治方面 ,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从德政史的角度进行研究 ,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但是 ,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辨析 ,才能够客观地把握宋王朝德政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8.
宋代官营手工业定额管理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官府经营着大量的手工业。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 ,官营手工业普遍实行定额管理制度 ,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管理制度。但官营手工业仍然严重地存在诸如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 ,原因主要在于其经营方式存在弊端 ,监官任用不当等 ,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各项管理制度预期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唐朝在中亚建立的防御体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显庆至天宝年间 ,唐朝确有在中亚抵制大食东扩的战略 ,即利用当地的政治势力抵抗大食 ,力求以最小的军事力量保持西域地区的相对安宁。唐朝还在中亚建立起一个针对大食的防御体系 ,该体系先后以突骑施、康国为中心 ,中亚九姓胡基本上加入这个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