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一直是古今中外一个魅力无穷而又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哲学家们总是希望发现经久不变的人本性,也提出了各种各样人性理论。本文论述了人性论的四大派别,并分析了其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中通过观看获奖纪录片《麦田》,引发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发脾气是一件令人十分头疼的事情。面对发脾气的孩子,父母很多时候都束手无策,甚至弄得自己一点脾气都没有。那么,采取什么办法能让发脾气的孩子冷静下来呢?这的确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4.
人性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哲学话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经常有把人性与人的本质简单地等同起来,这混淆了两者的概念。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而人的本质指人的根本属性即社会属性。对人性善恶学说进行梳理,可以很容易弄清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研究与人性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21世纪的青年人,没有经历过社会改革变迁带来的痛苦,在那个颠沛流离的社会中,究竟涣散着怎样的人性?电影《芙蓉镇》通过一个小镇上多个人物的命运变化,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变迁。它和老舍的话剧《茶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时代不同,但却都是表达的人性的扭曲和命运的压迫。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这部影片,是社会人性的大盘点。  相似文献   

6.
张海国 《职业时空》2012,(6):179+181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的关于人性的科学理论,是研究实现的个人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人性的认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善客”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文化现象,吸引了众多青年的关注、追捧与加入。本文首先从网络传播、社会互动以及社会安全阀等角度分析了“善客”风潮出现的原因,然后探讨了“善客”现象所反映出的当代青年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及追逐时尚心理。最后从三方面对“善客”现象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他们是两个80后的姐弟,名字里都有一个“善”字,姐姐叫农善晖,弟弟叫农善伟。5年来,他们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者”这三个字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9.
徐志成 《现代交际》2013,(10):93-94
信息社会与网络时代的来临,以往的各种人性假说对人的解释越来越显得不够全面。信息人假说的提出与论证,不仅为现实趋势下网络伦理与规范提供了依据,也给予了人类在不断反思生活方式的变革过程中新的伦理启发。当然,信息人这一新的人性假说产生的同时,其背后的伦理风险也一一呈现。  相似文献   

10.
对“文化养成”的粗浅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指出:养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应在于培育完整的、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而不是某种片面的、仅仅作为工具的人;养成教育的基本方式和路径,在于遵循人的成长及教育发展规律,而不是以行政化的外部干预去代替人的自我成长.本文认为,我们的教育需要有一次彻底的检讨和重大革新,而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哲学,本身就是跨学科的综合创新,是对一定时代的全部文化的浓缩.为此,我们迫切需要一套自己的成熟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论,更需要进行以人为中心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探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田丰 《现代交际》2010,(3):71-71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丽是位典型的悲剧女性,她一生的命运深受三个男人的影响,她的父亲、她的丈夫以及黑奴摩西。本文将对造成主人公玛丽扭曲人性的根源做以初步的探究,从而解读莱辛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是一个向“善”的职业体系,其专业责任的核心便是“善”。作为道德实践的社会工作,其过程应当是幸福的,其结果应当是甜美的。但现实有时并不尽如人意,社工常常体验到服务过程的艰辛与服务结果的苦涩。究其原因,“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是导致这一结果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社会工作传自西方,其间的文化适应性议题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思考社会工作的本土文化和现实生活因素,关怀中国社会工作伦理的特殊面向,是改善困扰与追求发展不可忽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媚的形象,女性形象大多兰心惠质,而男性则多以刚毅伟岸形象示人。在为数不多的男鬼形象中,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当属王六郎。王六郎知恩图报,有情有义,待人真诚。他虽为鬼,却食人间烟火;他虽为神,却知体恤百姓。蒲松龄塑造王六郎这个形象讽刺了现实社会人世的丑陋,表达对友情的赞颂和渴望。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是儿童成长的必经之路,对于儿童而言,家庭对其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笔者以对"善恩园"的孩子家庭教育调查为基础,试图阐述家庭缺失对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影响,探讨如何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使缺陷家庭的孩子得到完整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15.
2006年7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曾组织10家企业的老总赴欧洲考察、学习。活动第二天,安排欧洲主办方与中国企业互赠礼物。中国一家知名内衣公司的负责人送给欧洲工会联盟主席(一位女士)一件价值860元人民币的睡衣。5天后,这位女士特意要求和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聊聊。这位主席说:“这衣服穿着太舒适了,产品不论从颜色、款式、设计到材料都非常适合欧洲女士的需要,才80多欧元,要知道这样品质的内衣在欧洲要卖几百上千欧元。有这么好的质量和价格优势,为什么没有占据国外市场呢?”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曾经着力去描述过的乡土中国在今天的巨变,绝不意味着乡土社会真正的消失与瓦解,只要人类还必须从土壤的种植中获得赖以为生的食材,乡土社会的消失就只可能是一个现代人编造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莫让“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孩子的乳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当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正在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然而有助于青少年心智健康发展的精神氛围却不容乐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凸显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并正严重干扰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者指出:"社会达尔文主义"把人生还原到了适者生存的动物世界,从而消解了人类最珍贵的真善美和亲情友情,更误读误导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发育。由此,本文呼吁社会各界"切莫让‘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孩子的乳汁",坚决抵制反映这一倾向的观念与制度的泛滥。  相似文献   

18.
《当代青年研究》2005,(5):F004-F004
论坛背景儿童是明日世界的希望。给予儿童一个稳定、公正、安全的社会环境,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和发展需求是国家、社会的重要责任和重大任务。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一直重视儿童的发展,并将它纳入到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之中。为了更有效地维护儿童的各项权利,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儿童安全和社会责任”——第五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本论坛由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承办,将于2005年11月24-26日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19.
宗岩 《现代交际》2014,(11):49-50
王熙凤杰出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其能够顺利为官的主要原因:对上,其话语表明她头脑清醒,善于逢迎,不乱方寸;对和自己地位相当的人,她又能够放低身段并轻松化解两难问题;对下,她则凸显身份、树立威权。  相似文献   

20.
孙雁  袁丁 《职业》2008,(3X):4-6
他是一名大学教授,却成天跟婴幼儿打交道;他本是一名体育教师,却成为婴幼儿早期培养的专家;他身高1.85米,是典型的北方大汉,却也是众多孕产妇妈妈们心中最为信赖的"导师"。他曾花了七年时间跟踪300名婴儿的成长,培训了近万名育婴人才,他被誉为中国唯一的教授级男育婴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